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 金桥小学高丽铺校区语文组教研活动纪实

金桥小学高丽铺校区

<p class="ql-block">春归万物苏,美好向新生。为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的理念,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及实质内涵,紧跟新课标改革的步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切实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四月伊始,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聚焦新课标,赋能新课堂”的组长课例展示活动。</p> <p class="ql-block">在校领导的精心部署下,在教导处的认真组织下,围绕“课堂提质”这一根本目标,语文组经过前期选课、备课、研讨、磨课,到本阶段授课、听课、评课,全过程中凝聚团队智慧,体现了教师队伍的教研实力。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依托新课标理念、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构建“教学评”一体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四年级王明月老师执教的《白鹅》语言活泼诙谐,极富情趣,多种表达方法融于其中。课堂上,王老师通过整体把握找准“高傲”这一特点,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吃相,由扶到放,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寻找感受到鹅高傲的句子。学生在品词析句中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孩子们表演积极主动,形象逼真,既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口语表达。课中穿插的小视频直观形象,进阶式“三眼一板”的巧妙教法,在教师无痕的“引”之下,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架构了联系的桥梁,领悟了作者藏于文字背后的情与趣,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四年级李雪老师执教的《母鸡》,打破了普通课堂的单一情境,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学阅读,创设任务情境</span>:一纸诉状和一封表扬信,感受母鸡的“讨厌”和“慈爱负责”,走向了文本情境与虚构情境的有机融合,将学生带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这样创设的教学语境与文本重合,就像讲故事一样,带学生走进真正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出击,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温度,使学习真正发生。</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高伟娜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聚焦矛盾细节,感悟人物内心。找出两种身份(父亲、主席)的句子,谈感受,进一步体会毛主席复杂的心情,认识作为父亲的毛泽东,认识作为领袖的毛泽东,感悟人物形象。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聚焦感人段落,抓住动作心理神态描写,边读边体会毛主席无比悲痛之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课堂上适时拓展课外资料,拉进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奠定了整节课的感情基调。</span></p> <p class="ql-block">六年级安丽老师执教的《两小儿辩日》在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下推荐学生进阶式的学习,同时创设了真实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沉浸式学习。</p><p class="ql-block">整节课设计四个学习任务单,在学习单的指引下,学生完成了一系列学习活动:读准确、读熟练、读快,记注释,讨论不懂的词句,补充注释,进而读懂全文意思;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依据,理解课文内容;发现古文的语言特点、人物特点、背后的启示。</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设计更有趣味,更有进阶性,整个课堂,学生是忙碌的,完全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吴珏盈老师执教的《雷雨》,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下,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从而使学生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p><p class="ql-block">课堂上,吴老师利用开火车,活跃课堂气氛,在游戏中调动孩子学习枯燥生字的积极性。在体会用词准确性上,采用对比教学让孩子感受本课用词的准确,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让知识变活,迁移到我们的生活中,学会应用。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采用图文结合,听声音感受画面,看图配音、看图说话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靳玉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肥皂泡》,是一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靳老师着眼课标,设计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本课的导入创设了一个学生吹肥皂泡的快乐自由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较好基础。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课堂板书对比设计有创意,示范朗读彰显功底,整节课设计新颖,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课堂最大程度交还给学生,学生课堂参与度高。</p> <p class="ql-block">示范引领促成长,且行且思共芬芳。课后,校领导、教学主任、评课教师对各位教师的展示课进行精准点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老师们畅所欲言,从执教者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课件利用以及学科整合等方面谈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为在今后教学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p> <p class="ql-block">教学如无涯之海,而行者无疆。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准确理解和把握了新课标精神,为建构“双减”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结构和学习形态指引了方向,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我们更有信心将新课标理念落实到教学之中,努力实现“双减”与提质的双赢,用心打造最美课堂,让教育走向“润物细无声”的深处。</p>

学生

新课标

课堂

教学

学习

情境

老师

执教

文本

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