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古称真定,是一座具有丰厚积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7000年的人文史、2700多年的建置史、2200多年的建县史、1600多年的建城史。以其历史之久、文化之厚、物产之丰、军事之要享誉于世,被誉为“河朔之根本”。现在常住人口50多万。正定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京昆、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坐落于境内,距离石家庄市区32公里。正定古城离河北省会石家庄市约15公里处,源远流长的历史,给古城留下了瑰丽灿烂、风格独特的文化名胜古迹,以九楼四塔八大寺知名。素有“古建艺术宝库”美称。 镶嵌在南城门上的“三关雄镇”石匾,依然昭示着这座古城往日的峥嵘岁月。 岁月留痕,古时,正定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关雄镇”。 正定城墙2014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九省通衢——道路四通八达。 广惠寺是正定八大寺之一,始建于唐贞元年间(785-805),距今1200余年。寺内原有建筑为天王殿、前殿、华塔、地藏殿等。随着岁月的变迁,现存主要建筑为华塔。华塔高33.35米,远远望去,像支巨型花束,俗称花塔。因华塔内供释迦、多宝佛,故又名多宝塔。<div> 华塔平面为八角形,由主塔和四小塔组成。主塔立于八角形台基上,首层四周绕以回廊,四正面辟拱形门可出入。四角为扁六边形的单层小塔,自主塔北门拾级而上,过塔心室可达二层回廊,廊内壁置佛龛,外设平座。自二层西门入塔心室,左转出北门即达三层平座。平座宽敞、周边砖砌栏板,显得格外开朗。塔身东、西面为假门,余四面为斜方格假窗。第四层即华塔壁塑部分,也是华塔精华之所在,塔身呈圆锥体,周身做壁塑,通体沿八角八面的布局交叉塑有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形象生动,排列有序,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其上为塔之顶层,有高高耸起的八脊青塔顶,顶之最上冠以仰莲宝珠。清乾隆帝曾二次登临华塔拈香作诗,题写匾额。这座塔装饰精美,造型独特,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梁思成称为“海内孤例”。据史料记载,华塔在宋、金、明、清均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葺。在1999年重修时发现宋“太平兴国四年”题记,故现存华塔年代晚于宋。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宗时期(762——779年),原名慧光塔,是一座下砖上木、砖木混合的八角九级楼阁式塔。可供人登临,现高40.98米。一至四层为砖砌结构,五层以上全部为木结构建筑。虽历经修葺,现仍存宋、金建筑风格。此塔在结构上保存了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形式,是研究我国早期古塔塔心结构的唯一实例。宋代高僧怀丙巧修凌霄塔塔心柱而流传的“抽梁换柱”故事也被载入史册。1988年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狮子是佛的护法,具有辟邪镇恶的功能。此对石狮既无汉唐石狮的神异勇猛,也无明清程式化的敦厚驯服,据说此对石狮应为元代之物。 2013年颁发的《河北省城镇古树名木标志牌》编号:13012300002,树龄1000的天宁寺里的老槐树。 临济禅寺原名临济院,坐落在正定城东南2.5公里处滹沱河北岸今西临济村南,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东魏和二年(公元540年)。临济寺澄灵塔:通体绿色琉璃瓦,又称青塔,是义玄禅师的衣冢塔。200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存是名城构成的核心成分。清光绪年重修的《正定县志》中记有寺院46座,城内八大寺院尤为著名,开元寺为其中之一。<div>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净观寺,隋改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奉敕改以开元为额,宋、明、清均有重修。寺院鼎盛时期建筑有天王殿、三门楼、伽兰殿、给孤堂、毗卢阁、钟楼、须弥塔、法船正殿,布局严谨,规模可观。历经沧桑,现存建筑有三门楼、天王殿、钟楼、须弥塔和法船正殿遗址。而塔和钟楼左右对称布置的平面布局为我国现存古代寺院的唯一实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距今有1300余年的历史。塔高42.5米,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九级密檐式方塔,自下而上依次收分。底层四角浮雕八躯力士,形神毕肖。正面门楣上端嵌清康熙元年邑人梁维枢题“须弥峭立”石额。塔身造型简洁古朴、稳重端庄。虽经清康熙年间大修,仍保留明显的唐塔风格。从塔的建筑规模、形制和技艺等方面来看,也可以说得上精妙绝伦。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性。 