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旧址

缘来如此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靠近解放碑的邹容路路口有一座灰白色、古朴庄重的砖木结构建筑,这就是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韩国光复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朝鲜在华流亡政府)的军队。1940年9月成立于重庆,主要由在华朝鲜人组成,对日军进行游击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0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强迫“大韩帝国”签订《韩日合并条约》,强占了朝鲜半岛。在日本帝国主义残酷镇压下,大量朝鲜半岛独立运动人士流亡到中国,组建临时政府,积蓄武装力量,争取外交支持,并参加了中国境内一系列抗日军事斗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9年9月,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正式成立,颁布了《陆军临时军区制》《陆军临时军官学校条例》等创立军队的军务部令。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着力培养军事人才,安排部分青年进入黄埔军校、云南讲武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等处学习,毕业后参加中国军队或后来的韩国光复军,积极开展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为实现民族自由独立进行了艰苦的努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8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经杭州、嘉兴、镇江、长沙、广州、柳州、綦江等地辗转迁来重庆城。1940年4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正式筹建韩国光复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同年9月17日,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成立典礼在李子坝嘉陵宾馆举行,周恩来、董必武、冯玉祥、于右任、孙科、白崇禧、何应钦等中外嘉宾200余人参加典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国政府统一军事指挥下,韩国光复军积极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相继开展抗日复国宣传、招募朝鲜半岛青年入伍进行军事训练、情报收集等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1年11月,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韩国光复军行动准则》规定,韩国光复军在中国抗日作战期间直隶中国国民军事委员会,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掌握运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1年12月10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发表《对日宣战声明书》,1944年8月,韩国光复军改组,由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直接管辖,中韩双方在组织编制、运行机制、中方援助等方面协商达成一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国民政府和八路军办事处分别设宴欢送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和光复军总司令部要员。此后,韩国光复军官兵陆续以个人身份返回朝鲜半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韩国光复军与中国军队并肩开展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在中韩关系史和“韩国独立运动史”都具有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据史料记载,这栋位于市中心的两楼一底房屋建于上世纪30年代。1940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租赁该处作为光复军总司令部办公用房。重庆解放后,该房产先后移交西南军政委员会、重庆饮食服务公司、重庆渝慧食品集团公司,一度辟为餐馆和烹饪培训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8年3月,渝中区政府将此处纳入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保护性修缮;2019年4月,完成陈列布展并对外开放,供市民和游客参观,旨在警示人们牢记历史,维护和平,增进中韩两国人民的友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十字罗汉寺外围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碑八一路好吃街是重庆主城区人气比较旺的好吃街,地处重庆市中心最繁华的解放碑商业区内,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字叫“好吃街”,堪称是吃货的天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一路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原名保安路,包括了大阳沟、米花街、中营街三个路段。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有保安队驻此,故得名保安路。20世纪60年代,因有解放军剧院位于此路,改名为八一路至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1年11月成立的重庆蜀军政府警察局位于保安路。1935年1月9日创办的社会新闻社位于保安路12号。1940年3月,重庆第二剧场在保安路150号建立。