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5日,丽水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带头人进阶培训第二天,我们荣幸邀请到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为老师们分享了题为《素养导向的教学实践变革——2022新课标解读》的专题讲座。活动由市教研员胡伟老师主持,参与培训的体育骨干教师认真聆听、讨论积极。</p> <p class="ql-block"> 余老师开篇便指出了本次课改中课程框架变化的意义。并对大家最为关注的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即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定义做了解读。特别强调了在单元、课时目标的设置不能与核心素养的三方面目标混淆,不能写成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的目标。然后是对课程性质变化的意义方面进行了解读,用旧版(2011版)与推行的新版(2022版)进行了对比说明:新版课标“更加强调教育性,突出了健身性。为转变教学实践的观念和行为,确立了更加明确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其次提出了课程理念变化的意义:新版更加完整、全面(指导思想,内容和评价),更具有操作性的指导。然后解读“新版课标中‘结构化课程内容’”的解读,对大家一直迷惑的大单元设置中课程内容与组织实施时的“专项运动技能与学段”是否对应的问题作了重点说明——“专项运动技能与学段不一一对应。”并用列表的形式,对各学期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合进行多方位的说明,为我们许多一线老师“拨开了密云”。</p> <p class="ql-block"> 余老师还指出,技术体能运用三者的含义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技术维度不用设计,关键是设计体能维度的练习方法,运用维度的运用方法。2、从结构化知识的角度,练习方法、运用方法设计时尽量多采用组合练习。3、一个单元不是三个维度必须都有的,课时比例也要根据实际。</p> <p class="ql-block"> 教学策略以课堂四个转型,内容结构化、教法问题化、组织小组化、评价精准化为指导。教学设计的三条学习线路直指三个维度的学科核心素养。即:通过学、练、赛的教学环节发展运动能力;通过课堂常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在任务和比赛情境中提升体育品德。</p><p class="ql-block"> 学习紧紧围绕解决关键问题,设计指向关键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对应的选择单一身体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比赛等学习内容,以解决关键问题、形成关键能力为主线,贯穿起全课的学习,实现身体、心理思维的共同发展。</p> <p class="ql-block"> 最后,市体育教研员胡伟老师对今天的培训进行了总结,希望全体学员对余老师的讲座内容和新课标理念能整理吸收、能有所顿悟、能落地课堂。</p> <p class="ql-block">学习的过程是愉快而享受的,老师们在聆听中认真摘记,在观看中用心思考,在交流中真诚表达,在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22年版)》有了更深度的理解。</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那么培训就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我们将带着自己的收获,在教学路上且学且行,且行且思,不断提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写:第二小组(缙云、青田全体学员)</p><p class="ql-block">图片:青田油竹实验小学 叶小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