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行散记 (—)

无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这是第一次去贵州旅行,时间7天,方式也很特别。由小弟无择心组织策划,保障了这次旅行的舒适和自由。方式:选择确定景区和在网上选择好住宿酒店,然后网上寻找合适的旅行社,由旅行社按照我们的策划来商定价格。门票、住宿、租车就由旅行社去预订,途中一切饮食自己安排,配一导游跟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贵阳市甲秀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一行十一人(其中司机和导游2人)。我是4月9日中午11点从九江乘高铁,下午5点28分到达贵阳东站的。无择心及他的朋友(这次旅行的人员)和司机、导游在出站口等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接我的“白龙马”挂的是“辽”字号牌照的依维柯。顿觉好奇,经了解原来是这样,司机姓李,辽宁大连人,上世纪65年生人,是个旅游爱好者,前三年来贵州旅行,感受到贵州旅游氛围好,就这样留下来不走了,用自己的车跑起了出租旅游,他还准备在贵州再呆上个三五年。李师傅头顶留一小圈平头短发,而四周剃得光光,虽酷,却更显年轻,充满活力。导游小谢95年生人,大眼,人生得清秀,为我们鞍前马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白龙马”依维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接上我后,直奔荔波,晚上九点左右到达荔波古镇。说是古镇,其实是打造的布依、水、苗、瑶四大民族传统的仿古旅游小镇。住古镇隐隅一初心民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荔波小七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第二天,天气灰黯,立马会下雨的样子。8点半来到景区,云雾环绕山间。从景区西门进,坐摆渡观光车在山里穿行,左拐右转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一卧龙潭。卧龙潭是由人工建造截断峡谷里的河流而形成的,水坝略带孤形,水缓缓从坝顶淌出,似一道水帘。卧龙潭就是这样卧在峡谷里,旁依青山,绿树环浇。潭水碧蓝,倒映着四周的山色更显幽静清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今天的终点是小七孔,全长七干米,中途有21个景点,一路都是沿山路分布的,依次为卧龙潭生态长廊、鸳鸯湖、野猪林、跌水瀑布、龟背山、水上森林、翠谷瀑布、拉雅瀑布等等。中途可步行观览,可坐景区观光车,也可结合着走。这是一个大峡谷,峡谷中间是河,河的两边是游步道,公路伴着河。峡谷时宽时窄;时而平坦,时而陡峭,因而,水流时而急促狂泻,时而平坦舒缓,看上去由一个接一个的水瀑组成,水的颜色也随着不同的状态而变化。峡谷两旁乔木、灌木、滕条有些年头,处原始状,形态各异。—路上,从左边山腰间喷出几处瀑布,最有看头的,算翠谷瀑布和拉雅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翠谷瀑布悬于群山之腰,在两座山头之间,呈多级顺山势下跌倾泻而下,略呈上小下大的扇形态,多条水流交叉穿插,水花飞溅,犹如群龙下山。水流在山脚下汇成小河,流入被人为地圈成大小不等的几个水潭,增加了景区的看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拉雅瀑布,瀑势如山倒,气势磅礴,吼声似雷。腾空喷泻,横向坠落,直落路侧,水雾纷纷扬扬。人在瀑布下倍觉酣畅。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离开拉雅瀑布步行百米就是小七孔。它是一座七孔古桥,在古时是贵州和广西的交界处,横跨在响水河上,由石条砌成,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石桥青苔藤条缠绕,古朴雅致。从古桥俯瞰水面,碧蓝碧蓝,潭名“涵碧潭”,把群山、古树、桥景、绿荫—并拥入,倒影粼粼,分外迷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到此时,已足足花了4个半小时了。吃过午饭就赶往下站一西江千户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西江千户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在景区北大门验过身份证,乘坐五分钟左右的观光车程,然后徒步走进一个四周合围的河流谷地,这就是西江千户苗寨。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千户苗寨一分为二,从山脚延伸至山脊,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是苗族人家的民居一吊脚楼,因山体形态与自然走势不同,吊脚楼呈现各种形状,有长方形,有三角形,有菱形等等。