<p class="ql-block"> 经典是一副医治心灵的良药,经典是一道弥久留香的佳肴,经典是一壶芳香四溢的老酒。《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也是首部哲学著作。它虽然只有五千言,但字字珠玑,句句精辟。2023年4月26日下午,史永红老师以《道德经》为载体,为大家带来题为《在激流中守一颗平常心》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史老师从“论道篇”“治国篇”“修身篇”“做事篇”四个章节向老师们阐述了自己读《道德经》的心路历程和切身体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论道篇🌸</p><p class="ql-block"> 道篇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史老师谦虚地觉得道篇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我们要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它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治国篇🌸</p><p class="ql-block"> 治国篇体现了老子主张的治国思想——“无为而治”。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崇尚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在做人和治国理念方面也有很多道家思想,制定的一系列国策也都是为中国的千秋万代着想。史老师联系当代治国理念,表明自己很庆幸生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身篇🌸</p><p class="ql-block"> 在《论德》一篇中,老子写道:“大丈夫处其厚,不局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告诉人们大丈夫立身敦厚,远离虚华,追求朴实。史老师提出:“修身重在修心。世人形形色色来自不同的环境,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不诚信,而失去自己做人的原则。”她的见解饱含深意,并结合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如何做智慧的自己,如何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做事篇🌸</p><p class="ql-block">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史老师说她时刻谨记这句话。她联系自己班内调皮学生的真实事例并带着温柔的如同母亲般的口吻说:“班里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孩子都带着家庭的影子,或好或坏,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帮他们改正缺点。”她结合自己对《道德经》的理解,以真实、细腻的笔触,语重心长地给她的学生写下了这封信。</p> <p class="ql-block"> 她的这封信,饱含深情、发自内心,给予了学生温暖,也让听课的老师们收获了温暖。</p><p class="ql-block"> 她提到:“内方外圆,内阳外阴、直率而不放肆,温暖如光却并不让人感到刺眼,这是圣人的做人标准,也是我们的做人目标。”这简单却蕴含深刻道理的话语,引发了听课老师们深深的思考,相信大家对《道德经》已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教书育人”这个词语有了新的感受和体会。</p> <p class="ql-block"> 分享结束了,但老师们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一次分享,一次收获。品味经典,幽幽墨香,点缀青春画卷;阅读心灵,淡淡诗韵,凝集生命乐章。相约周三,我们在路上……相信在梁校长的引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学活动一定会开展的有声有色,再上新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顾问:梁辉</p><p class="ql-block">审核:教务处</p><p class="ql-block">文字:刘媛媛</p><p class="ql-block">图片:刘笑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