2006年5月20日,开元寺须弥塔修缮工程的施工人员在清理塔刹时,发现在塔刹宝珠一层上刻有“康熙元年始修”的铭文,约100余字,简要记录了须弥塔唐贞观年创建,清顺治、康熙年间重修的史实,为研究须弥塔的重修年代提供了佐证,同时在宝珠内还发现了金器、银器、铜器、漆器、玉器、蚌器、珐琅器及经书等各类文物4000余件,数量之多,实属罕见。 开元寺中轴线前部,原有一石柱三门楼,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原为一座石、木混合结构的二层楼阁,现仅存下层石柱。石柱上篆刻有佛经、佛像、供养人像、赞语提名和碑文等,异常精美。为研究唐代雕刻技艺、民众信仰、栗特人移民情况及开元寺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 开元寺钟楼 神秘的地宫。1990年钟楼底层中心偏东北位置地平下92厘米处发现一地宫。地宫出土石函,石函内套置铜函,铜函内套置金函。 开元寺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式二层楼阁建筑,面阔、进深皆为三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钟楼。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都曾给予高度评价。钟楼上悬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造型古朴,亦为唐代遗物。1988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此赑屃碑座系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德政碑碑座。青石质,残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体量之大位居全国同类石刻之首。2000年6月出土于正定县府前街路西,同年8月移至开元寺内。同时出土的还有碑首、碑身残段,均是研究当时政治、军事、历史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b>隆兴寺</b> 隆兴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寺院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初名龙藏寺,唐改额龙兴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于寺内铸造一尊七丈三尺金铜千手观音菩萨像,并盖大悲宝阁。自此大兴土木进行扩建,历时百年,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气势恢宏的宋代佛教建筑群落成,被誉为“海内宝刹第一名区”,深得历代封建皇室的青睐。清朝康乾时期两次奉敕大修,寺院形成了东为僧徒起居之处,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帝王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赐额隆兴寺并沿用至今。</div><div> 隆兴寺占地面积135亩,寺院建筑依南北中轴线作纵深布置。南端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等十几座殿阁,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气势恢宏,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同时寺内还汇集了大量的雕塑、壁画、碑刻等艺术珍品。其中崇伟甲天下的金铜千手观音立象,宋代建筑的艺臻极品——摩尼殿,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自在观音,我国现存最早的宋代转轮藏,“楷书之祖”隋龙藏寺碑,精美绝伦的铜铸毗卢佛像等六处文物堪称全国之最。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誉:京外名刹当首推正定府隆兴寺。隆兴寺——一座古城寺庙,拥有六项全国之最。</div> 隆兴寺天王殿 木雕大肚弥勒佛<br>此木雕大肚弥勒佛,为金代遗物,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像高1.9米,体态胖硕,笑容可掬,左手执一布袋。宋代契此作为弥勒化身于佛寺天王殿供奉成为定制。 天王殿为隆兴寺第一重殿,兼做寺院山门,建于北宋初期,清乾隆年间大修时掺入了清代建筑风格。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天王殿进行修缮。 大悲阁为隆兴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1997年8月至1999年9月依据宋《营造法式》复建。工程投资3285万元,共用木料6800多立方米,是我国继西藏布达拉宫之后最大的单体文物修缮工程。 此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奉太祖赵匡胤之命铸造。像高21.3米,位居我国古代铜铸造像之首。其42臂中除当胸双手合十外,两侧各20臂呈辐射状分布。手不仅分别执日、月、净瓶、金刚杵、宝剑等法器,且均饰有一眼。以40只手眼配以佛教三界中二十五种果报即为千手千眼之来历。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铜像身躯高大,比例适度,其形体之巨、雕工之细实为罕见,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铜铸观音。