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教科院成功举办全市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活动

烟台市小学数学

<p class="ql-block">  春暖花开绽芳华,共研课标谱新篇。在烟台市教科院的整体设计、精心筹备之下,4月17日至20日,烟台市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活动于蓬莱区海市实验小学成功举行。</p> 精心筹备,整体设计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活动,正是2022年4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与2024年秋季新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的交接之机,新课标培训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为尽快推动、催化新课标落地,本次培训活动共计6个半天,每个半天均设计课标解读、新课堂展示、教后说课、团队评课四个版块,引领教师走进新课标,理解新理念,把握新要求。</p> 专家引领,课标解读 <p class="ql-block">  首先,由烟台教研员与优秀骨干教师共同解读新课标。通过新课标整体解读、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实践、数学文化、作业设计6个专题分版块全面解读,引领教师把握新课标的四大突破,各领域内容变化、以及新教学的基本特点。</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海阳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刘云霞老师以《聚焦核心素养:研读新课标,建设新课堂》为题,全面解释了新课标基于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呈现出的内容结构化、育人方式实践化与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突破。不仅阐释了新课标的特点,新课标的变与为什么变,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以“和”为核心概念,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引领了小学数学的实践方向:基于内容结构化,抓住核心概念实践整体教学。</p> <p class="ql-block">  芝罘区教科研中心于玲主任围绕“数与代数”领域课标修订进行了详细解读。于主任为我们带来了《数与代数领域结构化整合与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专项讲座。于主任分别从“数与代数”领域的结构化整合、“数与运算”主题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分析、“数量关系”主题核心素养目标导向分析三大方面向我们娓娓道来,启迪老师们带着温度去看新课标,带着思考去读新课标。鼓励老师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在课程的深度、广度、厚度上下足功夫;指导老师们备课时,关注点紧跟新课标,在内容要求(学什么)、学业要求(学到什么程度)、教学提示(怎样学)、学业质量标准(学了能做什么)上作出方案。会上,于主任用“纲举目张”四字概括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总体要求——教学主线明确,以素养为纲,知识为目,减负提质。</p> <p class="ql-block">  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宋巧玲老师对新课标中的“图形与几何”领域进行详细地解读。宋老师的《图形与几何课标变化和教学实施的建议》专题讲座,分别从结构与内容变化、核心素养与课程内容、主题分析与教学建议、尺规作图的课例分享这四个维度为参会教师进行了细致且接地气的介绍,告诉老师们如何将定性描述与定量刻画相结合、动态理解与静态描述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宋老师为我们耐心地讲解新增知识点“利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要求以及教学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直至初中阶段,在尺规作图中,学生应了解作图的原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新增了用“直尺和圆规”作图,不是要让学生来描述这些操作的技能和步骤,而是感知图形的直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想象的图形看得见。要重视渗透统一度量单位的思想,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在教学中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帮助学生建立能够体现数学学科本质的、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p> <p class="ql-block">  栖霞市桃村小学孙红玲老师围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领域课标修订进行了详细解读。以《在变与不变中读课标》为主题,分享了她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并从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两个知识层面进行报告。通过分析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变化对比分析,孙老师建议:要整体把握教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不越位;要注重数据意识的培养,不敷衍;还要关注两个统计量,不偏离。通过介绍综合与实践的具体内容,孙老师指出“融入数学知识的主题活动”要把握好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芝罘区文化路小学都丽丽老师进行了题为《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文化教学》的报告。报告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展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丰富底蕴,彰显数学的人文精神。所以,数学文化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史,还可以围绕数学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认识。</p> <p class="ql-block">  福山区教学研究中心迟振凤老师以《新课标+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理解。迟老师认为做作业的过程,是学生从教师指导下的课堂效果向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过渡的过程。