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篇”不单<br> ——以《关雎》为例<br> <br> 程 翔<br><br> 单篇教学向来为语文教学之根基,时下却遭遇危机,心中甚为不平。或曰:单篇单薄。此言貌似有理,实则悖谬。<br> 单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堪称中华瑰宝。虽为单篇,语言精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历久弥新,岂有单薄之理?《谏逐客书》为单篇,鲁迅评价“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耳”;《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为单篇,却被誉为“乐府双璧”;《归去来兮辞》为单篇,欧阳修评价“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春江花月夜》为单篇,闻一多评价“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琵琶行》为单篇,后人称赞“胡人能唱琵琶篇”;《阿Q正传》为单篇,莫言说他所有作品加起来无法与之相比。以上作品皆为教材单篇,然师生未必通达,恐连“水过地皮湿”亦未做到。——然而,中国文学巍巍大厦赖此一篇一篇撑起。<br> 如今,硬使单篇从属大单元,为大单元人文主题服务,必然淹没其独立价值,必然影响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提升。<br> 我以《关雎》为例详述之。《关雎》虽为单篇,然其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名列“四始之一”。《论语·泰伯》记载:“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韩诗外传·卷五》记载:“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雎》至矣乎! 夫《关雎》之人,仰则天,俯则地……万物之所系,群生之所悬命也,河洛出书图,麟凤翔乎郊……《关雎》之事大矣哉! ’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 <br> 为何说《关雎》“乃天地之基也”?《诗经》乃儒家经典,位列“五经”之首。《中庸》有一观点:“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夫妇,人伦之始。儒家关怀现实生活,强调夫妇和谐对社会、国家之重要,而《关雎》则集中体现“诗教”功能。此为理解本诗之关键。其一,《关雎》表现中国婚姻理想模式:“君子”配“淑女”,“琴瑟和谐”。其二,“君子”思念“淑女”至深,“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何其生动!其三,尽管思念如此之深,然君子克制情感,“发乎情,止乎礼”。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此意也。与其说《关雎》为爱情诗,不如说婚礼乐歌更恰当。著名学者袁行霈、骆玉明、李山均持此观点。<br> 既为乐歌,我们所读《关雎》即为歌词,理应押韵,朗朗上口。读王力先生《诗经韵读》可知,《关雎》属于虚字脚富韵,即句尾虚字“之”已经押韵,但同字押韵尚不够好,故在虚字前再加韵字,构成两字韵脚,即为富韵。如此,韵脚常落于倒数第二字上,如第一章韵脚为“鸠”“洲”“逑”;第二章韵脚为“流”“求”,皆属“幽”部;第三章韵脚为“得”“服”“侧”,属“职”部;第四章韵脚为“采”“友”,属“之”部;第五章韵脚为“芼”“乐”,属“宵”“药”部。三、四章照普通话读不押韵,古音押韵。<br> 《关雎》虽短小,内涵极丰富,思想极深刻。吾辈教学极易误解,以爱情诗待之。<br> 单篇诸多作品短小精致,实不单薄。香港市民评选最受喜爱之10首唐诗,全为形制短小之诗。古人创作,切磋琢磨,推敲锤炼,“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高度压缩,遂成金句。后人读之,涵泳品味,咀嚼揣摩,方得精髓。——此为祖国语文特色也。<br> 这正是:<br> 他人热追大单元,<br> 我为单篇鸣不平。<br> 单元形与名将灭,<br> 单篇松柏万古青。<br><div><br></div><div> 2023年4月26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