1942年2月1日,升平大戏院在保安路开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3年11月27日创办的中国工商新闻社设在保安路6号。同年,陆军新编第一军驻渝办事处驻保安路162号,重庆市警察局駐保安路与中华路交界路口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7年春,由刘云翔牵头创办的重庆著名综合性大型公司——重庆西大公司在米花街130号(今八一路解放军剧院右侧)开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西大公司时有规模宏大的百货商场、首屈一指的正宗川味中餐厅、舒适优雅的咖啡茶座,在重庆城盛极一时。当时凡到重庆城者,都要以进“西大”为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碑周边地势虽然较为平坦,但当年却没有什么大建筑,街巷依然密集。例如那来龙巷里,巷中巷就有好几条,还有好几个“里”。毕竟位于城区繁华地段,毕竟经历过数百年的历史,特别是经历过抗战那段悲壮的历史,这些街街巷巷的故事也就蛮多蛮多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说到解放碑的街巷,就不能不说到杨柳街、会仙桥、炮台街、都邮街、关庙街、夫子池、白龙池这些消失了的老地名,以及这些老地名的故事和传说,也不能不说到邹容路、五四路、青年路、中华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这些现在还保留着的地名的由来,还不能不说到新华路、八一路、五一路、宏声巷这些解放后更名的地名的来龙去脉。一个个细写起来,文字就太长,读者可能就没有耐心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毕竟重庆人大多也知道一些,很多人还能说出个一二三来,我只好从略,简单提示一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杨柳街是现中华路的一段,就在解放碑附近。传说明末张献忠带兵攻入重庆,见人就杀,重庆人只好纷纷外逃。一个逃难的妇女抱着一个六七岁的娃儿,后面却跟着一个四五岁的娃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献忠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献忠看见了,觉得奇怪,就叫人喊住那妇女,问: “你为什么抱着大娃儿,却让小娃儿自己跑呢?”那妇女答道: “大娃儿是前房姐姐生的,我是大娃儿的后娘,大娃儿的亲娘死了,我要对她的娃儿好生照顾,不能只顾亲生的就丢下大娃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张献忠听了很感动,对她说: “你不用害怕,也不用逃跑了。”说着,顺手折一支杨柳枝条给那妇女说: “你回去把这杨柳枝条插在门上,就没有人敢来伤害你了。”随后,张献忠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插有杨柳枝条的人家,一律不得骚扰。那妇女于是回到城里,把那杨柳枝条插在门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左邻右舍的老百姓听说了,也学她的样儿,在家门插上杨柳枝条,大家果然平安无事。从此,那条街就被改称为杨柳街。重庆人几乎都知道这个故事,虽然杨柳街的街名早就没有了,传说却在继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会仙桥的传说有多个,只说其中一个。古时候,从大梁子流下的那条小溪,顺着如今的正阳街,经大阳沟,在洪崖洞附近跌下悬崖,流入嘉陵江。那小溪上有一座桥,长不到两丈。传说有个老头在那桥头开了个冷酒馆,南岸老君洞的道长经常来他馆里吃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混熟了,那道长便请老头到老君洞去耍。有一天,老头去了,那道长招待他吃豆花,端了一碗豆花出来,两个人不管怎么吃,那豆花都没有减少,总是吃不完。下午,老头回到酒馆,老婆子好惊奇,说:“你啷个好多年都不回来哟?”老头说:“你脑壳昏了哟,我才去耍了半天嘛。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但老头一照镜子, 发现自己竟然长出了雪白的长胡子,这才明白, 自己遇到的是神仙。 一传十十传百,人们便把酒馆门前的那座小桥叫作会仙桥。 会仙桥在现民族路上, 离解放碑不过一两百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炮台街在洪崖门东侧, 离解放碑的直线距离不超过400米。 明末时,张献忠自鄂入川,威胁重庆,明守军铸了三门大炮,从江津运来重庆。哪知在朝天门下船时, 不知是因为太重还是有人故意,其中一门竟掉到河里去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门弄到南岸鸡冠石放置,另一门搬到那城墙边安起。于是,那条街就被叫作炮台街。本世纪初,那安放大炮的炮台遗址都还可以看到。1943年,为了纪念重庆辛亥革命的元勋杨庶堪(字沧白),更名为沧白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都邮街就在解放碑西侧, 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 那附近有个车站都还叫都邮街站。都邮本来是指邮驿总站,后来也成为官职名称,不过改为督邮。 督邮是朝廷派到各地去监督考核下层官史的官员,近似于钦差大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国演义》就有张飞鞭打督邮的故事。 重庆这个都邮街是因都邮还是督邮得名,已经难以考证。不过,都邮街那地方繁华起来,还是抗战开始后的事了。也有人说,那都邮街就是猪油街,可能因为不太好听才以讹传讹成了都邮街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想想这后一种说法也有道理, 督邮制度到唐代后就没有了,唐代重庆城还限于朝天门小什字一带,解放碑一带还在城外,怎么会有个督邮街呢?没有资料可以佐证, 只好存疑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与都邮街相接的是关庙街,即现民权路中段,因那儿有一座关帝庙而得名,庙里祀奉关公,还有一座关公的铜像。解放后,关帝庙被拆除,那原址就修起了建设公寓, 那铜像也被弄到枇杷山博物馆门外去日晒雨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白龙池在现八一路东端,原来那里有一个水池。传说蜀国大将赵云驻扎江州时, 在那池中饮过马。赵云骑的是白龙马, 于是就把那池叫作白龙池。显然,是先有池,后来才有白龙池传说的……重庆渝中半岛古今故事太多一时半会难以叙述清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