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万川东注,一岛中立。” </p> <p class="ql-block">年少时,在小人书摊,多次翻看《白蛇传》,最爱看“水漫金山”。 </p><p class="ql-block">金山寺法海和尚把许仙诓藏寺中,白娘子来救,施法术,霎时大水滚滚,成群的虾兵蟹将一齐杀上金山。法海慌忙把袈裟化为长堤拦水,水涨堤也长。白娘子败,后法海又施法术将白娘子镇在西湖雷峰塔下。 </p><p class="ql-block">山北侧,应是白娘子和小青率众兵将的进攻方向。 </p> <p class="ql-block">同学一行十人,前年春游镇远。今年打算春游时,看到美友老师的游金山视频,为之心动,确定镇江游。 </p><p class="ql-block">4月10日至13日,4天3晚,住火车站附近万达广场,游览镇江的三山一街一 馆。 </p> <p class="ql-block">金山,“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镇江西北部,高 44 米,周长 520 米。山上,金山寺依山而筑,慈寿塔耸于山巅,构成了独特的“寺裹山”景观。 </p> <p class="ql-block">金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文化广场、江天禅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中泠泉等。 </p> <p class="ql-block"><b>文化广场</b> </p><p class="ql-block">位于金山寺正对面,是寺内大雄宝殿轴线的延伸,面积为1. 67公顷。 </p> <p class="ql-block">景观节点有水天桥、照壁、佛教文化柱、转经轮、撞钟架、宝相花地刻、因缘石、三福桥等。 </p> <p class="ql-block"><b>江天禅寺</b> </p><p class="ql-block">又称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 1600多年。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亲笔题“江天寺”名,并赐“江天寺”匾。 </p><p class="ql-block">寺规模宏大,全盛时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参禅的僧侣达数万人。 </p> <p class="ql-block">佛寺山门一般朝南,金山寺的山门却朝西。传说,大门原是朝南的,因朝着南天门,玉皇不喜,山门口常轰轰雷鸣, 屡遭火焚,故将山门改朝西开。 </p> <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是天王殿,供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两侧是四大金刚。</p><p class="ql-block">后是巍峨壮观的大雄宝殿。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殿后是藏经楼。 </p> <p class="ql-block">沿右侧登山,见“龙虎鸾凤”石刻书法, 为清末江南提督徐传隆所书。</p> <p class="ql-block">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内陈列金山的镇山四宝 ——周鼎、铜鼓、玉带和金山图。 </p><p class="ql-block">但因观音阁正在维修, 擦肩而过。</p> <p class="ql-block">循级北登,至金山之巅留云亭,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又称江天一览亭。 </p> <p class="ql-block">在山顶俯瞰,殿宇厅堂,幢幢相衔;亭台楼阁,层层相接;飞檐翘脊,钩心斗角。 </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 “千古雄观” 、“宝带名蓝” 、 “雄镇江流” 等多处题刻和精美石刻。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另一侧下山。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屋楼宇也是气宇轩昂。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山下,外观大徹堂和韦陀殿。</p> <p class="ql-block">并不断回望层楼高处的观音阁,因不能入内,耿耿于怀。</p> <p class="ql-block"><b>慈寿塔</b> </p><p class="ql-block">金山标志,位于金山的西北峰,始建于 1400 多年前的齐梁年间。原为双塔, 一名“荐慈塔”、一名“荐寿塔”,均倒坍。 </p><p class="ql-block">此塔为光绪年间重建,适逢慈禧60寿辰,取名慈寿塔。</p> <p class="ql-block">塔高约 36 米,砖木结构,七级八面。 可顺着内部木梯登塔顶,俯身栏杆,一边镇江城尽收眼底,一边大江东去,群山逶迤。 </p><p class="ql-block">现也仍在维修中,大门紧闭,不能参观。 </p> <p class="ql-block"><b>法海洞</b> </p><p class="ql-block">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半山腰崖上。 </p><p class="ql-block">法海是唐朝名相裴休之子,裴休笃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p> <p class="ql-block">法海尊重父意,来此苦修。开山种田、艰苦振寺,并把原来盘踞岩洞中的一条白蟒斗败。 </p><p class="ql-block">在《白蛇传》神话中,法海阻碍、破坏白娘子和许仙相爱,深遭世人谴责。</p><p class="ql-block">千秋功罪,自有评说。 </p> <p class="ql-block"><b>白龙洞</b> </p><p class="ql-block">出金山寺北行,有一小广场,中间是观音站像,有信者在烧香拜佛。</p> <p class="ql-block">行至江边往东,来到金山右峰下,可见白娘子和小青的石像。 </p> <p class="ql-block">白龙洞,位于玉带桥旁,又称蟒洞。</p><p class="ql-block">《金山志》记载:“蟒洞,右峰之侧, 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获金,重建精蓝。” 这里提到的裴头陀即为法海,驱伏了白蟒后,还拾获一包金子,用来建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石阶进入洞中,里面不大,但洞中有洞。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洞壁上白蛇和小青蛇的石像。</p> <p class="ql-block">内侧中间另有一洞,似深不可测,上面刻有:“根据传说此洞直通杭州西湖”。 神话传说中,当年许仙被法海带上金山后,便是从这里潜行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 </p> <p class="ql-block"><b>御码头</b> </p><p class="ql-block">位于白龙洞东北侧,有十三级台阶,两边设有石栏。清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几次来金山都由这码头上岸,故此得名。 </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立有一石碑,上有康、乾两帝南巡记略。</p> <p class="ql-block"><b>中泠泉</b> </p><p class="ql-block">位于金山寺西 500 米处。 </p><p class="ql-block">走过一座名为金泉桥的廊桥,桥上匾额为“花洲泠泉”四字。花洲是指桥对岸镜天园内绿荫与花径环绕的小洲;泠泉就是指中泠泉。 </p> <p class="ql-block">顺着花洲一路下去,过两座桥,尽头是一座庭院。 </p><p class="ql-block">中泠泉就在庭院中间。 </p> <p class="ql-block">以前泉水在扬子江心,是万里长江中独一无二泉眼。</p><p class="ql-block">由于长江水受到石牌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既南泠、中泠、 北泠。 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 </p><p class="ql-block">沧海桑田,江河变迁,泉口周边现已变为陆地。泉池四周围有石栏,长宽均为 9.7 米。泉池南石壁上嵌白石碑,阴刻楷书 “ 天下第一泉 ” ,光绪十九年(1893 年)镇江知府王仁堪书。 </p> <p class="ql-block">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 </p><p class="ql-block">稍陆羽之后的唐代名士刘伯刍品尝了全国各地沏茶的水质后,将水分为七等,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为第一等, 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p><p class="ql-block">泉水自池底涌出,“绿如翡翠,浓似琼浆 ” ,甘冽醇厚,特宜煎茶,且盈杯而不溢。 </p> <p class="ql-block">池北,一座白色重檐歇山顶楼阁,称中泠阁。</p> <p class="ql-block">池南,一座八角亭,双层立柱,直径七米,取名“鉴亭”。</p><p class="ql-block">意在以水为镜,以泉为鉴。 </p> <p class="ql-block">池东,为芙蓉楼,建于东晋。1992 年重建。 </p> <p class="ql-block">楼前为三塔印月。白日,水中只有秀丽的塔影。 </p> <p class="ql-block">站在石塔前,回看芙蓉楼,默念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中的名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水之滨,洲之间,有亭阁掩映。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诸水之上,有石桥相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秀美的塔影湖。</p> <p class="ql-block">壮丽的金山寺。 </p><p class="ql-block">正面、侧面,陆地、水中,远远近近,百看不厌。 </p> <p class="ql-block">还有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千古诗篇: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作此诗时,苏轼已是花甲之年,堪堪走到生命尽头。如此自叹,能不伤怀,两个月后,苏轼去世。 </p><p class="ql-block">此地此景此情,心中也是黯然。 </p> <p class="ql-block">十人团队金山行,我带微单相机,多想在山巅塔下、或三座铁香炉后等金山落日。 </p><p class="ql-block">但我已数次脱队,独立独行,不好意思再提。 </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集体照、或三两组合照都没有我。</p><p class="ql-block">这是离开金山时,在大门口的集体照,十人,一个也不少。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THE END.</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