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物种起源》的伟大之处是搜集了大量的证据,阐明了物种不是固定不变的,不适超自然的神力所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的,演化的机制则是自然选择,演化是真实的、渐进的,整个生物自然系统宛若一株“生命之树”,败落的枝条代表灭绝了的物种,其中仅有极少数有幸保存为化石,而生命之树常青。</p> <p class="ql-block">在这次航行中,达尔文对南半球的生态环境、物种、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这次考察对他一生影响非常大,用他自己的话说,“小猎犬号环球科考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奠定了我的整个学术生涯”。考察回来之后,达尔文做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发表了系列学术著作和研究论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动物学笔记368页、地质学笔记1383页、日记770页、酒精浸泡标木1529个、风干标本3907个,活海龟若干。</p> <p class="ql-block">2、达尔文的主要成就</p> <p class="ql-block">《物种起源》的问世,掀起了一场自然科学领域的思想革命。布丰和拉马克在传统思想大厦上撞开了一个大洞,达尔文则摧毁了这座大厦的根基,并使它崩溃,最终使科学与神学“离婚”,自然科学由此而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而真正独立。</p><p class="ql-block">一些自然科学史家把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之日视为自然科学独立日。</p> <p class="ql-block">达尔文生活的时代,人们认知的世界: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的世界;谐调、有序、合理安排、完善、美妙、永恒不变的世界(神创论、物种不变论)。</p><p class="ql-block">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描绘的世界:没有造物主,没有上帝;没有预先的目的和设计;是变化无穷、充满竞争、不断产生和消亡、有过去漫长和曲折的演变历史;有不能预测的、未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令科学家兴奋不已并愿为探索它的奥秘而献身的世界。(物种可变、生存斗争)</p> <p class="ql-block">2.大量直接和间接科学实践的累积</p><p class="ql-block">达尔文一生中两件最为重大的科学实践</p><p class="ql-block">(1)小猎犬号环球科学考察</p><p class="ql-block">1831~1836年达尔文跟随“小猎犬号”穿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并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更加坚定了他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p><p class="ql-block">(2)长期的动植物人工培育实践</p><p class="ql-block">达尔文进化论的精髓之一是自然选择理论。</p><p class="ql-block">自然选择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自然过程,很难在短促的人生中直接观察得到。</p><p class="ql-block">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先论证家养动植物的微小变异,经人工选择不断被积累,从而产生了新品种以致新物种。正是达尔文这种广博而精细的人工选择和深入观察,为科学界接受他的自然选择理论启开了大门。</p><p class="ql-block">3.科学灵感的激发</p><p class="ql-block">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达尔文雀,通过不断变异而产生新的物种,这一事实启发了达尔文“物种可变”思想的形成;通过研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使达尔文联想到生存斗争驱使物种不断因适应环境而演变的主要动力应该是自然选择作用。</p><p class="ql-block">4. 个人品质</p><p class="ql-block">达尔文的博学、广泛兴趣、强烈的求知欲、超人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工作的专心致志以及他的有效的工作方注和正确的照维方法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5.《物种起源》及有关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 class="ql-block">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1823-1913)的出现促使达尔文发表有关论文及《物种起源》。</p><p class="ql-block">华莱士在1858年2月写出“论变种无限地离开原始模式的倾向”一文,提出了与达尔文很相似的观点。</p><p class="ql-block">在赖尔(Lyell)等人的安排下,华莱士的论文与达尔文的论文摘要同时呈递给林奈学会,并于1858年8月发表在《林奈学会会刊》(Journal of the Proceeding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Zoology)上。</p><p class="ql-block">这是达尔文和华莱士首次公开地提出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p> <p class="ql-block">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出版;并征服了科学界。此后在十几年内又再出过5版。</p><p class="ql-block">《物种起源》的出版对进化论的普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导致“达尔文主义”(Darwinism)的兴起。</p> <p class="ql-block">进化论是一门科学,但它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科学界,对我们认识人类、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以及对未来都有重要的启示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原汁原味地去读达尔文的书,因为在国内外,包括学术界,对达尔文的解读仍存在断章取义,随意曲解的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各章要点导读</p><p class="ql-block">绪论:</p><p class="ql-block">1.历时五年的贝格尔号舰的环球旅行</p><p class="ql-block">2.整理成书的经过及提前发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3.物种由演变而来及演变的因素</p><p class="ql-block">4.概述全书内容,提出自然然选择是变异的主要途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物的分类(taxonomy)</p><p class="ql-block">16世纪 李时珍:《本草纲目》</p><p class="ql-block">植物:草、谷、菜、果、木 五部</p><p class="ql-block">动物:虫、鳞、介、禽、兽、人 六部</p><p class="ql-block">18世纪 林奈:《自然系统》</p><p class="ql-block">纲class、目order、属genus、种species</p><p class="ql-block">现代分类等级:</p><p class="ql-block">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p> <p class="ql-block">在动、植物培养中,由于按照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从一个原始的共同祖先类型形成许多性状极端歧异的品种——性状分歧;随着性状分歧的积累,一个种就会逐渐演变为若干个变种、亚种,乃至不同的新种;为描述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达尔文首次提出了系统树的概念——万物共祖思想或生命之树思想(生物进化一元论)。</p><p class="ql-block">达尔文认为:物种形成是逐渐、缓慢的过程,因而达尔文学说又被称做“渐变论”。</p> <p class="ql-block">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主动适应不是一回事,严格意义上说,这个适应应该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并且这种适应是相对的。</p><p class="ql-block">现在适应了,以后不见得能适应;此地适应,到了别处不一定适应,所以它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综合指标。</p><p class="ql-block">(适应具有相对性)</p> <p class="ql-block">用进废退</p> <p class="ql-block">如小杜鹃能将其义兄弟们逐出巢外;有些蚂蚁会养奴隶(P140-143);而姬蜂科幼虫能寄生在青虫体内。</p><p class="ql-block">上述这些本能的逐步形成,都能在“遗传-变异、最强者生存、最弱者死亡”的自然选择法则下得到解释。</p><p class="ql-block">中性昆虫和不育昆虫的存在,是对社会性昆虫群体有益的选择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第10~13章,达尔文用他的以自然选择和万物共祖为核心的进化理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形态分异、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从而使这一理论获得了进一步的支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物在地理分布上虽存在一些不连续现象,但这完全可以用生物的迁徙理论、各种偶然的传播方式以及物种在中间地带容易遭受绝灭来进行合理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残迹器官:形成原因是不使用。也有些不大发育的生物器官到底是处于其演化的初始状态,还是后期的退缩阶段,一时难以判断。如企鹅的翅膀,企鹅不用飞行可能导致翅膀缩小;但其翅可作鳍用,也可视为其演化的初始状态。对于形形色色的残迹器官,特创论是无法解释清楚;但用“不使用便退化”的原理,则能得到合理的解释。</p> <p class="ql-block">《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鸿篇巨制,它不仅是现代生物学的奠基百科,也是一种崭新世界观的哲学论著,还是科学写作的经典范本。</p><p class="ql-block"> ——苗徳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物种起源》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把人类从“上帝”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从哲学上回答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的问题,带来了人类一场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p><p class="ql-block"> ——一本改变世界的书(周忠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