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韩老屋自然村位于黄毛尖西北,新县城城东南,距县城约20公里,今为新县新集镇合龙村所辖,民国以前为原光山县杜横保保公所驻地。</p><p class="ql-block"> 韩老屋座落在群山之中。后山称为凤凰山,有近百株百年以上的古树,村前有两个池塘及十余亩的农田被小河分开在河岸两侧。小河从村东挨近村头处向西南流过村前,向村西流去,进入村西峡谷,小河环绕着村子东南西三个方向。小河中,有形如鼋鱼和状元帽的石块两尊。鼋鱼石栩栩如生,高昂着鼋头,迎着上游,似要击流而上。状元帽挺立河中,形象逼真,又似抵柱中流。村子对面山峰恰似古代官员所戴的尖顶纱帽,故被称为纱帽尖。纱帽尖下,有大片的楠竹园和青冈栎林,使村前一年四季都被绿色拥叠。春天村东南山上樱花、桃花次第开放,更让人心旷神怡。晚秋初冬,村北千亩茶油花一片洁白,恰似冬雪覆盖山岭一般。</p><p class="ql-block"> 韩老屋为元末时韩姓人从湖北黄陂迁来后所建。韩姓始迁祖韩荣卿为避湖北红巾军彭莹玉部与元军之乱,及追寻先祖韩世忠踪迹(韩世忠南宋初曾授“光州观察使”),一路向北而来。经红安到达今吴陈河附近,又遇北方元军前来镇压彭莹玉部红巾军,不得以向东到八里赛山寨,其后一路向南,经新集金牛河、香山湖牛车河、田铺大湾及响塘,最终定居韩老屋。其后韩姓后人分迁光山、麻城、商城及新县各处,遂把韩姓人最早定居的村子称为韩家老屋,简称韩老屋。</p><p class="ql-block"> 韩老屋建村至今650余年。《韩氏家谱》记载朱元璋定都南京时,韩姓人己定居韩老屋。其时,韩老屋只韩姓一家人居住,门前一片荒滩,韩姓人经四代人不断拓荒,在村东村南修河堤、筑水坝,把村前及小河对岸荒滩建成良田。至民国,韩老屋已形成一条小街,街上有买日用百货及收购木炭、元竹等小店三四家,成为深山区的最大村落。</p><p class="ql-block"> 明中期时,韩姓人在始迁祖所建房屋位置上修建有三开间前后两排房子的韩氏宗祠。至清嘉庆四年,韩宗宗祠扩修为五开间前后两排、左右有厢房的四合院建筑。大门前石狮左右相拥,房梁砖墙上木刻砖雕随处可见。1929年秋,商南红军32师来到韩老屋,指挥部驻扎在韩氏宗祠,在红军帮助下,韩老屋原处于地下的革命活动公开化,后成立了光山县弦东区四乡农民协会和赤卫队,驻韩氏宗祠。据《周河乡志》记载,韩老屋赤卫队曾协助周河乡赤卫队攻下周河乡姜家寨、致和寨、鸿福寨三个地主山寨。韩老屋一带广大劳苦大众积极参加红军,投身土地革命,据新县革命烈士英名录,仅韩老屋一带带10余个自然村就有革命烈士200余人。韩老屋成为附近革命中心地。据黄麻起义和红二十五军老革命家戴季英回忆录,1933年,红25军恢复东西高山革命根椐地R在新县东部活动期间,红25军多次驻韩老屋。正因为红军长期在韩老屋驻扎,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军队激烈仇恨,1934年,国民党军队受到红军打击后,恼羞成怒,烧毁了韩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2014年,为缅怀先烈,追忆韩老屋的革命活动,韩氏族人集资数百万元,重修了韩氏宗祠,增修韩老屋抗日英雄韩名柱铜像广场和文化长廊,用以宣传教育后人。广场上6米高的韩名柱铜像英姿勃发,昂首远方,目光坚定,兆示着英烈相信革命必定胜利的意志。长廊上文字标牌记载着韩名柱等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以及历史文化名人韩朗清、韩家学的主要信息。新修的韩氏宗祠雕梁画栋,斗拱砖雕布列,麒麟等祥兽装点。宗祠内碑廊上,除有邹家华副副总理所写“民族英雄韩世忠”碑刻外,还要民国要人为激励国人抗战到底为韩氏家谱的题字。</p><p class="ql-block"> 今日的韩老屋,村子面貌大为改观,破旧的民居基来拆去,别墅及两层小楼比比皆是,五米宽混凝土公路通到村中,每天有两趟到县城的公交车到达村中。村中分为四个村民组,村民们即有远涉重洋在美国、新加坡定居者,也有在全国各地创业者,他们除在村中有房产外,家家都在县城及其它各城产有房产。村中家家有大学生,研究生也有数位。留守村子人们闲暇之余,在村中广场的体育器材上煅炼身体,更是显得一片祥和,古村落的新风貌更让人留连往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