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台幕后

孙书林

<p class="ql-block">化妆间。</p> <p class="ql-block">摄影人都想停下拍照去帮忙的现场,就是戏台幕后扎大靠旗,在后台现场至少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添乱,不要挡路……。</p><p class="ql-block"> 戏剧中的靠旗,也称大靠,表示武将在战场上厮杀时穿在身上的盔甲,大靠旗有红色的,黄的,绿的,黑的,白的。大靠戏比较费劲,全身披挂,基本属于武将的都要扎大靠,戏曲中的对打戏,一种就是长靠,一种就是短打。</p><p class="ql-block"> 扎大靠的戏,多是春秋战国戏,三国戏,杨家戏。比较有名的就是《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长坂坡》、《出棠邑》等。</p><p class="ql-block"> 生角旦角花脸都有扎靠大戏,伍子胥,赵云,黄忠,姜维,杨继业,杨六郎,穆桂英等。先在演员背部放上“靠枕”然后用“靠绳”捆扎固定一个虎头形的硬皮壳叫“背虎”(别称“背壶”“旗库”),“靠旗”插在“背虎”里,之后再把靠杆(靠旗)用“靠绳”捆扎固定在演员身上。要求宁紧勿松不能让靠旗歪倒。</p><p class="ql-block"> 扎大靠是很麻烦的事,在武戏中都会分上半场和下半场之说,之间都会休场十分钟,其实是为了扎大靠。这个十分钟对观众来说是休息一下,而对于后台化妆就象是炸窝了,绝对看不到一个闲人,</p><p class="ql-block"> 在戏剧中后演绎成的靠旗。在古代战争中护背旗在随唐乃止更早时期就有,在古代战场的功能有三:</p><p class="ql-block">功能一:传令旗,</p><p class="ql-block">功能二:战场上的标识,</p><p class="ql-block">功能三:防御作用,通常战场上,背后是所有将领的弱点,特别是在厮杀中,冲锋陷阵的将领,会受到四面八方的冲击,即便是主将武艺高强,但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而护背旗则起到了保护后背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只要主将的护背旗还在,将士们就有了主心骨,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可见古代的护背旗有很多的优点,它作为武将的铠甲装备,从出现就一直沿用到清末。有记载在清朝护背旗被京剧和各种民间戏剧保留下来,戏剧吸收和改良,成为了大靠的一种固定装饰。并且成为了武生和刀马旦的重要装饰之一,由此可见中国戏剧不愧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国五千年源远流长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忙碌的服装间。</p> <p class="ql-block">中途观众休息时间时,忙碌的装大套旗开始。</p> <p class="ql-block">满头大汗的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有时需要四个工作人员一起同心协力为关键的主要演员装束大靠旗。</p> <p class="ql-block">上场前再检查一下,确保万无一失。</p> <p class="ql-block">作者:孙书林 摄影技师</p><p class="ql-block">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系</p><p class="ql-block">盐城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2005年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个人摄影集《盐城湿地》</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来拍摄河流滩涂湿地和里下河地区人文风情</p><p class="ql-block">擅长:人像 广告静物 风光 人文纪实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