此像作为一千多年前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可谓我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在隆兴寺六处文物之中最具影响力,镇寺之宝。 五彩悬山长15.7米,高7.5米,以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壁塑艺术形式,将观音说法的道场——普陀珞珈山壮观热烈的场景微缩于壁面。踞坐正中的观音菩萨,突破了宗教佛像的呆板作风,形体曲线柔美,姿态优雅端庄,是诠释宋代观音造像世俗化特点的上乘之作,故被誉为“东方美神”。又因其坐南面北,与大殿坐向相背,又“倒坐观音”,是隆兴寺六最之一。 隆兴寺壁画 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十字造型的摩尼殿为隆兴寺现存古建筑中价值最高的一座,隆兴寺六最之一。 戒坛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为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亭台式建筑,现存木结构部分建于清康熙年间,石坛为明代遗存。戒坛是寺院用以举行受戒仪式的坛场。 铜铸双面佛像 此佛像系明弘治六年(1493年)铸造。面南者为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双手做禅定印,面北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左手作禅定印,右手做慈悲印,二者均为民间广为尊崇的佛像。在药师佛像下莲座正中阴刻铭文“大明弘治六年真定县滹沱河南古城村善女吕氏讳旺谨造”。此种形制的造像在汉传佛教寺院中极为少见。 毗卢殿 精美绝伦,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 铜铸毗卢佛 毗卢为梵文“毗卢遮那”之略称,意思是“光明普照”。此铜铸佛像为明代万历皇帝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高6.42米,由三层四身相连、面向四方的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共雕饰一千尊小佛的圆鼓型莲座摞置而成。通体共有佛像1072尊,形成“千佛绕毗卢”的格局。此尊像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做工精良,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外孤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精美的铜铸毗卢佛。是隆兴寺六最之一。 转轮藏阁 此转轮藏即一座可以转动的木质藏经橱,为宋代遗物。直径7米,由藏座、藏身、藏顶三部分构成,中间设一根10.8米的木轴上下贯穿。转轮藏为南朝梁(497年——569年)善慧大士始创。因佛教中有推其旋转一周与诵读佛经同功之说,后世皆有造立,但保存下来的实物较少。此宋代转轮藏则为现存实物中时代最早者,堪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是隆兴寺六最之一。 <b>石香炉</b>:此石香炉为宋代雕制,由炉身、炉座两部分摞置而成,通高1.4米。炉身正面浮雕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四周侍立药师十二神将,手持宝杵、宝剑、宝棒等兵器,给人以威武勇猛、栩栩如生的感觉。寺庙中早期的香炉保存下来的并不多,此座以佛教题材为雕饰的宋代石香炉保存至今,实为罕见。 <b>康熙碑亭</b> 康熙碑亭亭内碑刻为皇帝御制,故以黄色琉璃覆顶。亭内之碑系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圣祖玄烨所书《御制隆兴寺碑》。 正定历史上涌现了很多出色的历史人物,以赵云最为著名。现存的赵云庙是1996年在旧庙遗址上重建的。 赵云(?——229年),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子龙,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世誉常胜将军。 山门殿 山门殿内两匹骏马,分别是赵云将军和他的长子赵统的战马,两旁是手握缰绳的马童。 君臣殿 君臣殿供奉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 正定县城标志性建筑是阳和楼,它始建于金末元初,元、明、清均有修葺。阳和楼位于县城中心至南城门的中段,南面为正面,正中悬挂“阳和楼”的楷书大字牌匾。东侧有阶梯可上下。砖台下穿左右两洞门,行人、车马可以通行。两门之间,南有关帝庙,庙前有牌楼、旗杆和狮子。明崇祯年间名贤敬送的“广大高明”横匾则悬于楼外北侧。(文革期间该楼遭破坏,后重修)。 阳和楼北面悬挂“广大高明”横匾 “忠义千秋”关帝庙 正定“荣国府”是以明末清初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主要有荣国府、宁荣街、曹雪芹纪念馆等景观组成。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荣国府”设计和建造。建有“曹雪芹纪念馆”,是国家4A旅游景点。初中时期读过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令人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回眸一笑百媚生 游玩正定古城(1)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