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意追寻着“康桥之美”的梦幻与理想

林海拾遗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高中语文新教材按着新课标的要求,在选择性必修教材的下册,教材编辑者解说第二单元时写到:“本单元所选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p><p class="ql-block">今天涉及的是第六课,编辑者安排了两首诗歌,一首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按着顺序,今天我们与大家交流的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首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p> <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按着阅读的规律,我们在通读完这首诗歌之后,不知你有哪些较为清晰的发现,或者是一些较为朦胧的感觉。其实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清晰的发现”和“朦胧的感觉”,是在对比中形成的。</p><p class="ql-block">跟谁对比呢?就近说话,就跟我们刚刚学完的艾青的诗歌做对比。在语言表达的形式上,艾青所追求的是诗歌语言的散文化,而徐志摩的诗歌是借用西方诗歌的形式,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某些格律,进行了新诗格律化的尝试。</p> <p class="ql-block">你瞧,他写的《再别康桥》全诗一共七节,在语言形式上有一个共性的特点。我们就以前两节为例,来体会作者徐志摩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特点:</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轻轻的我走了, </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轻轻的来; </p><p class="ql-block">我轻轻的招手, </p><p class="ql-block"> 作别西天的云彩。</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那河畔的金柳, </p><p class="ql-block"> 是夕阳中的新娘; </p><p class="ql-block">波光里的艳影, </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心头荡漾。</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诗歌每一节的一、三句都是顶格书写的,排在每一节四句话的前面,而二、四句是错格排列,较比一、三句又是有规则的长出了的一点。整个诗文给我们在视觉上有一个微微的变化:交错行文,错落有致。这就是当年新月诗派所提倡的“建筑美”。</p><p class="ql-block">再瞧它的音乐美,我们再用跨越式的“跳读”第一节和第七节。你发现没有,这体现了哪种修辞格?对,是反复。第一节一、二句的“轻轻的”和第七节一、二句的“悄悄的”,都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方式。</p><p class="ql-block">再有,你看"轻轻的/我/走了",我们学习古诗时,将这种划分称其为“节奏”,有人称其为“音尺”,亦既为“三字尺”、“一字尺”、“二字尺”。</p><p class="ql-block">再加上每节的二四句押韵,注意不是一韵到底,而是每节韵脚不同。例如:“来、彩,娘、漾”等等。有了这些元素,你朗读出来,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的美感。这就是新月诗派所刻意追求的诗歌的“音乐美”。</p><p class="ql-block">至于诗歌从整体上体现的“绘画美”,这比较容易理解。用词上的刻意斟酌,例如:"金柳"、"柔波"、"星辉"、"软泥"、"青荇"等,不仅注意选取的意象,而且在选取用词时注意它们的色彩,同时,还要注意各个意象的动态感和柔美的质感。</p><p class="ql-block">《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所主张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我们从语言表达形式上与大家的交流。接下来我们将以解说、鉴赏或艺术技巧等方面走近诗歌的内容。为了便于整体把握和具体的理解,我们简要地说一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国伦敦在归国途前,又故地重游于剑桥大学。对于这段留学的经历,他曾说:"我的眼是康桥(剑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由此看来,在剑桥(康桥)大学的留学经历不仅拓展了诗人的眼界,而且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们首先看第一节:</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轻轻的我走了, </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轻轻的来; </p><p class="ql-block">我轻轻的招手, </p><p class="ql-block"> 作别西天的云彩。</p><p class="ql-block">——诗中的第二句:“正如我轻轻的来”,来时心中怀有格物致知、拓展视野,完善人格的执念和理想,但是作为学者的外表却是平静安和的风范。</p><p class="ql-block">诗中的第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是带着对这里的美好回忆和不倦的留恋离开的。“来时轻轻,走时轻轻”,但我在走时却情不由衷的“”招手”,这不仅表明诗人对这里的眷恋,也同时表明诗人表达的侧重点,不是来时与离别这段时间内的经历,而是侧重于对留学生活的这段经历的回忆。</p><p class="ql-block">表面上看来,诗人开篇的用笔彰显的是潇然洒脱,而实则暗含着淡淡的离愁别绪。</p><p class="ql-block">最后作别的"西天的云彩",为下文在回忆中,留在记忆里的最为印象深刻的意象,提供了绚丽的背景色彩,下文的景色都是涂染过夕阳色彩的景物,从而具备了令人品味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那河畔的金柳, </p><p class="ql-block"> 是夕阳中的新娘; </p><p class="ql-block">波光里的艳影, </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心头荡漾。</p><p class="ql-block">——留在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康河的美。