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井盐科技史

DXM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面讲述了盐的分类和历史。陈列了自贡井盐制作工具。</p> <p class="ql-block">自贡井盐生产的工艺流程主要有凿井、采卤、输卤、制盐四个方面。一千多年来,自贡盐场的工匠们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井盐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我国和世界盐业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凿井。凿井的第一要务就是选择井位。自贡盐场的盐工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选井址的经验,如依山可作井,隔沟不同脉、采卤在山间,采气在埂上、竖缝见气,横缝见水等。他们在没有先进科学仪器测定的条件下,能够凭先进科学仪器测定的条件下,能够凭经验选准井位,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在凿井技术上,自贡盐场的工匠们发明的冲击式顿钻法,被国际上称为中国钻法。什么是冲击式顿钻法?就是用冲击钻头反复地顿击井底,把岩石击碎,然后取出击碎的泥沙。凿井的主要设备是木质的碓架,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锉头(钻头)。凿成一口井,少则四五年,多则要一二十年的工夫。在凿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岩塌、漏水和工具掉下井底等事故,盐工们也总结出了排除这些事故的办法,并发明了相应的工具。</p><p class="ql-block">其次是采卤。就是把几百米,甚至上千米深井底所产卤水提取出来。长期以来,自贡采卤的动力主要是畜力,即牛。采卤的主要设备和工具是天车、地车、采卤筒、吊绳等。天车是矗立在井口的木质井架,它是由一根根木条捆扎而成,一般高10米左右,也有高达30多米的。这种木质裁井架具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耐腐蚀、负重、抗震的特性。地车就是畜力转盘,用牛拉动转盘把卤水从千米深的井下提到地面上来。汲卤筒用楠竹做成,一般长20多米,加上吊绳,就靠它们采用提举采卤法把卤水开采出来。</p><p class="ql-block">再次是输卤。主要设备是机管。机管的制作方法是,将整根的楠竹,外缠竹篾,篾外缠麻,再用油灰涂抹即成。楠竹的中节要凿空。这种特制的楠竹枧管就像现在的无缝钢管一样,雨水浸不进去,卤水漏不出来,还不会受到盐卤中所含硫化氢气的腐蚀,经久耐用。这种被誉为盐场动脉的楠竹管还有较强的坚韧性,可以穿山渡涧,经济实惠。</p><p class="ql-block">最后一道工序是制盐。即将卤水放入锅内用火煎煮成盐。自贡盐场的盐有呈小颗粒的雪花盐,晶莹洁白,久负盛名。还有呈块状的炭巴盐。不论煎煮雪花盐还是炭巴盐,都要在卤水中掺入豆浆,以除去卤水中的杂质,这是自贡煎煮井盐的独特工艺。用这种工艺煎制出来的食盐,质量好,含氯化钠在95%以上。现自贡市燊海井还保留原设备,采用清代采卤制盐工艺进行生产,供游人观赏。</p><p class="ql-block">自贡所产盐卤分黄卤、黑卤和盐岩三种。黄卤产自距地表600米左右的地层,含盐分约13%,因含有较多的氧化铁,故呈黄色。</p><p class="ql-block">黑卤产自距地表900米左右的地层中,含盐分较高(约为18%),因卤水中含有机物和硫化物而呈黑色。盐岩产自距地表900米左右的地层,是中国最早开采的岩盐,含盐量约为25%。</p> <p class="ql-block">自流井,是指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下,即地面低于承压水位时,承压水会涌出地表而形成自流井。</p><p class="ql-block">地下水有两种不同的埋藏类型,即埋藏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潜水和埋藏在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承压水。钻到潜水中的井是潜水井。打穿隔水层顶板,钻到承压水中的井叫承压井,承压井中的水因受到静水压力的影响,可以沿钻孔上涌至相当于当地承压水位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盐业博物馆里面讲述了盐的分类和历史。陈列了自贡井盐制作工具,非常值得一看。其中自贡井盐冲击式顿钻技术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领先西方几百年,是天然气和石油开采的雏形。其中,燊海井非常出名,它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采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于1835年钻成,深度达1142米,它的钻成标志着中国古代钻井技术的成熟。</p> <p class="ql-block">燊海井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的井,至今仍在传统的手工制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