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长城—临海古城墙(3)

周英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戚继光与临海城墙</h3> 戚继光(1528年一1588年),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英雄。初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1562年戚继光先后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隆庆二年(1568年)调往蓟州,将创建于台州的空心敌台应用于北方长城,边境得以安宁.....,万历十五年(1587年)病卒,终年60岁。 在与倭寇的战斗中戚继光认识到要训练一支专门针对倭寇的特种部队。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戚继光到义乌招募了三千多彪悍的农民和矿工,并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形成一支武艺精、战术强,守纪律、听指挥的精锐之师。从此,这支军队转战各地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人称“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五月间,倭寇百艘船数万人,大举进犯浙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大败倭寇,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与此同时,戚家军在宁波、温州一带也取得重大胜利,从此浙江倭患基本平息。由于台州大捷,戚继光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戚家军”也闻名天下。 为强化城防,他对临海城墙加高加固,并创建了13座双层空心敌台也叫敌楼。敌台跨越城墙内外两边,是重要的防御工事,既可以瞭望、射箭,还可以屯粮、屯兵增加防御力量。之后戚继光被调往北边防御鞑靼。1568年戚继光在担任蓟镇总兵时,以2万戚家军为骨干,依据台州府城营造之术,大规模用砖石包砌长城,并在蓟、昌二镇先后建造了1448座空心敌台。 中国古建筑学家、长城学会原名誉会长罗哲文考察临海古城墙后认为:“戚继光在任蓟镇总兵时,将他在临海修筑城防的经验,运用到北方长城的增扩加强上。现在北京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古北口、天津黄崖关、河北山海关附近的老龙头、角山等处长城的雄姿,均是经戚继光改进之后所留下来的。可以说,临海古城墙堪称北京八达岭等处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名副其实的江南长城</p><p class="ql-block">从朝天门出发,在城墙上往前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脊上看到一座座敌台,好像开始攀登北京八达岭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江南的长城值得前来打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号敌台,敌台或称敌楼不是燃烧烟火或施放狼烟,传递信号的烽火台,而是守卫城墙打击入侵者的战斗堡垒。</p> <p class="ql-block">一号敌台内展示的“壮城营”,这是宋朝时创建的防御机构。登上敌台顶部往回看是朝天门及外瓮城,向前方看是逐步攀升的城墙和二号敌台,在城砖上还有“公元一九九五年重修”铭文。</p> 从敌台顶上下来,继续向二号敌台攀登。 来到二号敌台 <p class="ql-block">当年敌台的楼下可供守兵休息,储藏粮食和武器装备,箭窗可以对外开弓放箭。登上敌台的楼梯,守兵在平台上站岗、瞭望和射击。</p> <p class="ql-block">二号敌台下有一个后院叫梅园,进入凝香门见到几棵青梅古树和凝梅轩。梅园,曾是台州官署后花园,位于北固山西侧,遍坡植梅,有雪里红、宫粉、珠砂、绿萼、粉蝶、玉蝶、残雪、龙游和粉台阁等数十品种。春节前后,漫山花开,幽香沁人。</p> 从梅园回到城墙上,往前看漫山遍野的白色梨花伴着城墙开放,隐约看到三号敌台和高处的烟霞阁。 <p class="ql-block">三号敌台就在眼前。想象一下,城墙外曾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城墙内却是梨花盛开鸟语花香。只有在和平年代才能体会到这种战地白花分外香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进入三号敌台,四周墙上各有两个箭窗,墙上展出了临海城墙和台州府城新旧对比的图片和文字。