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弘扬药王文化 传承中医文化</p> <h3>准备</h3> <h3> 出发 升完国旗后大家集体出发!</h3> <h3> 到达 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五班同学终于到药王山啦!</h3> <h3>他们穿了汉服 甚至还拍了照片!</h3> <h3>对老师进行了礼拜,以此感激老师的教诲!</h3> <h3>进入了药王山 同学们在这里吃了午饭稍作休息</h3> <h3>午饭间 肯定不乏一些小小的乐趣</h3> <h3>许多同学进行了拍照留念</h3> <h3>别急!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h3> <h3>爬山路上可爱的同学们</h3> <h3>经转久途 终于到了药王孙思邈 隐居的地方</h3> <h3>隐居地的一些有趣的物品</h3> <h3>浏览过后 同学们留影纪念</h3> <h3>返程</h3> <h3>返程路上,认真举旗的同学</h3> <h3>最后一站!孙思邈纪念馆</h3> <h3>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1][2]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br>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3-6]。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br>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7]<br>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h3> <h3>认真学习的同学</h3> <h3>时候不早了是时候回“家”了</h3> <h3>回去路上 这和睦的师生关系!!</h3> <h3>甚至一位胖小伙不争气的睡在了老师的肩膀上!(很舒服,不信你试试)</h3> <h3>在4月10日这天,是初二五班这个大家庭的美好时光!这必将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