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天台

2023年4月5--8日,家人们去宁波扫墓,顺道赴天台一游。<div>  天台山,风光旖旎,山水秀丽,以古幽清奇著称于世。很多年前,曾经与朋友们来过天台山,但只是到此歇歇脚,没有深入探秘,当时觉得有点遗憾,如今弥补上了!<br></div> <p class="ql-block">  我们预订的是<b>天台宾馆</b>,该宾馆是天台风景区内唯一的四星级涉外旅游宾馆,坐落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国清寺旁,宾馆为园林式建筑,占地30多亩,依山而建,小桥流水,回环曲折,宛如江南古园林。富丽堂皇的大厅,隽逸的山庄式设计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入住的是五号楼底楼禅隐居的亲水客房,有临水阳台,可以喝茶、聊天、观鱼,每晚还有夜宵赠送,或红枣白木耳羹,或酒酿蛋羹,或赤豆汤……十分体贴、暖心。</p> 在阳台上喂喂鱼儿,鱼乐,人也乐! 安置完毕,移步山道,到周边闲逛看景。 树木森森,溪水潺潺,宁静又秀丽。 天台山地处宁波、绍兴、金华、温州四市的交界地带,西南连仙霞岭,东北遥接舟山群岛,为曹娥江与甬江的分水岭,多悬岩、峭壁、瀑布,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誉海内外。 400多年前,旅行家徐霞客把天台山作为“万里遐征”科考旅游征程的第一站,三次登临,留下了两篇脍炙人口的《游天台山日记》,其中一篇还是《徐霞客游记》的首篇。由此可见,天台山在"游圣"心中地位甚高。山道边有“霞客古道”的指示牌,但因防火之需,多条山路被封,不得攀登。 徐霞客在《游天台山日记》中写到:游天台山是5月20日,于是,自2010年开始,每年的5月20日被定为天台山旅游日。 驾车来此途中,见一古塔,现爬坡去近观。 <b>  </b>原来是<b>隋塔,</b>该塔系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时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其色绛黄,雄伟壮观。<br> 后人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已整修一新,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若站在塔内,可仰见蓝天。但目前四周皆封,无门可入,无法验证。<br> 次日,在国清寺中遥观隋塔,于烟雨之中,有种朦胧美! 第二天上午,优哉游哉步行去<b>国清寺</b>,隋代古刹,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之意,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div> 隋代高僧智越在国清寺创立天台宗,为中国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发源地, 影响远及国内外。鉴真东渡时曾朝拜国清寺,日本留学僧最澄至天台山取经,从道邃学法,回国后在日本比睿山兴建延历寺,创立日本天台宗,后尊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div> 如此规模一古寺,国家5A级景区,居然免费,清香一把仅1元,自带香烛亦可……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刹,却以毫不起眼的简陋门面迎客,不摆花架子,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因敛财而不择手段,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div>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国清寺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中国寺院四绝。 该寺曾驻不少高僧,包括唐一行法师、寒山、拾得、济公和尚、日本东密开宗祖师空海大师、日本台密开宗祖师最澄大师等。</div> 20世纪60年代末动荡时期,国清寺被毁。1973年,周恩来总理敦促有关方面须在1975年前完成国清寺修复,拨款30万元,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该寺。1984年,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如今的天台山佛学院)。<br>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门小溪旁,有一石碑,上书:“一行到此水西流”,这是为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人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而树的碑,寓意一行僧道行颇高,原本向东流的溪水居然为之改了流向。 