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籍作家杨觉与《萍踪三部曲》

孙东振

<p class="ql-block">返回</p><p class="ql-block">●孙东振</p><p class="ql-block">固安籍作家杨觉与《萍踪三部曲》</p><p class="ql-block">2023年02月07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固安人杨觉(1922-2016)是明正德十六年状元杨维聪后裔,他出身于一个殷实家庭。1936年从北京大同中学肄业。1937年投身革命队伍,历任冀中饶阳县抗日动员会刻写员、演员,中共冀中九地委《新建设报》助理编辑、印刷股长,中共固安、北京地下工作小组组长,《北平解放报》及新华社北平分社记者,华北联合大学新闻系助理员,华北野战军六十八军政治部《前锋报》编辑兼印刷厂长。杨觉1941年开始发表《连队板话》《郭勇从容就义》《情系蓝天》《翠明庄》数十篇小说散文作品。1954年转业到中国作家协会,任《文艺学习》编辑、文化生活组组长。1957年被打成右派,“饱尝人间悲离忧苦”,1978年平反后任鲁迅文学院教务处主任。他重新拿起笔,创作了反映地下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萍踪三部曲”《名门淑女》《雨中凤凰》《出水芙蓉》,以及长篇小说《帽子下的人生》《京津保三角地带》。本文主要介绍他的“萍踪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殊时代的社会缩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部曲”内容从1944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前夜至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时间跨度将近四十年,其中描绘了不少重大历史事件细节,有些是其他作家很少涉猎的。故事发生在北平(北京),外拓至京西解放区张家口、五台山,向南至京南冀中敌后抗战区域,国民党首府南京。人物从共产党高级干部、国民党军长、我地下工作者、日寇、资本家、特务乃至贩夫走卒,小偷妓女……林林总总一二百人物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一而足。诸种因素使得小说犹如一幅错综复杂、波澜起伏的长卷,展现了特殊历史时期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翻天覆地的壮丽图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人公吴碧芳是民族资本家吴敬庵的庶出女儿,自幼锦衣玉食。她天生率真多情,由于自小失去母亲养育,造就一副多愁善感的慈悲心肠。她同情贫苦百姓,经常慷慨施与,毫不吝惜。以吴碧芳视角统领下的小说带有一定的女性特质。敏感、百转千回的思绪带来心理描写上的一唱三叹。自小受父亲娇宠,她任性、有恃无恐,没有贫家儿女的拘谨和畏缩。她的“脚”更自由,想去哪里马上就让备车,场景的转换来的自然而奇趣横生。这恰是读者喜欢的阅读节奏。因曾在故宫游玩“碍日本人事”被打了一个耳光,于是她痛恨日本汉奸,痛恨亡国奴的生活。她在中南海滑冰场鼓动青年们殴打蛮横的日本人并指挥他们及时逃走;鼓动受日本汉奸欺压的父亲将一个大药房的珍贵药品捐献给京南八路军游击队;惦记丈夫吴智达的生死,便带奶妈坐火车混进人流开始了张家口解放区之旅;要知道范立本的死活便连夜购买机票直飞南京;好奇共产党怎么办事就化妆直奔解放日报社;爱国家就把两袋子金银珠宝直接放到校长桌上捐献给抗美援朝前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个性特征融入社会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殊身份使得她能出席一般人难以涉足的场合和领域。北京饭店是她经常光顾的舞场,王府井、琉璃厂、天桥是她经常游乐的地方,出手大方,似乎从不考虑物件的价格问题,只要喜欢。抗战前因为美貌受到国军师长范立本的追求,范答应帮她寻找失散的母亲,她受感动就成了范立本在北京纳的小妾。范立本抗战爆发后南撤前与吴碧芳约定三年无音讯即可以解除关系。七年后,孤独苦闷的吴碧芳随父亲到清光寺受戒,喜欢上了英俊的青年僧人智达,她让智达还俗,托关系送他进大学读书,让他回归正常生活,还登报与范立本解除婚姻关系后和他结婚。朱智达在学校结交了进步青年马宁远,吴碧芳也在半知情的情况下援助马宁远开了同兴馆豆腐脑铺(共产党地下联络站)。通过父亲吴敬庵广泛的社会关系解救地下党被捕人员,捐药品给八路军。日本投降后,已成为国民党军长的范立本被美军机运回北平。朱智达不堪北平特高组组长季栋梁迫害和范立本威势,只身逃往张家口解放区并进入华北联大学习。吴碧芳冒着生命危险在奶娘陪同下前往寻亲。范立本因千方百计找到吴碧芳日思夜想的亲生母亲重新获得吴碧芳。新中国成立前夕,吴碧芳响应党的号召说服范立本起义被特务察觉,范被蒋介石调回南京革职后去了香港,音信隔绝。吴碧芳在马宁远与田建安排下,继续参与策动国民党军任慕年(原范立本手下副军长)起义,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吴碧芳成为一名光荣人民教师并找到丈夫朱智达。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为支援抗美援朝捐献了大量珠宝并发奋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小说主要人物在历次运动中遭受严重冲击。小说整体上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悲剧格调,这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逻辑。动乱后,小说中人物大部分已经凋零。吴碧芳虽然恢复了教师身份,但人生黄金时代已过,她乐观的操起书本义务辅导学生英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固安籍作家的一个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部小说主要以吴碧芳的视角和心理感受作为叙述切入点,注定了这部书具有与众不同的格调和风味。爱情小窝中的卿卿我我、柔情蜜意与天寒地动中的刀光剑影、血泪横流,成为小说吸引读者的斑斓属性:民族灾难国内危机中的资本家生活优越,似乎不属于那个时代;日寇重压下,冬日中南海冰面上仍有青年玩耍嬉戏;膏药旗下落寞破败的故宫;经常光顾北京饭店舞会的达官显贵名门豪富;王府井的咖啡屋和名牌时装店中时髦男女,招摇过市的日本浪人、美国大兵;小俚(小偷)窝中被逼偷盗的肮脏花子;济良所中被名门大户抛弃风韵犹存的漂亮女人;前门火车站外冻饿而死的流浪者;清光寺、华云寺暴风雨中的僧侣;从北京到张家口走私糊口的贫苦市民;天寒地冻民生凋敝的京南农村;迥别于北平城内的死气沉沉,华北联大朝气蓬勃;美国人、国民党军官、共产党人出入并存的翠明庄北京军调部;平津战役中头戴各色各样皮帽子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和高级指挥员;反右风暴中的张手就打脸的狂躁青年,北京城内被揪斗的右派、民族资本家、老知识分子、曾经的各界名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觉被打倒22年。他没有受到程式化、口号标签式创作影响,写作风格呈现淡淡的民国风。青春时代北京读书,后来参加八路军,担任北京地下工作小组组长,复杂的经历帮了杨觉大忙,各种痛苦经历使他的语言平添苍凉而不再油滑。小说中的朱智达、马宁远的遭遇也许就是他自己:拉京胡唱京戏、书法绘画、华北联大、《北平解放报》记者、地下党组织、错划右派……小说写实色彩很浓,有报告文学的某些特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所以写作此书,是纪念那些为了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纪念那些因做地下工作被误解而蒙受冤屈的同志们,和他们伟大的事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为“三部曲”着迷,小说内容满足了好奇,这使我常常忘记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