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研究”的教学录播课——《搭配(二)》

一只猫的旅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一、教学设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教学内容</b>: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95页例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教材分析</b>: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搭配(二)和二年级的搭配(一)都是简单的排列和组合知识,但是搭配(二)更难一些,情况更加复杂,在搭配时要先分类再搭配,教学乘法分步计算原理。二年级时,学生更多是通过猜测、操作、观察来解决搭配问题。三年级时重点要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示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学情分析</b>: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就学过有关搭配的知识,大部分的学生能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全面、有序地思考问题,会尝试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表示思维的过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同学不会用抽象的符号和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还是喜欢画具体的图形,如服装和裤子、裙子,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完成。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有序思考的方法,在搭配的过程中有遗漏和重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教学目标</b>:</p><p class="ql-block">1.结合学生熟悉的情境,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有序搭配的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连一连等活动,体会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能够用比较简洁、抽象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p><p class="ql-block">3.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教学重点</b>:</p><p class="ql-block">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有序搭配的方法与策略,能够用更简洁、抽象的方法表示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p><p class="ql-block">2.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有序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难点:能够在有序行搭配的基础上,发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二、教学过程</b></p><p class="ql-block"><u>1、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u></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服装搭配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时,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简单问题入手,逐步加深难度,从看一看、摆一摆、连一连,最后到发现规律,层层递进,学生借助动手摆学会有序思考,利用画图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通过探寻规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层次清晰,步步深入,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2、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u></p><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徐嘉欢老师以“米妮的生日会要选服装”的情景导入,先让学生帮助搭配一件上装和一件下装;然后由穿衣的搭配引入到路线的搭配衔接自然流畅,紧接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早餐的搭配,随后引入给朋友挑选蛋糕和鲜花的搭配……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高,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u>3、在操作中感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u></p><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教学中,徐老师注重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由于组合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连一连,说一说,在行动中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使学生在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中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4、总结升华,联系数学与生活突出有序思维的重要性</u></p><p class="ql-block"> 临近课堂的尾声,徐老师引导学生们扩展思维,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总结搭配的知识,将数学知识拓展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之美、数学之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三、导师评课</b></p><p class="ql-block"><u>1、让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u></p><p class="ql-block"> 《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因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乐趣。本节课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例题的学习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汇报来完成的,教师始终充当的都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特别是在汇报时,更是把学生推到前台,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思维,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表述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总结方法,规律在本堂课中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p><p class="ql-block">①教师努力寻找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感受数学无处不在,徐老师从同学们熟悉的衣服搭配作为实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摆一摆,拼一拼,连一连,从而找到搭配方法不重复,不遗漏,就要做到有序思考。教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说明搭配问题的学问,从而引入搭配问题的学习。老师从这样一个生活视角切入新课,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学生的情绪立马被调动起来,热情高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p><p class="ql-block">②使教材生活化,变单纯的课本例题呈现方式为创设生活化的应用情境。教材给我们呈现的知识是静态的,老师要使静态知识生动化、情境化、生活化,从而增强数学的亲和力。本堂课中,老师的三言两语就把教材中搭配衣服的问题变得极具亲切感。如: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些吗?徐老师也很爱漂亮的,我有两件上装,三件下装,你能帮我搭配吗?再如:学生在得出答案以后,顺势问道:你认为徐老师穿哪套衣服最漂亮,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③在应用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综合运用中,老师创设了饮料和食物如何搭配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p><p class="ql-block"><u>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u></p><p class="ql-block">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例题的学习都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汇报来完成的,教师始终充当的都是一个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特别是在汇报时,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了自己的思维,学生在一次又一次地表述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总结方法、规律。 </p><p class="ql-block"> 纵观整堂课,教者注意把数学与生活沟通,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得生动、活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四、教学反思</b></p><p class="ql-block">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这一数学知识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接触,三年级难度又有所提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学习时要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它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围绕这一目标要求进行了实践,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要求,同时也在教学实践中暴露一些问题,下面结合本节课教学的情况进行反思。</p><p class="ql-block">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材中,这一部分内容是这样编排的:例2编排的是服装搭配,属于组合内容;在练习中安排了一些配合例题的巩固性练习。在备课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并且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案例设计。经过多次更改,创设“小可参加朋友生日聚会”的故事情境,穿衣服--吃早点--挑选生日蛋糕和鲜花一系列的情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乐意学,主动学,不仅获得了知识,更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选择的多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的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p><p class="ql-block">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p><p class="ql-block"> 在寻找搭配方法时,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索活动中得出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搭配的有序性。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虽然我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前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和设想,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因 此今后还应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自己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p>

学生

搭配

数学

教学

情境

学习

有序

生活

方法

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