</p> <p class="ql-block">站在三号敌台上,通过雉堞遥望城外的灵江,脚下的城墙和梨花丛中的烟霞阁。</p> <p class="ql-block">离开三号敌台,来到烟霞阁。在此可西眺山势巍峨,俯瞰灵江潮涌;南览巾山群塔,四季云蒸霞蔚,这里是观景极佳处。</p> 从烟霞阁继续往前走,看到城墙上一条下路通往望天台,也被称为天坛,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筑台祭天称王的地方。结构采用“三层九循环”形式,汉白玉扇形台板、台阶、栏杆等都是九和九的倍数。建筑体现“圆和九”思想,象征九五至尊。<br> <p class="ql-block">方国珍于元惠宗至正八年(1348年)聚众起事,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攻下台州城,在大固山筑坛祭天。到了至正十五年(1355年))七月据有台州、、温州、庆元(今宁波)之地,后降朱元璋。</p> 从望天台回到城墙上往前走就到了四号敌台。 四号敌台是长方形的,面积不大。 从四号敌台下来,往前走到了台州府城隍庙。院子里有一棵至今已存活1400多年的隋朝樟树。此隋樟曾遭雷击,劈去大半,现干径厚度不足0.65米,仍生机未灭,为全国罕见。 台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供奉的是台州城隍屈坦,屈坦为三国时东吴尚书仆射屈晃之子,史载为临海第一任郡守,屡造福护佑于民。 从城隍庙回到城墙上,这里城墙马面上是“大将军”炮台,炮台架有古炮一尊,人称“大将军”。此炮长近三米,重约数千斤,炮身有铭文“644”及西文字样,原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从荷兰人手中缴获。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所部第三次攻击台州时遇“飓风”沉船。此炮后为清军捞获,一直保存临海。 郑成功、张煌言都是明末抗清的重要人物,从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开始,二人联合,曾三次攻入台州腹地,并一度控制了台州全境。<br> 大将军炮台附近城墙上竖立一块牌子,写着清雍正皇帝御笔“至真妙道”。说的是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临海人。清雍正皇帝信奉道教,他封张伯端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并在临海、天台赐建三座紫阳道观。 接着往前走到了正在维修的五号敌台,不能登上敌台顶部。城墙地面还铺了钢板。 离开五号敌台,向前步行几分钟就到了六号敌台。 敌台里面放着三面大鼓,墙上挂着几张台州民间艺术图片。 六号敌台到七号敌台之间正在修建一个喝茶休息空间,叫做“长城驿站”。 七号敌台位置在山脊的高处,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一般都是中间高两边低。 七号敌台内也正在维修。 穿过七号地台先是一小段下坡,然后是一大段上坡,到达临海城墙的最高处白云楼。 白云楼,位于北固山东侧,为台州府城墙最高点。北眺白云山,南瞰巾子山。此楼建筑形式为双层重檐歇山顶结构,周边岚气时生,白云时出,四季山色空朦。 从白云楼出来,下了一百多级台阶回头看一眼白云楼,就像耸立在云端。城墙上一块牌子写着“百步峻”,此处为江南长城最陡峭地段。相传唐代大将尉迟恭指挥军民筑城到此,由于地势过于险峻,数次被毁。某日清晨,有梅花鹿沿山脊奔跑,于雪地留下一串脚印,尉迟将军心有所悟,命将士沿脚印做上记号,沿此修建,城遂以成。此后、临海誉有“鹿城”之称。 百步峻城墙内侧是蛇形盘山道,还经过一个鹿苑里面养了几只梅花鹿。 一路下台阶向最后一个敌台前进。如果我是从下面往上走,不停的攀登台阶一定很吃力。 终于来到了八号地台 八号敌台比较大,中间玻璃展柜里展示了戚家军将士骑在战马上,人和马都是浑身铠甲全副武装。四周展柜介绍了戚家军及著名战法“鸳鸯阵”。 再从临海城墙的沙盘上,看一下八个敌台在城西北的北固山上依次排开,守卫者台州府城。 从八号敌台继续往前走,就到达了临海城墙的东北角揽胜门。 城墙下面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塑像,后面为戚家军兵营。 揽胜门上面的城楼叫顾景楼,为重檐歇山顶。城楼高大雄伟。 站在楼上远望临海城和东湖秀美景色。 在走到四号敌台时天上就开始下雨了,到了揽胜门雨越下越大。在城楼下冒雨拍一张揽胜门照片。 走下台阶大路旁一座石牌坊,上面写着“千古风流”四个大字。 来到大路上,从正面看到牌坊上写着“雄镇东南”,后面是新建的揽胜门和顾景楼。走出临海城墙景区大门,结束独自考察临海古城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