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旗渠 寻访南湾村

尧哥802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太行知青红旗渠谷文昌故里红色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5日,晋城市太行文化旅游促进会组织70多名太行知青及好友结伴前往林州红旗渠参观学习并寻访了谷文昌故里南湾村,这是太行知青“寻访奋斗精神,追忆知青年华”系列活动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在人力、物力、财力季度匮乏情况下,红旗渠不依赖国家,仅凭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精神,通过十年不懈的拼搏和努力,终于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改变了过去“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景象,让林县人民从此过上了“不怕旱涝、保丰收”的幸福生活,以此同时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更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人类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观摩青年洞</b></p> <p class="ql-block"> <b>参观</b><b style="color:rgb(1, 1, 1);">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b><b style="color:rgb(1, 1, 1);">峡谷美村 文昌故里</b></p> <p class="ql-block">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巍峨的太行山主峰,站在文昌北路,仰望巍巍太行,俯瞰亘古河床,露水河由西南而转东北,石村居北,滩湾位南,祖先们顺势给湾上的山里明珠取名:南湾村。近年来,随着太行大峡谷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以及“谷文昌精神”时代号召力的加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旅游、观光、学习、写生……</p> <p class="ql-block"><b> 一路欢歌 别样芳华</b></p><p class="ql-block"> 4 月 25 日凌晨 6 点,我自晋城启程,驱车前往高平三馆接人,有幸成为 1 号旅游大巴高平知青团队的领队。车抵高平,知青们有条不紊地上车就座,个个精神抖擞,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脸上绽放着愉悦的笑容。大家相互问候,一番寒暄之后,车厢内音乐声随即响起,不一会儿,整个车上的氛围便被点燃了。有人放声高歌,有人激情朗诵,有人娓娓讲述故事,还有夫妻演奏合唱,旅游大巴满载着知青们的热情与憧憬,向着林州进发。一路上,车内欢声笑语不断,车窗外风景如诗如画,不知不觉中,大巴已抵达目的地,开启了一天的红色之旅。 </p><p class="ql-block"> 我们先后在红旗渠参观了纪念馆,观摩了青年洞,被当年修渠过程中孕育而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打动。红旗渠不仅是现代工程史上的奇迹,更是当代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每一位知青都在这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和珍贵的影像。 </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谷文昌故里,寻访南湾古村落。行至村头坡顶,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人在其中,移步换景,宛如置身人间仙境。知青们不约而同地在堤坝广场上翩翩起舞,共同度过这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正当夕阳西下,大家怀着愉悦的心情准备返回晋城之际,接下来却发生了一段惊险而又离奇的旅途趣事……</p> <p class="ql-block"><b> 旅 途 趣 事</b> </p><p class="ql-block"> 下午六时许,参观寻访活动画上句号,人员悉数清点完毕,旅游大巴踏上了归程…… </p><p class="ql-block"> 大巴驶出一里多地后,我猛地察觉似乎少了些什么。糟糕!我随身携带的包不见了!一时间,车内的气氛变得异常紧张。司机吉师傅毫不犹豫地掉转车头,向目的地南湾村疾驰而去。 车至村口,大家纷纷下车,分头在我曾到过的地方仔细寻找。我们先去了农家民宿,又到谷文昌故居,但都一无所获。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想要找到包的希望愈发渺茫。 就在大家近乎绝望之时,2 号车导游利霞的一个电话让我如梦初醒。她提醒我查看手机里的照片,以便确定包是何时丢失的。我急忙翻阅照片,发现当时包就放在坡上石头墙下的凳子上。我指着凳子,告诉大家包应该就在这里,可一看却发现并不在。就在我准备放弃时,眼睛无意间瞟到了墙上,一个黑色带子垂直挂在墙边!再往上看,那不正是我苦苦寻找的黑色小包吗!当我拿到包的那一刻,高悬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大家也如释重负,欢呼雀跃,笑着闹着赶紧回到了车上,继续踏上返程。</p><p class="ql-block"> 我坐在前排,平复着心情,仍然后怕不已。包虽不大,钱也不是最重要的,但里面装着我的所有证件和信用卡,一旦丢失,后果不堪设想。好在发现得及时,要是车已经上了高速,再想回来找,几乎是不可能的。天色已晚,我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耽误大家回家…… </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车内突然一阵骚动,原来车中部的一位女士休克了。幸运的是,车上有几位从事过医护工作的人员,他们迅速展开营救,大家也紧张地忙碌起来。经过一番努力,病人终于苏醒过来,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此时,大巴车师傅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拨打 120 急救电话,将病人送往医院继续观察,还是继续返回晋城?如果去医院,可能会因为天色过晚而导致大巴无法上高速,但毕竟人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在征得病人和医生的同意后,师傅决定继续返程。在这种情况下,前排的乘客主动让出座位,知青王国平和张晋华始终守护在病人身旁,悉心照料。就这样,大家小心翼翼地往晋城赶。 等病人情况稍微稳定后,我才知道,原来她就是在来林州的车上,第一个为大家唱歌的马丽女士,这也是她第一次和知青朋友们一起出行。据了解,小马能歌善舞,性格开朗,得知领队的包丢了,她便和其他人一起四处寻找。找包的过程紧张又劳累,找到包后她又激动不已,再加上晕车,这才导致了晕厥。</p><p class="ql-block"> 车快到高平了,我拿起话筒,向大家表达了深深的感激之情!首先,我要感谢吉师傅,他的果断决定为寻找包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次,我要感谢建茹、马丽以及 1 号车全体高平朋友,感谢你们的宽容理解和热情帮助;最后,我还要感谢一群我不知道名字的学生。说起来也真够蹊跷的,我们刚到南湾古村落时,就看到一群学生在写生。我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忍不住想与大自然合影,便随手把小挎包放在了墙根的凳子上。拍完照后,我们只顾着欣赏美景,完全忘记了小挎包的存在。直到上车后,我才发现包不见了。我猜测,可能是那群学生发现了遗落的挎包,为了让失主能够找到,他们把包挂到了更高更显眼的地方。看来,这个包注定不会丢失,因为有一群心地善良的学生在默默帮助我。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那一刻,他俯下身去拾起的是林州人民传统美德;昂首托起放在墙上的包,是一颗至纯至美的少年心!</p><p class="ql-block"> 这次知青红色之旅虽然短暂,但却充满了惊险与惊喜。感谢一路同行的朋友们,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马兰兵☆铁路人☆太行知青 ZYM</p> <p class="ql-block">追寻知青岁月 在路上还有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 编辑:张远明 图文/ 远明、众知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