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晚新闻,方知今天为读书日。这勾起了我借书、买书、匿书、藏书、读书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借书</p><p class="ql-block"> 我读初中的时候,根本没有教辅材料。不若当下浩如烟海。我清楚记得,老师只讲课本例题,学生只做课后几个练习题。</p><p class="ql-block"> 同学的哥哥有本《数学5000题》(周玉政著)我借来了想读读。题目干干巴巴的难,没有任何提示,就是一个答案。有的题好几天都没思路,老师也不会,只能是老母鸡抱窝一样自悟。</p><p class="ql-block"> 买书</p><p class="ql-block"> 我哥哥是公社拖拉机站驾驶员,他开的是东风28型拖拉机。寒假的一天,听他说要去冰沟拉煤,一早我就坐在后边拖斗上,估摸晌午才到建昌。那年代路是土路,拖拉机最高速度40km/h左右,还没有电动摩托车快。</p><p class="ql-block"> 大腿冻僵了不必说,哥哥特地绕道去县新华书店,一问营业员说是点货不营业。</p><p class="ql-block"> 第二年我参加完中师考试,在县城老完中对过的新兴饺子馆吃顿饭后,就去新华书店买了2本课外书,我记得有《几何证题法》。</p><p class="ql-block"> 匿书</p><p class="ql-block"> 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有一次我发现《实变函数论题析》这本书挺好,馆里一共才2本。我跟书管员说不小心丢了,当然是加倍罚款。</p><p class="ql-block"> 著书</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我分配到高中教书。一轮教学后,我在邮局公开发行的中学数学期刊上发表了30余篇文章。处女作发表在《高中生数理化》,题目是《解析法在立体几何中应用》。那时经常有杂志编辑向我约稿。</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主编一本由青岛大学出版的《高中数学专题分析》一书。</p><p class="ql-block"> 藏书</p><p class="ql-block"> 我去大城市最喜欢去书店购书。十几年中,最多时有一千多本藏书。书橱不算还堆满了整个地下室。后来因岗位变动特别是经几次搬家,将书籍按破烂卖了很多,至今所剩无几。</p><p class="ql-block"> 读书</p><p class="ql-block"> 如果把人生短暂光阴视为一轴滚动延展的丝绸,那么,怎样在其素淡的纹面上绣缀精美图案,让岁月流金,年华溢香?怎样在紧张工作之余远离酒气铅华,多嗅一缕墨香?怎样回避迎来送往的浮躁,捕捉稀缺的清幽?</p><p class="ql-block"> 我选择了藏书相对丰富、环境优雅、服务热情的县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悠悠岁月绣竹帛,一提起伴随我度过无数个周末的建昌图书馆,心里总要泛起浓浓的感激之情,深深的苦学之意和切切的报国之志以及拳拳的祝福之心。</p><p class="ql-block"> 身为一名小知识分子,借书、匿书、著书、藏书、读书串联起我生活的全部。读过几本书后,不仅看透了人性与生活,也助长了读书人的脊梁与清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