寺内有一行禅师之塔,系禅师之衣冠冢,这照片是从寺墙外摄得的。 寺庙四周有八桂、灵禽、祥云、灵芝、映霞五峰怀抱,寺前有青涧、赤涧双溪环绕,确实是世外桃源、风水宝地啊! 寺庙前有两尊石狮,脚踩石球为雄狮。 脚护幼狮为母狮 寺内放生池边,有<b>乾隆御碑</b>,可惜字迹模糊不清了。 放生池边还有一石碑,上书<b>“鱼乐国“</b>三字。<div> 相传明朝后期大臣、书法家董其昌来国清寺避暑,老方丈知道他是著名的大书法家,请他题碑额,可是董其昌不肯下笔。一天晚上,月明如水,董其昌来到放生池边纳凉。阵阵轻风,吹得他睡意顿起,恍惚间遇到名叫鱼珠、乐珍、国珍的三位仙女。她们为董其昌唱歌、跳舞、吹笛,乐得他赞美不已。董其昌醒后,若有所失,便依梦中情景,吟诗:"鱼珠妙歌喉,乐珍柳枝腰;国珍金玉笛,游梦实逍遥。"方丈听了他的诗,笑着说:"你的诗真好,把这诗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不就是鱼乐国游四个字吗?"<br> 于是董其昌应方丈之请,写下了"鱼乐国"三个大字,同时题写了"清心亭"亭匾。<br></div> 放生池畔老树如虬龙,探向水面。 天台山上多古树,但桂冠当属国清寺内的那株<b>隋梅</b>,在大雄宝殿右侧,由隋代高僧、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据考证,隋梅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国内三株最古老的梅树之一。20世纪60--70年代,隋梅濒临枯死,古寺全面整修后,枯木回春,花满枝头,果实累累,实为一大奇观。 树后半墙上有书法家陈钟祺、赖少其等所书的“隋梅”及跋语。关于隋梅的传说,现代诗人邓拓写的《题梅》诗最为传神:“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脂粉绿颜色,最忆天台相见时。”<div>  可惜我们错过了花季,没见到梅花。据说,隋梅花是白色的,透着点红,非常美。梅树盘根错节的老根残躯支撑着歪歪斜斜的枝干,配合着斑驳的墙面、厚厚的青苔,处处都是时间的印记。</div> 隋梅对面有一六角亭,为“<b>梅亭”</b>,亭匾由郭沫若题写,这是因梅设亭。旁边种了不少红梅,作为隋梅的陪伴,想必梅花绽放时,株株红梅衬托着脱俗的白梅,一定分外好看!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亭额上写着<b>"法乳千秋"</b>四个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 正中的石碑为<b>"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b>,碑座高0.86米、宽0.86米、长1.86米、碑身高2.6米、宽1.26米、厚0.11米。长篇碑文和诗赞颂佛教天台宗创造人智者大师。 右边的石碑为<b>"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碑"</b>。 左边的一座石碑是<b>"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b>。三座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是谛1982年5月写的敬白,长篇日文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 寺内一面粉墙上的简图,寥寥数笔,十分传神。 <b>三圣殿</b>,供奉着三尊佛像,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b>阿弥陀佛</b> <b>观音菩萨</b> <b>大势至菩萨</b> <b>  罗汉堂</b>中供奉着500罗汉,形态生动,朱元璋在《天台山五百罗汉》中写道:“天台五百尊,方寸皆明月。” <b>三贤殿</b>,原名三贤院、三贤堂,始建于1015年,供奉的是丰干、寒山、拾得三位大士。 莲花宝座上,丰干居中,身穿袈裟,右手拄着一根木棒,左手抬起,手掌上竖,呈打招呼状,面露微笑,神情悠然自得。寒山居右,半穿半披袈裟,露右肩,竹筒斜背在左肩上,右手拄短木棒,左手与拾得打招呼,笑口大开。拾得居左,穿袈裟,双手握扫帚,边扫边与寒山说话,笑容可掬。虽然此三位后世曾被附会为阿弥陀佛,文殊,普贤转世,可那仅仅是附会,这三位其实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位僧人,不能称为佛。(因游客甚多,拍照不便,此照片来自网络。) 三贤殿外粉墙上,有寒山与拾得的对话摘选,很有禅意。 古泉眼 寺内有两棵<b>痒痒树</b>(学名紫薇),据说,如果有人轻轻抚摸一下树干,立即会枝摇叶动,全树颤抖,甚至会发出轻微的“咯咯”声,令人称奇。好奇之人众多,若那么多游客,每人都伸手动一下,那痒痒树必定性命难保。为了保护树木,僧人里外围了两圈围栏,但还是有不文明的游客举起长柄伞去戳树干,真是无语了! 在一偏僻之处找到了书圣王羲之的“<b>鹅”字碑</b>,说是独笔“鹅”字,其实不然。