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3日,下午五点半,结束韩城的考察,冒雨驱车前往西南方向的澄城。古芮国遗址,除了韩城的梁带村,还有澄城的刘家洼,刘家洼芮国遗址曾荣获2018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澄城时天已经黑了,雨一直下,天更加冷。放下行李,谢老师操心带大家出去吃顿热乎乎的饭驱除寒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灯亮起,满是雨水的路面反射着灯光,色彩斑斓,同伴们的鞋几乎都湿透了。附近餐馆不多,走了不少路程发现一像样的餐馆。两个热汤锅,几个下酒菜,寒意渐除,话匣打开。</p> <p class="ql-block">4月24日清晨,小雨仍在下,天仍然冷,好在前一天晚餐间隙买了条秋裤,相当管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老师的得意门生遍布渭南渭北,澄城某机关的杨会昌书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足见王老师人品学养深受学生爱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大早,杨书记就到宾馆接我们去品尝澄城最有特色的早餐——麦籽泡。第一次听到麦籽泡,想象成了大麦茶一类的饮品,而澄城麦籽泡相当考究,是红白喜事或逢年过节的隆重饮食,具有仪式感。</p> 端上来的麦籽泡像一大碗烩菜,汤是红艳艳的辣椒油,菜有豆腐、凉粉、猪肉、猪血、油豆腐丝、丸子等,吃起来非常可口,香而不辣。<div><br>那汤是骨汤,高火熬制,骨头的营养在最短的时间融入汤中。熬汤时放入麦籽,减少了腥味,增加了麦香。</div><div><br>辣子经过长时间熬制,不留残渣,辣味也转成了香味。</div><div><br>吃麦籽泡要专门配澄城的馒头,而且要把馒头泡在汤中吃。</div> 我习惯性地干吃了半个,另外半个见样学样,泡着吃。干吃更能品出馒头本身的味道,尝一口就觉得比自己蒸的好吃。可能是人家的手艺好,更可能是渭北高原的麦子好,雨水、光照、生长周期、昼夜温差,诸多因素赋予澄城麦子不一样的禀赋。 杨书记带我们就餐的这家餐厅,不仅味道精美独到,其店中的装饰摆件也非常考究,俨然一民俗博物馆,在这里品味的不仅是美食,也是澄城的民风民俗。 <p class="ql-block">八点半,澄城博物馆上班,杨书记将我们引荐给博物馆的两位馆长,博物馆很是重视,副馆长、讲解员陪同参观,全程讲解,交流探讨。</p>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晋两国打来斗去,互有胜败,秦从晋手中夺了北徵。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与秦国又互相攻伐,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在今日澄城设立北徵县,澄是徵的变音字,可见澄城县已存在了两千多年,尽管它的名字曾经发生变化。<br> 澄城县博物馆的展览遵循时间轴,从古化石、旧石器、新石器、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一脉贯通。<div><br>旧石器部分的标题是“几个石头”,风趣幽默,举重若轻。</div><div><br>“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说这话的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其他人都不会有如此气概</div> 芮国迷踪是澄城县博物馆的重要展出内容,不过澄城芮国遗址的很多文物被上级博物馆“借”走了,可看的藏品并不多。<div><br>文物互证,几天来在陕西历史博物院、陕西考古博物馆、韩城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所见所学,以及澄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介绍,让我对芮国有了更多侧面的了解。</div> 该馆内的民风民俗展品相当有趣,有件器物叫“懒婆娘”的陶瓷器具,是让小孩坐的,前侧开两个大孔,孩子的两腿可以伸出,底部厚实的圆座中间挖一圆孔,敦实厚重的器物让孩子坐进去不易翻到,同时还有坐便器的功能。<div><br></div><div>把孩子放在其中,大人可以腾开手干活,也可将孩子置于视线之下,便于照顾。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生活智慧,这件用具即使在当下仍有实用价值。</div> 一个突出的感受是澄城人手巧,澄城花馍是三秦大地著名的非遗传承。 澄城刺绣既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极具时尚感,用色绣工美感十足。 博物馆外侧面小广场林立的拴马桩八卦阵令人震撼,此前在咸阳博物院见过不少拴马桩,澄城县博物馆数量更多,而且造型雕工更加精细考究,内容非常丰富,拴马桩文化又是澄城的一大特色。 虽然只参观了一个半小时,澄城博物馆给我带来太多惊喜。 之后参观位于澄城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考古基地,遵从规定不能对文物和展板拍照,见到两件别处都没见到的文物,不虚此行。<div><br></div><div>让人心快要融化的是考古基地几条新生的小狗,才二十多天,还没我的一只鞋大,毛茸茸的,迷你可爱。有只浅黄色的小狗很黏人,前后跟在脚边,它小得爬不上楼梯,急得直叫,犹如孩童。老村老师数次疼爱地将它托起,送到台阶上。</div> 大名鼎鼎的老村是澄城的文化名人,著名作家、画家,成名于20世纪90年代,是关中牛谢老师的多年好友,也是此行一众作家十分推崇的大家,此次渭北两日行,一个重要的议程就是拜会老村老师。 老村原名蔡通海,是享誉全国的乡土小说作家,被评论界称之为“当代最了解中国农村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骚土》印发数十万册。当我们到老村的书房时,不见一本《骚土》,可见求书者太多,一书难求。 老村蔡老师比关中牛谢老师稍大俩月,是同龄人,且同为军旅出身,都是难得的痛快爽朗人。 虽是初次见面,老村对我们有求必应,送书、题字、加印、合影,还坚持请我们吃最具特色的澄城羊肉墩子。 羊肉墩子一碗全是羊肉,一点也不膻,肉烂汤鲜。 与羊肉墩子配套的是一种烤得焦脆的发面饼,把饼掰成小块泡进羊肉汤中,味道、成色、口感都远超西安的羊肉泡馍。 午后,圆满结束了澄城县的文化之旅,南下回渭南市。<div><br>感谢澄城县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考古基地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div><div><br>感谢老村先生让我们登临居舍,这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净土,是老村招待朋友的雅集之所,也是他写作绘画、修身养性的“道场”。</div> 感谢杨会昌先生两次破费,让我们品尝到了最具特色的澄城麦籽泡和羊肉墩子,澄城的馒头和饼子也分外好吃。更感谢他全程陪同我们在澄城的文化旅程,耐心讲解,细致周到,照顾到了每一位宾客,君子之风,温润如玉。 感谢厚德载物的澄城大地。 <p class="ql-block">感谢精心为我们策划旅程,两天来全程陪伴引导的谢老师,两天相处,半生好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日韩城、澄城文化之旅,途经合阳、白水,途中与谢老师、王老师等说说笑笑,其乐无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