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何其有幸,能够参加“国培计划(2022)”——江西省中小学卓越教师省外研学培训班!</p> <p class="ql-block"> 满满当当、形式多样的培训安排中,让我们对这次培训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4月15日下午,经过长达八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蓉城——成都。16日上午九点,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培训正式开始。</p> <p class="ql-block"> 理论学习:</p><p class="ql-block"> 本次访学一共安排了四个专题讲座,分别是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唐安奎的《新时代教师的思维品质》、徐猛教授的《一起来学新课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邓偲娟主任的《基于教师发展视角的校本研修》;宁夏大学新闻专业教师、媒介人类学博士张蕊的《巧用数智媒体 打造智慧课堂》。</p> <p class="ql-block"> 唐安奎教授认为,从全球来看,当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教育形态。知识的存在形态、获取方式和传输方式等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重要程度明显下降,个人的思维品质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他认为,思维品质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内容。</p><p class="ql-block">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量,而教师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力量。”邓偲娟主任的发言让我们意识到教师发展对教育的重要性。她指导我们在进行校本研修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三个原则:一、设计先行,让“科学”引领方向。也就是说,要用科研思维来做研究设计。二、规范流程,用“规格”保质量。校本研修的主题要从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中来,从国家、地方政策以及教育教研中来。三、设计工具,以“论据”优经验。这些工具可以是相关的研修制度、活动准备审批表、前置问卷、活动告知单、活动观察表、导言稿、活动反馈表和评估表等。</p><p class="ql-block"> 张蕊教授则告诉我们:在融合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时代,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从教学层面来说,教师的媒体要素包括:对学生,要接纳和重新定义;对家长,要用好媒介,建立有效沟通;对社会,要提高认知,规避风险,要管理好自己的公共形象。</p> <p class="ql-block"> 对我而言,对我们的课题研究而言,徐猛教授的《一起来学新标——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整体把握》让我感触最深。</p> <p class="ql-block"> 徐教授从课程标准的三大变化“完善的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说起,为我们搭建了从文本到整体实践的支架。</p> <p class="ql-block"> 在“细化实施要求”这一版块,徐教授结合生动而接地气的实例,给予了我们很多思考。 </p><p class="ql-block"> 他认为,在课程标准编制上面,老师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每一位老师在拿到教材前,一定要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 在课程实施方面,我们要做到国家课程有效实施,地方课程规范开设,学校课程合理开发。特别是公办学校,首先考虑的是普适性,而不是特色。因为所谓的特色课程,实际上提供的都是不可靠经验。</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实施要求中,徐教授指出“教育评价”才是真正的牛鼻子,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教学评一致。而且老师心里一定要清楚:纸笔测试,仍是未来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方式。他特别讲到,学生要应对今后的考试,阅读能力很重要。但我们现在的语文阅读大量依靠的是文学性文本和素材。但一旦进入真实的情境,实际上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实用性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工具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这几个方面的阅读指导。</p><p class="ql-block"> 他强调,核心素养产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是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第一要义!</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素养是真实情境下长期稳定表征的品质,而核心素养的关键表征是“专家”思维。所以培养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专家”,而“专家”思维的关键表征在于对复杂问题的灵活应对。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上位视角,要依靠上位认识和思想方法;而上位认识和思想方法,源于深度理解,成于迁移运用。越上位的观念越有统摄性,越上位的观念越有迁移性。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在教育的弊端:不是我们的教学没有用,而是我们没有把真正有用的东西教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针对现在的热门“大单元教学”,他也给了我们一些建议:大单元教学一定要强调单元背后指向了什么观念,依靠背后的观念,进行统整和跨学科学习。一定要做到用学科的方式教学科,用学科的方式学学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邓偲娟主任的《基于教师发展视角的校本研修》,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她从三个方面指导我们开展校本研修:一、校本研修主题确立的方法:一定是从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国家地方政策以及教育教研中获得;二、校本研修主题链构建的方法:先建立“上位框架”、再解决关键问题;三、校本研修目标拟定的原则:序列性、具体化、层次性。</p><p class="ql-block"> 她认为校本研修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彰显自己的特色,并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要化大题为小题,破小题通大题。</p> <p class="ql-block"> 名校访学:</p><p class="ql-block"> 4月17号和18号,我们分别走进了成都市高新区锦晖小学和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进行参观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德育工作经验介绍、学校特色分享,还是课例展示、学科说课,每一位老师的讲述都给了我们新的启示;都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在教育中要扎扎实实的做事情。</p><p class="ql-block"> “相同的爱,给不同的你。”成都教科院附属学校的核心理念让我们懂得了: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与理解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更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发展、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向着“人性向善、学习向真、能力向上、生活向美”的目标发展。作为学校,要给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潜力,让每一个孩子寻找到自己的未来,要致力于孩子的终身发展。</p> <p class="ql-block"> 结业典礼上,来自萍乡的小伙伴们留下了一张合影,也留下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向下扎根,向远生长!</p><p class="ql-block"> 为期一周的培训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是我们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脚步却永远不会停止!我们相信:每一次学习都会为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积淀更多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华云学校2022省级基础课题《“过程写作法”在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徐晓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