而康河的美集中体现在河畔上的姿态秀颀的垂柳。她在微风中摇曳,在色彩斑斓的夕阳下身披金色的光艳。金柳的美姿媚态在诗人的眼里已经幻化成美丽的新娘。她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老舍《济南天》)!”“波光里的艳影”,始终“在我的心头荡漾”。</p><p class="ql-block">康河的美留给于诗人以无尽的留恋和遐想,这是景色的实写和虚写的结合。诗人将河边窈窕的岸柳涂染上金碧辉煌的色彩,再将金柳喻(拟人)为新娘,并且在波光里照影,这一切都是诗人内心恋情的外化。或者说“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的,就是自己时常挂念的那个现实中的恋人。</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软泥上的青荇, </p><p class="ql-block">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p><p class="ql-block">在康河的柔波里, </p><p class="ql-block">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p><p class="ql-block">——从前三节对景物描写的顺序来看,诗人首先描写的是“西天的云彩”,然后是岸边的“金柳”,接着是水底中的“青荇”。这种由高到低的描写顺序,不仅使诗歌在内容上显得层次分明,而且以点带面地表明康桥周边的美景是纷至沓来的。</p><p class="ql-block">“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如果说前两节注重了色彩的描写,而在这里也是侧重于质感的描写,青荇根茎生长在河底柔软的淤泥中,荇草是青青的,而且是油油的光滑润泽,体现着生命的自在和悠闲的活力,特别是在水底的招摇,更是彰显着她自由自在的柔美姿态。</p><p class="ql-block">“青荇”的色彩和她在康河顺水的动感,更是增强康河明亮透明的程度,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这正是因为诗人看到了和体会到水草所表现出来的生命色彩、柔美的质地和自由自在的状态,尤其是康河水的清澈透亮,所以他心甘情愿地做河中的一条潇洒自然的水草。</p> <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那榆荫下的一潭, </p><p class="ql-block">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p><p class="ql-block">揉碎在浮藻间, </p><p class="ql-block">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p><p class="ql-block">——如果从诗文的结构上说,这首诗的第一节独立成段,那么二、三、四节则可以成为另一个段落(层次)。这是因为“岸边的金柳”、“水中的青荇”,还有“清泉倒映的彩虹”,无不是置身于“西边的云彩”提供的清亮和色彩广阔的背景。</p><p class="ql-block">楡蔭下的一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此时的清泉已经被染成了一潭彩虹。可是这般亮丽澄澈多彩的云霞,却被漂浮在水面上的藻荇揉碎。</p><p class="ql-block">完美而成片的彩虹,是诗人心中圆满而美好的梦境,然而这梦境却被微风吹动的藻荇”揉”成了零散的碎片。作者在此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实景的描写中寄托了自己内心的情感,较为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内心里的沉重。沉淀下来的是自己的追求,沉淀下来的是自己悠长的梦境。代表着追求和梦境外化完美而成片的彩云,然而她却被河中的藻荇所揉成零碎。有人说这是他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诗人对待家庭和心有追求的矛盾纠葛的情感流露。</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寻梦? 撑一支长篙, </p><p class="ql-block">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p><p class="ql-block">满载一船星辉, </p><p class="ql-block">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p><p class="ql-block">——梦幻,是五颜六色的理想,值得人们去刻意的追寻,向着具有旺盛生命活力的氛围中找寻。“满载一船星辉”,而且是斑斓的星辉,唱起高亢的歌声向着理想前行。</p><p class="ql-block">诗人在尽情地抒发着自己执着的信念和坚定的理想,我要“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追寻着明天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但我不能放歌, </p><p class="ql-block">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p><p class="ql-block">夏虫也为我沉默, </p><p class="ql-block">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p><p class="ql-block">——转念一想,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我不能放歌”酣畅,这是为什么?在夜晚的宁静中,悄悄的笙箫才是我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耳畔中夏虫微弱的低吟浅唱,告知我选择沉默;康桥周边的宁静也让我选择心灵的沉静,集中表达了诗人的离别惆怅。</p> <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悄悄的我走了, </p><p class="ql-block"> 正如我悄悄的来; </p><p class="ql-block">我挥一挥衣袖, </p><p class="ql-block"> 不带走一片云彩。</p><p class="ql-block">——"云彩"具有象征性的意味。倒映在水中的云彩,是不能带走的梦幻和理想,告别的康桥不光是对母校的再别,更是和自己过去情感经历的告别,更是在告别和留恋中,执意地追寻着类似于“康桥之美”的梦幻与理想。</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字解说/林海拾遗(原创)</p><p class="ql-block">编辑/林海拾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