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动接种疫苗 共享健康生活

富平县城关中心卫生院接种门诊

<h1 style="text-align:center;">2023年4月25日</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是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年的宣传主题为“</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婴儿从出生起就要通过各种疫苗来预防各种疾病,目前我国的疫苗主要分为两大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免疫规划疫苗(免费疫苗)</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非免疫规划疫苗(自费疫苗)</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常见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HPV疫苗,破伤风疫苗、乙肝疫苗等疫苗。国家实行有计划得预防接种制度,儿童家长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及时到辖区内的接种门诊进行接种。</span></h1> <p class="ql-block">  当然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特别是疫情期间,出现接种延迟的现象,别担心,我国有相应的补种原则:未按照推荐年龄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b style="color:rgb(237, 35, 8);">18岁</b>以下人群,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p><p class="ql-block"> 1.应尽早进行补种,尽快完成全程接种,优先保证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p><p class="ql-block">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p><p class="ql-block"> 3.应优先保证儿童及时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全程接种,当遇到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p><p class="ql-block"> 4.具体补种建议参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中各疫苗的补种原则。较为复杂,家长可直接咨询接种门诊。</p> 接种门诊咨询电话:0913-8204777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国家免疫规划政策</b></font></div> 国家免疫规划是指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br>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第五章第四十七条: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br><b><font color="#ed2308"> 国家如何实施免疫规划</font></b><br> 为确保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的安全实施,我国于2019年12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明确国家实行免疫规划制度,健全完善预防接种疫苗的研制、生产、流通、预防接种实施全过程监管,全面严格法律责任,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法治保障。<br> 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对象指所有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不论国籍、民族、宗教、性别等均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并需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br> 国家对儿童实行<b><font color="#ed2308">预防接种证</font></b>制度。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儿童入托、入园、入学必需进行接种证查验,监护人要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br> 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儿童监护人义务和职责:儿童监护人在知情、同意下,应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免疫程序接种免疫规划疫苗,保障儿童健康成长。<b>监护人不依法保证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按规定将小孩送到接种单位接种免疫规划疫苗。</b><br> <font color="#ed2308"><b> 新冠疫苗接种知识普及</b></font><br><b><font color="#ed2308"> 同源加强免疫接种:</font></b>指加强免疫采用与基础免疫同一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接种,目前阶段国内实施灭活+灭活疫苗加强或腺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疫苗<br><b><font color="#ed2308"> 序贯加强免疫接种:</font></b>指采用与基础免疫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接种,目前阶段国内可实施灭活+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腺病毒载体疫苗<br><b><font color="#ed2308">一、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font></b><br>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br><font color="#ed2308"><b>二、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b></font><br>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 <br><b><font color="#ed2308">三、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有哪些不同?</font></b><br>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都属于疫苗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b>1.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b>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常需要治疗。<b>2.临床表现:</b>一般反应一般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b>3.是否需要报告:</b>比较轻的一般反应大多不需要报告;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b>4.调查诊断:</b>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调查诊断;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并由疾控机构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由市级或省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