作业是学生锻炼独立学习能力、理解、内化课堂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折射学校价值观和专业水平的名片,是“教学”和“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p><p class="ql-block"> 新课标出台后,涌现出众多关键热词,其中之一便是“教学评一致性”。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落实这一热词呢?迟老师强调:确定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充分考虑教学实施——评价学习效果并反思。“新课标”是路标,是蓝图!一线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对作业的思想认识、思维定式,重新审视作业,为“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轻负高质,努力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落实到课堂中去。</p> 课例引领,精彩纷呈 <p class="ql-block">  其次,通过展示2节全国优质课、1节“华东六省一市”优质课、以及3节省获奖优质课,引领教师充分把握烟台区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p> <p class="ql-block">  蓬莱经济开发区小学迟辉校长执讲全国优质课《数与数轴》。</p><p class="ql-block">(一)以“计数单位”为核心,培养学生数感。选择的计数单位不同,数的结果也就不同。即数数就是在数计数单位的个数。</p><p class="ql-block">(二)以“数轴”为载体,感受数学(极限)思想。即让学生直观感知既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也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p><p class="ql-block">(三)以“十进制”为主线,感悟中国古老文化。</p> <p class="ql-block">  芝罘区祥发小学张靖主任执讲全国优质课《复习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张主任用3颗珠子带领学生猜数、写数,“你能写出哪些数?”“这么多数的相同点是什么?”“为什么小数、整数都是满十进一,到了分数却有满五进一,满八进一呢?”……通过大问题的提出,放手让学生交流,紧紧跟随学生的思维,带领学生回顾整数、小数、分数的共同特征,探求整数、小数、分数的本源,打通了小学数系的隔断墙。</p> <p class="ql-block">  芝罘区祥发小学吕领先校长执讲“华东六省一市”优质课《玩转长方形》。</p><p class="ql-block"> 吕校长通过数学游戏展开教学,三次游戏,层层深入,第一次游戏,老师指定面积数8和12;第二次游戏,在2~9这些面积数中选择如何让自己组获胜;第三次游戏,在11~19这些面积数中选择如何让自己组获胜。借助数形结合,学生经历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对质数和合数的定义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蓬莱经济开发区小学副校长王晓妮执讲山东省优质课《小数的初步认识》。</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以“阳阳的身高”这一真实情境为主线,从出生时身长导入,又借助一岁的身高沟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之间的内在联系,借助测量现在的身高1.51米打通了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之间的隔断墙。</p> <p class="ql-block">  芝罘区鲁峰小学李玉波主任执讲山东省优质课《展板中的数学问题》。</p><p class="ql-block"> 将剪纸艺术融入数学课堂,用长方形拼摆成正方形展板作为任务驱动,为质数和合数概念的理解提供了“形”的架构。</p> <p class="ql-block">  莱州市实验小学温华魁老师执讲山东省优质课《克和千克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温老师的课堂上,她如春风般温暖的话语带领孩子们层层推进,分别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量感。从儿童立场出发,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称一称的活动设计,感受重量的存在,从而建立量感。整节课下来,知识线和方法线双线并行,结构清晰。</p><p class="ql-block"> “天平⚖️的一端承载着知识,一端承载着方法,只有知识线和方法线并驾齐驱,我们的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温老师用精炼的语言总结了本节课的核心内涵,在孩子们和听课老师意味未尽的回味中,为本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说课评课,深度剖析 <p class="ql-block">  再次,通过6位执教者的教后说课以及6个团队的教后评课,深刻剖析如何深挖数学知识本质,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彰显小学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打造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的小学数学课堂。</p> 《数与数轴》 <p class="ql-block">  迟辉校长以“凸显数学文化,实现意义建构”为主题,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教后说课。迟校长从以“计数单位”为核心,培养学生 数感;以“数轴”为载体,感悟数学思想;以“十进制”为主线感悟中国古老数学文化以上三方面出发,向我们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意图。</p> <p class="ql-block">  蓬莱区小学教学教研团队以“基于经验促探究,厚植文化揭本质”为主题,进行教后评课。数形结合,强化数感,学生对于小数意义的掌握效果,在分数与小数的完美结合中立竿见影。在讲授数学知识时,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入,借助数学文化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p> 《复习数的意义》 <p class="ql-block">  张靖主任以“蜗牛的成长”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教后说课。张主任指出:我们要打开一扇窗,从“单位”的角度认识数。“一致性”正是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的新视角,它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了抓手。要从数学的本质和儿童认知视角将知识内容进行统整,充分体现知识之间的密切关联。