虽不能整齐划一,却造型美观,轻盈飘逸,随坡高低起伏,鳞次栉比。青黑色的瓦,原木结构的主体,楼檐翅角的顶彰显着古朴。河的两岸有杨柳、灌木、乔木点缀。风雨桥横跨白水河建在石桥墩上,多层,具廊、亭、塔一体,檐角飞翅,古朴典雅,内左右均建有休憩靠位。西坠的阳光照在东北侧河谷坡地上的苗寨,亮起一片温馨的暖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此时,大约下午五点半左右。“西江千寻山宿”民宿杨老板在五号风雨桥等候,接上我们,左转右拐,沿着陡坡石阶而上,经过一户又一户人家便来到了“千寻山宿”。不必说,“干寻山宿”为典型的斜坡吊脚楼,顺着山形和坡度朝东北而建。在半山腰,除房基由石头垒砌外,一切均为木制,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楼檐翅角上翻,做工精致,里里外外都凃上桐油,干净亮堂。从屋外的石砌台阶上行至二层,因依山坡而建,所以,二层不大,但装饰雅致,应该是主人待客品茶的场所,继续上行,是三层,三层面积也不大,一字排开,二间客房加一个民宿前台。前台不大,约八九个平方,是个吊脚凉亭,东南二侧空洞,建有“美人靠”。内走廊贴着山坡。从外楼梯进前台后,开始转内楼梯,上至四层、五层都是客房,我没有上去,也不知内结构如何。从这里可以俯瞰大半个苗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就住在前台隔壁,放下行李来到前台和在登记住宿的杨老板弟弟闲聊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西江千户苗寨自2008年开始,特色民族文化旅游开始蓬勃发展。2008年之前,这边整个山坡都是林地,菜园,苗寨基本聚集在对面东北侧河谷坡地上,自己的家还在那边苗寨里。现在的“千寻山宿”是建在自家过去的菜园地上。这边山坡上的民居都是2008年以后寨民自建的,基本上都是用于开民宿、做餐饮。所有建筑没有开发商染指,不过开民宿的、酒吧的、茶吧的几乎是外来的商人租房子经营。本地寨民开民宿的屈指可数,只有几家,大都是经营餐饮、商店。现在整个苗寨的老少都以旅游为中心,为游客服务为目标而从事各项职业。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自然原始的苗寨风情己经不见了。是啊,楼外的苗寨还不得宁静,还不时有成队的旅游团拖着行李箱走在古老的石板街上不断发出“咚咚”、“当当”声;项圈广场、白水河边游客还在争相打卡;酒吧、茶吧的音乐也开始慢慢响起来,震荡整个河谷。第二天,李师傅说,今天的游客量1万8千人,还不是旺季。这还是苗寨吗?导游词说得好,是“露天的苗族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天慢慢退去亮色,灯光陆陆续续亮起。司机老李,导游小谢选择了一家苗家乐接待户,去感受“长桌宴”和“高山流水”。这里生意特别的好,一桌难求。等了约半小时,得以安排。一条长桌过去十多米,摆上陶瓷碗,米酒,端上苗家菜,当然是少不了酸汤鱼。酒一碗一碗地喝,清甜甘冽,洗却途中风尘。片刻,芦笙吹奏,苗歌响起,四个着苗服的姑娘,拿着大碗端着酒俏皮地来到你身边,一人拿着盛满酒的陶瓷碗贴看你的嘴巴,其它三位依次将酒从高到低流入碗中,最后流进你的胃囊,一轮就是四大碗。你没有理由拒绝,这是苗家人的热情,只有畅饮。你若是用手扶着碗,那就不停地进行,这就是“高山流水”。一下子气氛上来了,一行人喝得酣畅淋漓,不知今夕是何年,到观景台看苗寨夜景也就罢了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西江千户苗寨还有很多看点。西江苗族博物馆就在景区古街内,傍有景区一芦笙场,典型的苗族建筑风格,由六栋单体两楼建筑群组合而成,外观为苗族独特的平地吊脚楼,11个展厅,主要展示苗族建筑、历史、生产生活、银饰服饰、宗教信仰等内容,在这里可以探寻苗族祖先的足迹,穿越时空看到苗族的过去和未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游方街上有很多店铺,销售苗寨特色文化很浓的银饰店,蜡染店,布艺店,很热闹。嘎歌古巷是西江干户苗寨起源的地方,也是探寻苗族神秘文化与传统技艺的地方。这里有银饰、刺绣、蜡染、苗药、茶叶酿酒、鱼酱制作、腊肉制作等苗家传统工艺展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向东南走出山寨就是层层梯田,风光旖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nbsp;&nbsp;&nbsp;&nbsp;&nbsp; 西江干户苗寨居住着1400多户,6000余人,是中国历史上苗族五次大迁徒的聚居地,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为中国独有的苗族聚居地,也是现今最大的苗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