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孙书林 摄影技师</p><p class="ql-block">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p><p class="ql-block">盐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2005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个人摄影集《盐城湿地》</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来拍摄河流滩涂湿地和里下河地区人文风情</p><p class="ql-block">擅长:人像 广告静物 风光 人文纪实摄影</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二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 海与岸的连接点,正是先人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滩涂的特殊地貌使这片土地,地(海)产资源丰饶,岸边的渔村古朴,人文风貌独特,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以“耕海”、“开荒“、"煮盐“为生,大海和滩涂便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粮仓”。</p><p class="ql-block"> 在童年记忆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春节,二舅舅带我"下海"来过大丰裕华,尽管没有看到海却看到丹顶鹤在天空中飞翔和在池塘里嬉戏,感受到生活在这片滩涂上的渔民,男人以传统生产方式捕捞、女人在田间地头耕耘来维持生计。日子过得殷实,从来不担心“耕海”劳而无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近二三十年间,随着现代文明进程的加速,人们开始恣意妄为,过度捕捞,加上环境污染,海洋的健康状况开始急剧恶化,鱼群急剧减少,很多鱼类濒临灭绝,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大海变得贫瘠,渔民为了走出困境,开始用捲扬机代替人工拉网,用更大的铁壳船淘汰小木船,渔网不断的加长,网眼不断的变小,可是,对捕捞工具的改造并没有为渔民带来长久的富裕,更多的是徘徊、无助、焦躁和失望。一些靠海为生的渔民有的改行;有的帮人家养殖……</p> <p class="ql-block">在东沙长紫菜的渔民工(之所以把"渔民"说成渔民工“是因为他们过去是渔民,现在己没有自己的船只和生产工具,替老板打工,更象是工人)干一天得一份钱。他们上工是随潮汐而定,落潮时就是他们上工的时间,涨潮时到生活船上吃饭休息,一天有二潮,所以他们白天和夜里都要上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取材于中国盐城市沿海滩涂沙岗东沙,我和这帮汉子生产、吃住在一起,通过对长紫菜的渔民生产和生活状况进行跟踪拍摄,感受这帮男人汉子的果敢和柔情;感受到这帮男人汉子的徘徊、无助、焦躁和失望。这些汉子们没有养老保险,据说当初交船时有二种选择:一种是自己交养老保险政府再贴一些钱i另一种是村里一次性补偿几千元买断,大多数渔民认为当时年轻可以打工,选择了后一种,一次性买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如今,国家不允许在东沙长紫菜,这些一辈子靠海营生的没有了船只和捕捞工具的渔民将没有收入和养老金,有的重新择业;有的回家养老;有的……?</p><p class="ql-block"> 五年前我为部分长紫菜的渔民工拍摄工作照,今整理了部分图片和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