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深入开展“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主题宣讲教育活动中,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退休干部党员,于二零二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赴义乌陈望道故居、诸暨西施故里开展红色研学活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义乌具有特定文化韵味的城市,红色文化厚重,在这里有个名为“分水塘”的小山村,曾走出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重要人物陈望道,人们所熟知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翻译工作,就是他在重归故里的一段时间里奋力完成的。山风穿透草屋,裹挟着阵阵寒意,却吹不灭他心中升腾的信念。 </p><p class="ql-block">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面对《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向大家讲起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他说:“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个红色故事。</p><p class="ql-block">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重印达17版之多,它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追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留下的深深烙印。在党的领导人确立人生信仰的阶段,《共产党宣言》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今天,全体老干部党员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踏上这红色的热土,真正的目的是感受和践行“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伟大建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要坚信党的领导,坚守理想信仰,永远跟党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八八战略”路线奋力前行,为全面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共同富裕”的美好富阳添砖加瓦。</p> <p class="ql-block">【陈望道】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金华义乌人。原名参一,单名融,字任重,笔名佛突、雪帆、晓风、张华等,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p><p class="ql-block"> 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成回国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后又返回故乡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5月,他前往上海,任《新青年》编辑,又与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酝酿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出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后因与陈独秀发生矛盾而退党。此后,他在复旦大学任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1949年后,陈望道历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p><p class="ql-block">中文名:陈望道</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民族:汉族</p><p class="ql-block">出生地:浙江义乌</p><p class="ql-block">出生日期:1891年1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