从张主任的说课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背后是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以及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协作。</p> <p class="ql-block">  烟台市芝罘区“好少年”数学团队的四位老师进行教后评课。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出彩点娓娓道来,依托“计数单位”打通小学数系隔断墙,让我们体悟到如何设计一堂精彩的数学课。</p> 《玩转长方形》 <p class="ql-block">  吕领先校长以“落实课标理念,感悟本质属性,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从“整体情况、理解思考、设计演变、执教感悟”四个方面进行教后说课分享。对于学生来说,质数和合数是比较抽象的数论内容,学生今天学习的感受、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研究相关数论问题起到指引方向和引领方向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芝罘区“好少年”团队进行教后评课,准确总结出课程的四大亮点:多点落实核心素养、多元渗透数学文化、充分运用数形结合、巧妙设计数学游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今后不断思考与反思探讨的话题,对“好课”的追求是师者永不褪色的初心。</p> 《小数的初步认识》 <p class="ql-block">  王晓妮副校长以“基于学情 凸显关联 指向本质”为题进行教后说课。从围绕巧设情境,培养学生数感;巧借米尺,沟通内在联系;巧借数轴,建构知识模型;巧渗文化,彰显数学魅力四方面充分解说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方法和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数学知识实际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  蓬莱区小学数学教研团队以“精准把握认知结构 让学习深度发生”为主题进行教后评课。团队的老师们介绍了《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始终,小数与分数紧密联系。蓬莱区小学数学教研团队让我们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每个成员需要有团队的意识,做到“一个人要像一群人”;每个团队要形成凝聚的合力,做到“一群人要像一个人”。</p> 《展板中的数学问题》 <p class="ql-block">  李玉波主任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向着阳光,努力生长”为主题进行教后说课。他</span>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着场下的每一位老师,本节课设计的展板问题更贴近学生,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些能够反映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内部结构特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对概念内部结构特征的直接体验,几何直观得到自然而然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芝罘区“好少年”数学团队以“抓住概念本质,深度理解内涵”进行了精彩的教后评课。他们指出本节课李主任用郭沫若先生的“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开启,将“美”融入数学,燃起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而且为后面“理解短除法的算理”“打通公倍数和公因数联系”提供了“形”的支撑。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建构直观模型,经历概念的揭示过程。</p> 《克和千克的认识》 <p class="ql-block">  温华魁老师以“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学习真实发生”为主题进行教后说课。从“儿童视角〞出发,不仅遵循了人教版教材的理念,还整合了青岛版教材童趣化的情境,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整合,旨在建构一节有意思 有味道、有情感的数学课。</p><p class="ql-block"> 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温老师聚焦“量感”“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将知识学习与素养发展融为一体,采用知识线和方法线双线并行的方法,让课堂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充满味道。</p> <p class="ql-block">  莱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团队以“深度体验感悟,发展学生量感”为主题进行教后评课。他们指出这节课把质量单位的累加作为一以贯之的指导策略,在数与量双重累加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推理、体验、想象,在计量的需要中构建出新的质量单位,感受新的质量单位产生的必要性,直观生动地理解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计量单位学习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以此迁移,形成计量单位的学习体系。</p> <p class="ql-block">  本次会议,得到了烟台市蓬莱区教育和体育局的大力支持,烟台各区市共约600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共同参加培训活动。从理论解读,到课例引领,再到说课评课剖析,活动内容饱满,形式生动,给予参会教师以切实有效的冲击力与代入感。</p> 抒写感悟,绵延思考 <p class="ql-block">  “课标解读深入浅出,特别容易理解”,“老师们的课堂太震撼了,原来好课是这样磨出来的,原来好课承载了这么多的理解!”“我一定会回学校分享我的思考,我想立刻做的事,就是立刻磨出一节属于我的好课,让我的孩子也能享受高质量的数学!”6个半天的学习,虽然辛苦,但是掩盖不住参会教师收获之后的喜悦之情与行动之心。</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活动将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成功转化成了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得教学实践,较好地推动了烟台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再度深入。通过本次培训,烟台市小学数学教师必将新课标理念植根于心,携手共进,砥砺前行!</p>

新课标

数学

小学

教后

教学

学生

老师

素养

评课

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