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了一首五言排律,后来妙玉收尾并取题目叫《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其中黛玉对完“冷月葬花魂”就被妙玉打断了,因为妙玉觉得有几句太过于颓败凄楚,关人气数,所以赶紧出来止住,她还邀请二人到栊翠庵,给诗收尾“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从而挽回了颓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什么是联句呢?联句诗最早出现在汉代。每人一句或者两句诗,连续做出的一种诗体。由于有一定的游戏意图,所以往往水准不高,最早的联句诗《柏梁诗》还出现了“枇杷桔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的笑话。前一个人管理皇上的果园,只好把果子名字凑足了七个字,后一个人管理上林苑,上林苑是皇帝的猎场,“走狗逐兔”是他的本职工作。最好笑的是东方朔收的尾“迫窘诘屈几穷哉”,意思是我做不出来,窘得没办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林黛玉和史湘云联句是林黛玉出的首句:三五中秋夕,然后就是对上对方的上句,再出上句给对方对。这就有了合作的意味,两人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寒塘渡鹤影”可谓是史湘云的神来之笔。正赶上塘中黑影被史湘云用石头一打,一只白鹤飞起,留下水波中月影激荡,散而复聚。这句应时应景,同时两个名词“寒塘”、“鹤影”中间一个动词“渡”称得上是炼字,表达效果自不用提。从对仗的角度,这句叫当句对,本句中就有“鹤影”对“寒塘”,两个偏正短语。鹤影朦胧,似虚又实,寒塘月下虽实似虚,所以这个对仗可称得上绝。不知道你还记得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一个当句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黛玉对出来的下句是“冷月葬花魂”。有的版本写作“诗魂”,我更喜欢“花魂”。同样两个名词,偏正短语“冷月”“花魂”,中间一个动词“葬”,可以说对的天衣无缝。“冷月”为实,和“鹤影”咬合,朦胧缥缈,“花魂”就完全是虚写了,所以上下联四个名词顺序就是实——半实——半虚——虚。从平仄来看,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有没有觉得不比王勃的千古名句差?</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两句写出中秋月光下的凹晶溪馆朦胧安静的景象,动静结合,真实自然,完全是神来之笔。没有“拈断数茎须”,两个小姑娘顺手拈来,只是“葬”字过于凄楚,联系起黛玉的出身以及结果,实在是令人唏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