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5日,为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本工作室成员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影响力,涂卫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在杭垓小学开展了名师送教活动。</p> 课堂实践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杭垓小学的余健波老师带来的《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课堂展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围绕本节课,余老师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任务一是默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新词,思考急性子顾客一共去了裁缝店几次;任务二是通过顾客在裁缝店的要求和裁缝的回复体会顾客和裁缝的性格特点;任务三是默读课文,找出关键句来完善表格中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在本课教学中,余老师运用多种方法落实字词基础教学,采用分角色朗读和动作教学体会人物形象,逐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参与,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了解故事内容,完成表格,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利用表格复述故事。</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第三小学的丁霞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丁老师创设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发朋友圈”的教学情境。课堂伊始,丁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课前谈话,聊一聊“朋友圈”,学生兴致很高,一下子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p> <p class="ql-block"> 围绕“朋友圈”的情境,丁老师在本课中设置了三大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学习活动一是走进朋友圈。在这一活动中出示火烧云的朋友圈截图,导入课文,了解作者。</p><p class="ql-block"> 学习活动二是“预热”朋友圈。如果作者萧红有朋友圈,她发了一则关于火烧云的朋友圈。在这一活动中引导学生说一说火烧云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发现依次出示本课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形状”的生字词,相机进行多音字的教学和生字书写,落实基础字词的教学。同时,链接语文课堂作业本,完成思维导图。</p><p class="ql-block"> 学习活动三是点赞朋友圈。这一环节对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进行了重点教学。在这一课堂活动中,丁老师引导抓住表示火烧云颜色的词,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多形式朗读,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后丁老师趁热打铁,利用填空式背诵、颜色提示、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完成了这一自然段的背诵任务,可谓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p><p class="ql-block"> 课堂的最后,丁老师布置了学习活动四:发布朋友圈。要求学生回家后用家长的手机发一则关于家乡景物的朋友圈。</p><p class="ql-block"> 四个学习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展现了任务群理念下单篇课文在情境中教学的典型示范。</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由实验小学的谢学娟老师带来的《宝葫芦的秘密》。谢老师在本堂课中设置了两个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学习任务是:奇妙童话 我感受</p><p class="ql-block">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奶奶讲的故事,在交流反馈中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梳理,而后找出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为“来历奇”、“结局好”、“法力高”,以此引导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奇妙童话 我创编</p><p class="ql-block">学生先听录音了解完整的“张三”故事,了解故事的奇妙之处,在此基础上从剩下的人物中选一个进行大胆创编童话,并出示相应的评价细则表。学生在感受奇妙童话的基础上跃跃欲试,表现优异。</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节课是杭垓小学的舒萍老师执教的《共赴外国文学名著交流会》。舒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名著交流会的情境,主要开展了两个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学习活动是打卡名著展馆。这里设置英国馆、瑞典馆、美国馆三个展馆,依次对应了三个国家的名著,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名著的思维导图和知识问答题,并分享学习外国名著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学习活动是共赴交流盛会。要求学生根据在学习活动一中掌握的方法,完成《爱丽丝漫游奇境(节选)》相关题目,让学生趁热打铁,学以致用。</p> 微讲座 <p class="ql-block"> 四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结束以后,第七小学的黄赟老师进行了题为《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新样态》的微讲座。</p><p class="ql-block"> 基于新课标的理念,黄老师从“学习类型——导向任务群;学习目标——指向大概念;学习活动——投向真情境;学习类型——导向任务群”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学习、实践和反思。</p><p class="ql-block"> 首先,黄老师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引导老师们发现同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下,它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全不同的。建议老师们树立“学习类型——导向任务群”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其次,黄老师以六上第八单元为例,从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等路径进行大概念提取。</p><p class="ql-block"> 接着,黄老师阐述了“为什么要投向真情境”并从三个角度讲述了“如何创设真情境”。</p><p class="ql-block"> 最后,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实现“学习路径——转向任务式”。</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的分享要点清晰,举例道来,为新教师明确了教学路径探索的方向。</p> 名师点评 <p class="ql-block"> 活动的最后,涂卫国老师就为期一天的名师送教活动进行总结了四个要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教学要把握单元大概念。单篇课文的教学要注意把握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同时,教学设计也要关注课文在单元中的顺序。</p><p class="ql-block"> 第二,基于学生实际来设计。这里的“实际”包括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基础。</p><p class="ql-block"> 第三,基于文本进行设计。教师要遵循文章思路,进行板块化设计。</p><p class="ql-block"> 第四,指向核心素养的设计。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点滴中进行渗透。</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后,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不论是课堂展示还是微讲座、名师点评,在场的所有的老师都认真聆听,虚心学习,今天“任务群理念下课堂教学新路径”主题活动给所有一线教师提供了许多探索的思路与创新的空间,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必将能够有更多更新的尝试与发现,探索出更高效的教学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