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的高家店小学数学学科研培活动

幽兰

<p class="ql-block">  树树皆春色,山山唯朝晖。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研数的芳华,沉香留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间最美四月天 ,共谱教研新篇章。</span></p> 研培方案解读 <p class="ql-block">  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新型教与学模式构建,学期初由学校教导主任梁淑平为全校任课教师解读学校研培一体化方案。梁主任以2022版新课标为导向,以学科任务群为引领,从单元整体教学入手,结合语文学科为例,为老师的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p> 单元整体教学培训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p class="ql-block">   首先,唐主任提出了大单元备课主题,引领教师理清单元脉络,聚焦每一课时的重点,分享这一单元在新课标中的理解,对整个单元教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其次,共同研讨本单元在新课标中的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详细分析,群策群力做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p> 集中单元会课 <p class="ql-block">  大单元教学是立足整体的教学,是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大家在明确这一观点的前提下,在一个单元或整册学习前在具体内容学习的基础上帮助授课教师进行梳理、提炼、概括与建模,实现知识结构的整体联系与贯通,从而促进学生智慧的成长及素养的提高。</p> 上课会诊 <p class="ql-block">  赵丽娟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学习过程,可感知的材料对于几何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重视为学生准备可感知的材料,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而且重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面在体上”,而且兴趣盎然。</p><p class="ql-block"> 重视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的能力。引导学生尽量用完整的、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实践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推动抽象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整节课让孩子乐学、愿学、玩中学、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牛醒老师讲的《认识直角》一课,优点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习能力。如教学“画直角”这一部分时,牛老师先不讲如何画直角,而是鼓励学生 自己试画。开始,学生出现了各种画法,有的没顶点、有的边不直、有的画成了 锐角或钝角...,最后教师演示了直角的正确画法。画角、比角、玩角等都体现 了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教学理念。这样, 让学生在“做”中学,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能力十分有益。</p> <p class="ql-block">  杨丽燕老师执教的《认识角》一课,优点是注重课堂资源生成的再利用。在引导探索角的基本特征时,杨老师先让学生在白 纸上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展示学生不同的 作品,但并不作出评价,到学生体验角的特征后, 再让学生思考并判断自己画的是否是角,这样 ,在凸现学生个性思维,个体差异的同时,能够更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p> <p class="ql-block">  沙得芝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有以下2个优点</p><p class="ql-block">1、沙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感非常清晰。从生活中的实例到平移旋转概念的讲述,再又回到生活当中去,紧接着出示习题。一步一步扣的非常紧。习题设计的难度也是一点点增加,非常的合理紧凑。在讲授新知的时候会带着之前学习的内容,比如:在讲到平移小圆点的时候,讲到了方向,平移后的小圆点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这点做的非常好,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2、沙老师备课非常充分。上课的时候激情饱满。课件做的也非常精美, PPT 都是动态的图片或者小视频,能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还有沙老师的板书非常工整,包括画的苹果树,最后让学生上去贴的小苹果,这些都很容易抓住学生的眼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整堂课下来,听得很有味道,没有一点枯燥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出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周扬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展开图》整节课自然顺畅,展现出对话式课堂。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课上学生交流充分,能做到深入交流。教师善于设置疑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几何直观,培养孩子的空间感。</p> <p class="ql-block">  王晓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 首先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索完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认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王老师认真解读教科书,研读教科书,创造性地利用教科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感官感受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p> <p class="ql-block">  高岩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一课联系生活实际、深挖教材、巧妙设计,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探究,通过想象、观察、比较、思考、抽象概括等方法,逐步达到对旋转本质性的认识,使学生原有的模糊经验变得清晰、准确、系统并抽象概括为数学认识和方法。</p> <p class="ql-block">  杨海泉老师执教的《图形的旋转》二,充分挖掘教材,紧紧围绕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这三要素展开教学。在探究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分工明确,在充分的合作探究过程中,扎实掌握图形的旋转技巧。</p> 会诊及反思 <p class="ql-block">  每一节课后数学组的老师都会对本堂课进行点评,老师们各抒己见,对授课老师好的地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许,对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相关的小结。每一次的数学组课后会诊研讨活动,每一位老师都获益匪浅,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的教学水平会不断提高。</p> 初步形成课堂流程 <p class="ql-block">  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共同形成数学学科有关图形与几何这一内容的上课流程图,虽不完美,贵在大家共同探究的精神!</p> 作业设计经验交流 <p class="ql-block">  本次数学组作业设计经验交流会由数学学科带头人张金梅主持。张老师首先明确<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要根据学科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探索作业的形式,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学生可采用书面、社会实践等形式来完成。除书面作业以外,可根据需要布置调查、制作方案、数学日记等实践性作业,并根据不同作业形式明确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干,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自信心!</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牛醒老师结合本次教研主题,深入分析了自己在作业设计上的得与失,并谈到,低年级学生的作业一定要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p> <p class="ql-block">  高岩老师针对高年级学情分享了自己作业设计心得,她感触最多的是一定注重作业的基础性与层次性,做到一课一测,一课一得!</p> 学科教学模式研讨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的研讨,都是火花的碰撞,都是灵感的汇聚。经过数学组全体同事多次线上线下研讨,最后形成了本学科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这只是我们探究的雏形,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让本模式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课堂实际!</p> <p class="ql-block">春之美,在于积蓄与勃发;</p><p class="ql-block">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p><p class="ql-block">守三尺讲台,倾偌大用心</p><p class="ql-block">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无线的,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现在,不去开拓进取,那他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希望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让每一位老师都能不断的进步,与时俱进!</p> <p class="ql-block">摄影:李艳秋</p><p class="ql-block">撰稿:张金梅</p><p class="ql-block">审核:唐永利</p>

学生

老师

教学

作业

单元

旋转

执教

学习

数学组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