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预备时 <p class="ql-block">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自从得知要外出研学之后,一年十三班、十一班、十二班的班主任老师就联合起来一起策划并筹备各种事项并且反复核对一切信息,及时根据学校及校长的要求更改,最后终于制定了我们现在的研学地点——集安,以及我们的研学方案。</p> 研学进行时①集结中 <p class="ql-block">终于,在我们的盼望中,研学到来了,早晨六点四十,我们在江南科技馆门口集合,并且在那里,我们迎来了第一张合照。</p> <p class="ql-block">在车上,我们合唱了《都选c》、《不再犹豫》……与集安关系密切的歌曲,直接把大家的期待值都拉满了。</p> ②集安国门景区 <p class="ql-block">在国门景区,我们邂逅了美丽的解说姐姐;在国门公路桥楼上,我们隔着玻璃遥望对面的朝鲜;在解说姐姐和我们的问答中,我们充分了解了朝鲜被制裁的处境、挂有朝鲜两位杰出人物建筑、他们因为粮食亩产较低只能将半山腰以下的山地全部开垦为耕地的无奈……在走向国门铁路桥的路上,我们感慨祖国的强大,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在国门铁路桥,我们看到了日军为掠夺中国资源而建立的铁路,那是我们屈辱的历史,虽然我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屈辱,但这条铁路将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激励我们不断奋发向前。</p><p class="ql-block">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一些抗美援朝的故事,听到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士是如何跨过鸭绿江,如何援建朝鲜,我们的心中满是自豪。</p> <p class="ql-block">深受我们喜爱的火炮↓</p> ③丸都山城 <p class="ql-block">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市区2.5公里处,修建在起伏险峻的丸都山上,海拔最高处为676米,是我国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时代最为典型的早、中期山城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 , 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 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 , 互为都城 ,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 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2004年7月,丸都山城与国内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在解说姐姐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整个丸都古城——高句丽文明的遗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面对千年前的历史遗迹,我们为古人的智慧感概,为文明的覆灭,遗址的被破坏而遗憾,为今人的保护而庆幸。</p> <p class="ql-block">高句丽宫殿遗址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很好玩的吊桥↓</p> <p class="ql-block">是热情的同学们和班主任老师的合照呢</p> ④午饭——高丽火盆 <p class="ql-block">运动了一上午的同学们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中饭——高丽火盆,八人一组一个房间的配置,让每个房间的氛围都不尽相同,有互相打趣的,有埋头吃饭的……</p> ⑤吉他广场 <p class="ql-block">站在吉他广场上,好像我们也在电影《缝纫机乐队》中一样,配上广场上现场真人演唱的音乐,音乐的氛围感足足的</p> ⑥好太王碑 <p class="ql-block">高句丽重要碑刻。又称好太王碑、广开土王碑、广开土王陵碑或永乐太王碑。在吉林省集安市东 4公里太王乡大碑街,其西约 200米处为好太王陵。好太王是高句丽第19代王,名安,《三国史记》作谈德, 391年即位,号永乐太王,逝于 412年,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此碑是其子长寿王于 414年建立的。</p><p class="ql-block">碑由一方柱形角砾凝灰岩巨石略加修琢而成,石质粗砺,碑面不平。高6.39米,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1.6米,第3面最宽处可达2米。整个碑体矗立在一块花岗岩石板上。碑的四面均凿有天地格,而后再施竖栏。碑文镌刻在竖栏内,四面环刻,共44行,每行足字41字,原刻总计1775字,其中 141字已脱落无法辨识。碑文字体为隶书,少波磔,大小一般为14厘米见方,书法方严端庄、朴茂古拙,备受书家赏识。</p><p class="ql-block">注:厅内不让拍照,这张是网上找的↓</p> <p class="ql-block">陵墓为4世纪末、5世纪初建筑,使用大量石条、石块和砾石构筑,呈截尖方锥式阶坛形,各边均有5-6块巨石倚护,共计16阶坛,每边长65米,高14米,基坛用材硕大,积累颇高,琢工讲究,筑造坚固。自第二级往上,阶级低矮。墓室构筑在第16级阶坛宽阔平台的中央,墓室中并排两座石棺床,长2.2米、宽1.2米, 中间无空隙,四周边缘突起。上方置一座两坡水硬山式石椁,是夫妻合葬墓,经修复,石椁长2.4米,宽2.7米,高2.05米。用沉积岩精磨而成,呈绿、蓝、紫三色,各部由榫卯结构榫合,两侧椁山墙开门,两扇石门,通向墓道墓门。对于研究高句丽墓葬结构、丧葬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好太王陵如今已经被盗墓者洗劫一空,只留下了两座石床。</p><p class="ql-block">因民族信仰问题,高句丽相信人死后灵魂升天,于是他们将陵墓修高来接近天。</p> <p class="ql-block">站在好太王陵门口,可以看到集安无比的美景↓</p> ⑦长寿王陵 <p class="ql-block">长寿王陵又称将军坟,建于5世纪初,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p><p class="ql-block">长寿王陵也是现存的近万座古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结构陵墓,因其结构设计考究,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金字塔”。</p><p class="ql-block">长寿王陵外观呈截尖方锥形,以精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而成,中间填充河卵石。底部近于正方,基坛平均边长32.22米,共7级阶坛,由22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墓高13.1米,共用石材1146块。墓室建于第3级阶坛之上,墓道口开在第5级阶坛的中央。方向为西南235度。墓室大体呈正方形,长宽约为5米,举高5.1米。墓顶用一50余吨巨石封盖,墓顶边长13米左右,每边有20多个孔洞。陵墓四周每边各有3块护坟石倚护,每块约有10余吨重,北边遗失了1块,现存11块。</p><p class="ql-block">主墓东侧现仅存一座陪坟,形制与主墓相同,规模较小,呈石棚状。据史料分析,陪坟中应是地位高的嫔妃或近臣。</p> <p class="ql-block">陪坟↓</p> <p class="ql-block">是认真的我们在认真的听讲↓</p> 研学完成时 <p class="ql-block">最后,感谢两位摄影师的绝美照片,以及参与其中的家长和班主任的辛苦付出。</p> <p class="ql-block">研学的旅程就这样结束了,但这次研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有历史的厚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今日为鉴,可以激励吾辈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一年十三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