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促进教研相长——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衔接教学课例研讨

吴加火

根据本学期大田县上京中学的教研计划和大田县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衔接研究》(立项编号:TKTZ-22003)教学研究课题活动计划,为推进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在区域内推广应用,4月26日上午,课题组成员齐聚上京中学,开展课例研讨交流活动,活动内容如下。<div>1.听评大田一中吴加火老师的公开课《4.3.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div><div>2.主题研讨活动,由上课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与会课题组成员做交流研讨;</div><div>3.由上京中学叶延亮、程功聚老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分享初高中数学衔接这一课题开展以来的课例成果;</div><div>4.吴加火老师介绍初中数学柯仁美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暨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核心素养视角下初高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及衔接的实践研究》 (FJJKZX22-179)省级课题专题研讨活动的相关内容。</div><div>5.最后由本课题组组长吴加火老师做总结并提出本学期课题研究相关工作的实施与要求,为下阶段工作开展和走深走实奠定稳固基础。</div> 吴加火老师这堂公开课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上京中学学情,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图像、动手操作、共同探索和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关注探索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并将数形结合的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渗透给学生,在老师的教学引领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方向,拓宽探究思路,积累探究方法。<br><div>课题组成员对本次公开课的效果与不足充分发表意见建议。<br></div><div>(1)关注探究的学生主体<br> 教师要把学生放在首位,探究活动应围绕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br>(2)关注探究的学习方式<br> 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倡导“自主、互动、展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习的思路、点燃学生的思维、寻找学习的方法、归纳提炼出结论,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探究中受益。  </div><div> “为何而教”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切入点,理清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及本质尤为重要要,灵活处理教材。</div><div> 课题组成员一致肯定了公开课与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间的相互印证,初高中衔接的理论融入到了课程教学中,贯穿了课题组初高中衔接的阶段性探究成果,思路清晰,节奏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能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课程可以从直观操作慢慢提升到理论层面,有很好的循序渐进学习效果,具有表现力;师生互动、多媒体使用、课件制作、小组合作等方面同样具有可借鉴意义。<br></div> 课题组核心成员上京中学叶延亮老师就其在3月29日上午开设的公开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小结与复习》,依托本次课例研讨活动,结合初高中衔接对于如何提升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学的数学思维含量,做了比较深入的交流,这样的研讨最终聚焦的是代数思维的有关问题,如:理解代数问题的思维特征如何表述?解决代数问题的思维规律又是什么?实际上,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最近两年的相关文章中也有阐述和提炼,但都是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结论。这次课例研讨活动通过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授课感受的研讨,又一次思考了有关初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衔接中关于代数思维的问题,这样的思考交流让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对代数思维的理解都能更深入了一些。 课题组核心成员上京中学程功聚老师结合其在4月19日上午开设的公开课《4.1.2认识三角形》谈谈关于初高中衔接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几何概念的学习。<div> 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认识的确存在偏差,其原因是:通过生活常识经验所获得的几何认识,虽然丰富但不一定正确;受限制于图形特殊形状或整体印象,并不能正确区分或描述正确特征;无法区别“很像”和“真实”的不同。而严格的论述性理解有助于学生提升几何的知觉性理解,这对学生深刻把握几何性质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几何概念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直观经验的基础上,但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途径去澄清、补充和重组相应的直观经验,应尽早为后续理解一般抽象意义做准备。</div> 课题组组长吴加火老师结合本阶段课题的研究成果谈谈初高中数学在课程及教学上的差异。<br>1. 初高中的抽象程度的差异<br>高中学生普遍感到数学公式枯燥难记忆、数学符号抽象难想象、数学习题晦涩难理解,初中更多的是以生活中的事例为依托通过文字的叙述给出的,抽象程度较低。<br>2. 初高中理性层次的差异<br>初中阶段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比较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高中数学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则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范围比较小,知识的思维层次较低,思维受到了局限。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就要求培养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更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br>3. 初高中对思维习惯的差异<br>①分类讨论思想: 初中数学常常是常数和定量。而在高中数学知识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br>②化归与转化思想:高中数学问题需要通过化归思想,转化为一些解决过的或者一些简单的容易入手的问题,做到万变不离其宗。<br>③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初中解题时,往往习惯于直接套公式得结论。而高中解题时需要将要求解的问题的构造成这个变量的目标函数,利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br>④运算能力:初中数学对于计算的要求较低。高中数学的计算相当复杂,涉及到多个量。<br>4 . 初高中知识内容数量的差异。<br>高中数学在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高中数学知识广,难度大,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br> 吴加火老师介绍了4月23日在大田七中的送教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由柯仁美名师工作室暨省级课题组成员带来两节展示课,两位老师充分运用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彰显了她们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风采。 公开课后,全体听课教师分小组参与评课、议课活动,老师们各抒己见,研讨气氛热烈,双方在思维碰撞、理念交流中相互学习、提升自我。 <div> 最后,吴加火老师对本课题组的每一位成员在课题研究上提出几点建议。</div>第一.要做好课题研究的常规工作。<div>第二.要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在课程、教学上的差异,理解初高中知识衔接上的内在联系。</div><div>第三.要求对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研究成果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同构于同一问题。</div><div>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div>

初高中

课题组

探究

教学

学生

数学

公开课

衔接

研讨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