碑上“鹅”字右半为王羲之真迹,左半为天台山书法家曹抡选补书。咸丰九年(1859),华顶山上发现东晋书圣王羲之“鹅”字半块真迹,经曹抡选7年摹写,补为全璧,移碑于此。曹抡选7年功夫没白费,摹写得非常成功! 原打算在国清寺里吃素斋,2元一份,食客自己洗碗。但因数年疫情,为了保证饮食安全,暂时取消了斋饭。于是,我们便走田埂、过小道去寻觅一家网红西式简餐店:<b>三木与食</b>。 可惜是雨天,否则在户外的三木菜园子里用餐,看着绿油油的蔬菜,嗅着泥土的芳香,品尝着可口的海鲜烩饭、肉酱意面,抬头悠然见隋塔。多好! 第三天上午,驱车去<b>天台山大瀑布和琼台仙谷景区</b>。景区大门外耸立着诗仙李白的塑像,旁边是李白咏天台山瀑布的两首诗。 <b>李白《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b><br>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br> 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br> 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br> 闻君写真图,岛屿备萦回。<br> 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br> 幽缄傥相传,何必向天台。<br> <b>李白《琼台》</b><br>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br> 碧玉连环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br> 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br> 天风飘香不点地,千片万片绝尘埃。<br> 我来正当重九后,笑把烟霞俱抖擞。<br> 明朝指袖出紫微,壁上龙蛇空自走。<br> 步入景区,遥看瀑布挂山间,近观繁花绽湖畔。 九龙湖,也许是将从山上流下来的缕缕瀑布形容成了奔腾而下的蛟龙。 九龙湖畔,琼花盛开。 <b>天台山大瀑布,</b>原名桐柏瀑布、又名三井瀑布,高325米,最宽90米,堪称中华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自古就名闻天下,"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东晋大文豪孙绰在其《游天台山赋》里,把它同赤城山并列为天台的地标性景观。<div> 唐诗中赞天台山大瀑布的诗句不少:<br> 万仞得名云瀑布,遥看如织挂天台。——[唐]曹松《瀑布》<br> 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 [唐]白居易《缭绫》<br> 天台万丈横沧海,日与洪涛巨浪争。——[元]揭傒斯《天台图》</div> 年轻人向山顶攀登,老人们则慢慢走,徐徐行,到哪算哪啦!边走边看边拍摄,景色真不错! 沿着瀑布攀登,每段都有提示牌,我们走到六瀑,最高处为一瀑,发现上面的山路比较崎岖,决定止步,往回走了。<div>  <b>六瀑(悬瀑风雷):</b><br> 此级瀑布高达70余米,瀑布奔腾而下,气势磅礴,声若春雷,名自李白的“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诗句。距“阆苑仙葩”(五瀑)512级台阶,距“幽谷叠瀑”(七、八瀑)约100米。<br></div> 山间架起的“<b>琼台长虹”</b>原先作为通道,可以行人,如今因在上面铺设了电缆,便将两边封闭,只能作为景观了,我们得从水面的石块上来回。 除了这儿的大瀑布,天台山还有著名的<b>石门飞瀑</b>,唐代诗人方干在《石门瀑布》中写道:“直是银河分派落,兼闻碎滴溅天台。”这次因时间关系,且不顺道,无法前去探访,待日后有机会再去吧!(图片来自网络)<br><br> 下午,我们搭乘景区巴士去<b>琼台仙谷景区</b>。<div> 山道上,首先撞入眼帘的是著名诗人们在此留下的诗句。</div><div><b>高似孙(宋代)《琼台》</b><br> 一夜天台雨,青鞋蹋尽沙。<br> 添将清瀑水,浊尽碧桃花。<br> 涉涧锄生术,和云嚼野茶。<br> 便无仙骨分,不敢更思家。<br></div><div><br></div> <b>陆游(宋代)《书怀绝句》</b><br> 不到天台三十年,草庵犹记宿云边。<br> 老僧晓出松门去,手挈军持取涧泉。<br> <b>白居易(唐代)《台岭桂树》</b><br> 天台岭上凌霜桂,司马厅前委地丛。<br><div> 这些诗句,配上山水背景,十分贴切,令人开颜!</div> <b>  琼台仙谷</b>景区面积7.3平方公里,是一处比较典型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灵溪为该景区的主景线,沿溪北行,两旁山壁对峙,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纷呈,怪石错列。在这景区揽胜,须上上下下,是个体力活!