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要说近代百年哪个省份最耀眼,毫无疑问是湖南。从只手擎起大清半壁江山的曾国藩和左宗棠,到为变法而流血的谭嗣同,再到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们,近代湖南源源不断的盛产牛人,为中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透过现象看本质,湖南为什么能源源不断的盛产牛人?今天我们就通过4个方面尝试着说说这个问题,看能不能解开大家的疑惑。</p> <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方面,是文化。文化说起来虚无缥缈,却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国家能走多远的根本保证。脱离文化底蕴谈政治、经济、外交和人物,都是耍流氓。可以说文化底蕴决定了一个地方的上限。而近代湖南的文化底蕴来自王夫之①。1644年,满清入关,出生于湖南衡阳的王夫之被卷入风起云涌的抗清大潮。此后多年,他们努力奋斗,却难逃失败的命运。1651年,王夫之回到湖南著书立说,直到1692年去世,王夫子都没有出山。而是根据其父王朝聘叔王廷聘从其恩师伍定相临终托付的理学著作手稿的基础之上,收集、整理、创作了《春秋家说》《读通鉴论》《太极图说》《定国鸿筹》《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一系列哲学(理学)历史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核心观点:如世界是变化的,人类要根据世界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节奏,绝对不能一成不变。天下是人民的,不是皇帝私有的。做学问要能经世致用,千万不要空谈误国。此外,王夫之还有华夷之辩、内圣外王等观点和论证,几乎用哲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不过,由于王夫之参加过反清战争,导致他的著作成为禁忌。直到1842年,湖南新化人邓显鹤先生出版了王夫之的部分著作,并取名为《船山遗书》。而负责编撰《船山遗书》的人都是湖南知名文化人物,比如邹汉勋欧阳兆熊以及自称"湘上农人"的左宗棠。《船山遗书》面世以后,很快吸引了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大量铁杆粉丝。</p> <p class="ql-block"> 再过10年,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成为湘军大佬,邹汉勋成为江忠源麾下的军官,而欧阳赵雄是江忠源的同年。可以说,王夫之的学术观点通过熏陶湘军的各级军官,间接重塑了湖南的风气以及那些深受王夫之思想熏陶的湘军军官们。攻破南京平定太平天国以后,高层奔赴全国各地做官,而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则带着大量财富回到湖南,导致湘乡县二品以上军功的地主有2000多家,宁乡有468家,湘阴352家,湘潭302家。他们在故乡给子孙置办了大量产业,比如提督张和才买田6000亩,建成两座庄园,每座庄园有房屋100多间。</p><p class="ql-block"> 湘潭的郭嵩林因战功被封为一等轻车都尉,回乡后用十几万两白银买田建房,可想而知十几万湘军带回湖南的资本有多少。这些湘军军官们不仅聘请教师,用船山遗书等教材培养子弟,还互相联姻,结成盘根错节的利益共同体。例如曾国藩便和贺长龄、郭沛霖、刘蓉、罗泽南、郭嵩焘等人结成儿女亲家。从此以后,湘军后裔们有船山遗书培养的共同认知,有父辈们征讨太平天国的共同记忆,更有婚姻和血缘凝聚的社会关系,逐渐成为湖南的门阀士族。不论做官或者人际交往,他们都能共同进退,互相扶持,这就是湖南牛人辈出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第二方面,社会因素。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湘军后裔的圈子越来越大,几乎覆盖了半个湖南。于是在湘军军官集中的湘江流域,形成以湘乡县、长沙县、浏阳县为中心的3个人才圈。我们知道的近代湖南牛人,基本都是这3个人才圈里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 根据富不过三代的理论,将军后裔应该一代不如一代才对。但为什么湖南的人才圈从来没有断层,反而不断培养牛人呢?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3个方面,地沿。湖南的地沿实在太特殊了,近代中国的敌人来自海上,而受国外影响最深的便是上海和广州,于是以这二个地方为中心,都出现了大量沿海买办财阀。长江以北则离朝廷最近,也最不容易接受外国的新文化和新生产力。而身处内陆处于三者之间的湖南,不直接和外国列强接触,却能通过上海和广州接收国外的科技和思想。结果就是王夫之的中国学术,外国的科技思想。湖南的人才圈,三者不断的融合,不断的推陈出新,最终独步天下。</p> <p class="ql-block"> 从晚清开始,湖南始终是南北交锋的主战场。例如太平天国和清朝的战争,湖南就是战场。戊戌变法前后,保守派、维新派和革命党的交锋,湖南也处于风暴中心。进入民国以后,广州和北洋长期对抗,无论是广州北伐还是北洋政府的武力统一,战火都要烧到湖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种思想在湖南汇聚,各路人物与湖南往来,不仅增加了湖南人民的阅历,还有无数机会去磨练那些中西合璧的人才,让他们能快速的迭代进步。</p> <p class="ql-block"> 如果以上三方面因素是近代湖南崛起的软实力,那么第四方面经济则是近代湖南崛起的硬实力。自从康熙年间开始,洞庭湖一带经过多年开发,已经成为非常繁荣的农业区。再加上湘江连接南北,形成一条贯通广州和武汉的贸易线,以至于湖南的谷米供2000万人的口粮以外,还有七八百万担的剩余,每年卖到长江流域的省份,能换回3000万两白银。茶叶的年销量是2000万斤,桐油出口是全国第一,总价值达到1000万两。湘潭由于是南北药材交汇的地方,号称天下第一壮县。时间进入近代,长沙、常德、湘潭相继开埠。从此以后,湖南建立起近代工业和世界经济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 湘乡的禹之谟在湘潭创办毛巾厂,梁鼎荷以七万两白银购买法国技术,于1908年创办华昌炼锑公司,带动起湖南办矿的风气。十年后,湖南的锑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铅锌等矿的产量是全国第一。此外还有宝善成制造公司、和风火柴公司、樟脑化学公司等等,创办者都是湘军带出来的军工地主阶层。到了1917年,全省注册的公司达到941个,没注册的有几千家,拥有工人40万。而且这些湖南的近代产业都没有沦为洋人的买办企业,反而保持了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性。</p> <p class="ql-block"> 那么近代湖南是个什么地方呢?它处于内陆,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在沿海地区,却能吸收外国的精华。位于南北交汇点,方便锻炼人才,有繁荣的经济,充实地方实力。再加上崇尚经世致用的王夫之哲学传承,湘军留下的地主阶层互相扶持,这样的省份怕是旧中国独一无二的,怎么可能不出人才?于是就有了“湖湘子弟满天下”的说法。正如梁启超评价湖南:“天下之中而人才之渊薮可以强天下而保中国者,莫若湘人也。”</p> <p class="ql-block">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p><p class="ql-block">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社”。崇祯十五年,考中乡试。顺治初年,投靠永历帝朱由榔,参加反清斗争。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拒绝为吴三桂撰写劝进表。</p><p class="ql-block">康熙三十一年,病逝于湘西草堂,安葬衡阳县金兰乡高节里大罗山(现衡阳县曲兰镇船山村老屋组大罗山脉的虎形山上)。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p> <p class="ql-block">来源:抖音@温伯陵</p><p class="ql-block">修订编辑:祝融之火</p><p class="ql-block">文中历史人物可百度搜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