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因为前来赏花的人太多,交通十分拥堵,害怕下午出去时再堵,于是饱赏平坝樱花之美后赶紧直奔遵义。终于在傍晚时刻与38年前的大学室友握上了手。当晚入住新城酒店,晚上接受室友的接风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室友驱车带我们参观遵义会议会址。该会址位于遵义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桥)东侧,修建于19世纪30年代初。整个建筑分主楼、跨院两个部分。主楼为中西合璧,临街有八间铺面房,当年为房主经营酱醋及颜料纸张。铺面居中有一小牌楼,檐下悬挂着毛泽东1964年11月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字的黑漆金匾(此为毛泽东为全国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字)。街面房连接主楼与跨院之间有一座青砖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蓝瓷镶嵌着"慰庐"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笃"二字。遵义会议会址主楼坐北朝南,一楼一底,为曲尺形,砖木结构,歇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楼房有抱厦一圈,楼顶有一老虎窗。会址主楼上下的门窗,漆板粟色,所有窗牖均镶嵌彩色玻璃。紧挨主楼的跨院纯为木结构四合院,仍漆板粟色。1935年1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令部与一局(负责机要通讯)即驻在这幢楼房里。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面积为36平方米,长方形。我们去参观时,已封闭,无法上楼,甚是遗憾。</p><p class="ql-block"> 中午,室友带我们去遵义旧城品偿地方风味豆花面,虽然很辣,但确实够味、过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吃完豆花面我们就驱车到娄山关。这是黔北第一关,也称太平关。海拔1576米。这里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乃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中央红军两战娄山关,保证了遵义会议顺利召开。这里邻近董公寺窖酒(董酒),当年红军曾用董酒消毒手术抢救伤员,董酒妙用成为佳话。站上娄山关山顶,主席的豪情响彻耳边: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娄山关下来,就直奔红色教育基地,也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一次转折地~苟坝会议所在地。这里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盏马灯。</p><p class="ql-block">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20多位委员在苟坝开会,决定进攻打鼓新场,会上只有毛泽东一人反对。深夜,毛泽东仍无睡意,为会议决定的红军前途担忧。他提着马灯,走了三里多山路到周恩来住处。说服了周恩来和朱德。第二天苟坝会议继续讨论,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事后得知,国民党军队已经布下重兵。由于毛泽东的坚持,又一次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会议后,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军事指挥组。为日后的红军四渡赤水摆脱围堵奠定了基础。苟坝会议体现了共产党人:不计得失、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伟大精神。</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苟坝面貌焕颜一新,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