<div><br></div> 我们先来到了<b>会仙桥</b>,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三塔双跨玻璃悬索桥,桥宽4米,全长320米,高差约100米。行走高山之巅,体验悬崖边缘,让游人感受高空体验的刺激,脚踏着透明玻璃,底下是悬崖绝壁,360度全景观光,别样美景尽收眼底。 开始腾云驾雾啦! 曾经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的玻璃桥,那真的是规矩挺多,随身物品必须全部寄存。若想留影,只能花钱给老美赚。这儿十分人性化,不用寄存,有了相机和手机,可以任意随拍啦! 中间是玻璃,两边是木栈道。胆子大的,走中间;胆怯者,溜边!我们一家人属于前者,令众多溜边者羡慕不已。 途中有休息区,可以缓缓、玩玩,也可以换个角度拍照。 这是我们到了谷底,回首仰拍的会仙桥。 <b>  黄帝祭坛</b>:琼台是神仙聚会之处,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在这里设坛祭祀!黄帝曾拜天台山九原子为师,得《庚辛经》和神丹秘诀。为了感恩,命人在此设天地人三坛。天坛祭天,愿上天赐福;地坛祭地,愿大地五谷丰登;人坛祭祖,愿人间和谐平安。 <b>  祭祖坛</b> <b>天人合一(祭祀祖宗之场所)</b> 山顶有<b>古城墙</b> 还有<b>太极阴阳图</b> <b>  百丈瀑</b>自山间喷薄而出,色如霜雪、声若雷霆,飞珠溅玉,直泻澄清凝碧的龙潭之中。潭如石瓮,口窄腹宽,大可亩许,深不可测。诗仙李白诗云:“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 百丈瀑泻入龙潭 <b>龙潭</b> <b>  金庭洞天</b>位于百丈瀑布之右,道教第27洞天,据道书记载,周灵王太子晋王乔据此学道,于七月初七跨鹤飞升,封为玉帝司晨,号“桐柏真人”,治理金庭洞天,兼管吴越水旱,成为天台山的主神。<br> <b>  跨鹤台</b>是一座高台形的建筑,相传是周灵王太子王乔飞升之处。台上有三角亭一座,为<b>飞鹤亭</b>,形似飞翔的仙鹤,展翅高飞,留连在这里的青山绿水间,依依难舍。 山间小道,看上去有点危险哦!但必须从这儿过,才能下到谷底,勇敢者的道路! <b>悬空廊</b>上挂绝壁,下临深渊,像一只展翅的飞鹤临空栖息在崖壁上,廊中没有一根柱子。在悬空廊的北头岩壁上刻有大大的古钱一枚,中间有一个口形方洞,周围四方有四个偏旁之字,和同一个“口”字相配,即可读成“唯吾知足”之句,有“知足常乐”之意。 山间行走,经常可见这样的石刻,提示游客寻找那些形似的景色。 镜中玉树 俯瞰谷底,水汽弥漫,仙气十足。 <b>  通天牌坊</b> 峡谷清流上有座石头垒成的<b>望仙桥</b>,因角度关系,无法拍摄。此图片来自网络! 穿过仙湖洞,豁然开朗,<b>八仙湖</b>的一泓碧水令人心怡。 湖面上奇石散布 历经多少年风雨,竟然酷似两人会晤! 紫色的花朵,秀丽的山水,令人流连忘返! 湖边有个<b>九峰台</b> 相传为八仙传道张伯端处,台中央镌有阴阳太极图案,四围环列9块巨石,为九峰之缩影,九峰分别以八仙与张伯端的道号为名。举目四顾,九峰环峙,耸入云霄,湖中碧水相映,美不胜收。 <b>八仙传道</b> 每位仙人一座“峰”,这是蓝采和的<b>“采和峰”</b>。 张果老的<b>“果老峰”</b> 远远可见湖面上有座漂亮的廊桥 40米长的廊桥飞架在湖的出口处,廊桥下是八仙湖水库。 廊桥西头,立有<b>《琼台仙谷碑记》</b>一座,碑文为原天台县长范昌运撰写,记述景区之壮美、人文历史的丰富以及开发之艰辛。<div> 1992年,时任县长的范昌运,为了让天台争取到投资40个亿的“桐柏抽水蓄能电站”,他辞去县长职务,历时8年,完成了桐柏抽水蓄能电站立项任务。本该光荣退休,颐养天年,他又主动请缨,提出去难度更大、工作更加艰苦的琼台仙谷景区搞开发工作:“我想把琼台仙谷装扮成全省一流的风景区,为天台山增光。”<br></div><div> 自担任了琼台仙谷景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范昌运和同事们决定:“以崇尚自然、返璞归真、打造精品为指导思想,结合琼台仙谷的景点和故事进行布局。”如今,琼台仙谷景区游人如织,名声鹊起,令这位80多岁的老人甚感欣慰。<br></div> <b>  八仙湖水库</b>位于天台县二茅溪支流西灵溪上,工程于2003年7月15日开工,2006年6月2日竣工验收,是一座以旅游为主的小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19.41平方米,总库容为30万m3,水库工程由大坝、溢流堰和放空设施等组成。大坝为双心双曲混凝土拱坝,坝顶中心线弧长为105.4米,最大坝高34.9米,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 列数天台山主要景区:国清寺、天台山大瀑布、石梁飞瀑、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济公故里赤城山、人间仙境琼台仙谷、楼台亭阁的济公故居、风韵独特的龙穿峡......短短三天,我们只游览了其中一部分,其余的存着,下次再来吧! 洗肺养眼的天台山,暂别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