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县八塔山

梁洪久

八座辽代建筑的砖塔分别立酷似飞腾的龙形山上的八个凸起的山峰上。据考证,八塔子建筑年代和奉国寺建造年代一致,是辽圣宗帝为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而建,是中国唯一纪念佛祖一生八个阶段的塔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均在3.45至1.91米之间不等。八塔建筑造型有所创新为塔建特有形式,样式新颖多变,有正方形、五角形、八角形与十面形等,座座形体朴素,挺拔秀丽,浑厚大方。这种风格特点实属稀有。<br>八塔山位于辽宁省义县城南前杨乡八塔子村 ,八个青砖小塔分别建在八个水成岩山峰之巅。八塔山南临沟壑,北靠季节河,西连群山,东距锦、承铁路1.5公里,东北距县城11公里。八个小塔虽构造<br><br>简单又无雕饰,但形形制大小各异,排列错落有致,别具风格。八塔山四至六塔南侧山坡上曾建有娘娘殿三间、药王殿一间、僧舍三间,并置石碑二通、铸铁钟一口。七塔东南曾有望海寺三间,内供释迦牟尼像。建国前,每年农历四月十八这里有庙会,大车小辆摆满河滩山脚,游人络绎不绝,十分热闹。解放战争中寺僧逃遁,解放后又无人管理,建筑和碑、钟等多数毁坏丢失。<br> 一号塔<br>一号塔塔铭为"净饭王宫生处塔"。据查,净饭王宫即公元前六世纪至五世纪时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王宫,净饭王即迦毗罗卫国王,乃释迦牟尼之父。此塔铭明确指出释迦牟尼生于迦毗罗卫国王宫,是净饭王的王储,是这一古老国家的王位继承人。但是,这位王储在29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烦恼,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及其梵天创世说教,竟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出家修道,遍访名师,几近周折,经六年苦行,终于在菩提迦耶城的菩提树下悟到世间无常和缘记诸理,随之而"成道"。 二号塔<br>二号塔塔铭"菩提树下成佛塔"所记即此事。二号塔铭的由来源于菩提迦耶城。因其城被传为释迦牟尼成道之地,所以北 宋前期游印度的中国僧人在此立碑,共有汉文碑刻五方,其中最早者立于公元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晚一方立于宋明道二年(1033年)。由于佛道故事讲释迦牟尼于菩提树下"成道",因而是做为原生于印度这一树种的名字"菩提"二字也便成了佛教的专用名词,有了"觉"、"智"、"道"的意义,以指豁然开悟、如人睡醒、旭日开朗的彻悟境界还可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 三号塔<br>三号塔塔铭"鹿野苑中*塔"。此塔是纪念释迦牟尼在鹿野苑中开始传教,为乔陈如等人说"苦、集、灭、道""四谛"以及"八正道",佛经称为"初转*"。关于鹿野苑,唐代高僧玄装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中载言曰:"双林八水,味道列风,鹿苑鹫峰,瞻奇仰异。"佛经载鹿野苑右天竺波罗奈国。佛教神话说,佛之前身为波罗昵斯国王,有林地养鹿,每日以一鹿供王充膳。有孕鹿垂产,鹿王菩萨告王愿以身代。王感菩萨仁慈,悉放群鹿,因名施鹿林,故有鹿野苑之称。<br><br> 四号塔<br>四号塔铭中"给孤园中名称塔"中之"给孤园",即"给孤独园"的简称,也称为"祗树给孤独园"或"祗园",乃佛家园林名,为古中印度侨萨罗国舍卫城长者给孤独所购置,为佛说法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说:"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园。"初为释迦牟尼去舍卫国说法时与僧徒等停居之处,后业演化成僧寺的泛称。八塔中造此塔,实为辽末统治集团欲借大兴佛寺、浮屠之举,用以挽救没落衰亡之势。据传,造塔同时,并于四号塔南坡中间平台上造有佛寺,可惜如今已荡然无存。 五号塔<br>五号塔铭为"曲女城边宝积塔",此塔铭佛典中虽款言释迦牟尼生前于此有何活动,但玄奘旅居印度时,却目睹曲女城人烟稠密、繁盛富饶、佛教寺院林立的盛况。据玄奘所记,可知曲女城为当时北印度大城。查曲女城亦作羯若鞠堵,《佛国记》作蜀饶夷城,公元七世纪上半叶为印度戒日王的都城,在今北方郡境内之卡瑙季。可惜此城在十一世纪初,伽色尼王朝马默德入侵时被毁。佛教中之所以将曲女城也列为释迦牟尼一生中的一个阶段,大概就是因那里佛教繁盛而以代表释氏所创佛教广为流传的阶段吧。 六号塔<br>六号塔铭"耆堵崛山般若塔"中之"耆堵崛山",乃梵文音译山名。其中"耆堵"义译为鹫,"崛"为头,以同顶形如鹫而名。其山又名鹫峰山或灵鹫山,相传为释迦牟尼说法处,在印度阿耨达王舍城东北,省称为耆山或耆堵。铭中之"般若",乃梵语"智慧"一词,佛教用此,意为脱离妄想,归于清净。筑塔记佛祖八段之一,是言佛法无所不在。 七号塔<br>七号塔铭"庵罗卫林维摩塔"中之"庵罗卫林"即庵罗园。其园在古天竺毗耶离,佛教传说为佛说《佛摩诘经》处。高僧法显《记传》载曰:"毗舍离城城北大林重阁精舍……城南三里道西,安婆罗女以园施佛作讲经处。"铭中之"维摩"是指维摩诘,乃释迦同时人,也作毗摩罗诘,意译作"无垢"或"净名"。其人曾向佛弟子舍利弗、弥勒、文殊师利等讲说大乘教义。其人与舍利弗等问答大乘教理之辞记录成典后称为《维摩经》,此经合称为《维摩诘所说经》。筑塔以此为佛之一段,是言传佛法者之广。 八号塔<br>八号塔为"婆罗林中圆寂塔",释迦牟尼于鹿野苑中完成"初转*"之后的45年间,在中印充各地游行教化,获信很多,人们尊其为佛佗。于80岁时,在拘尸那城附近的婆罗双树下涅盘。<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