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同志到黄骅视察的两小时五十三分钟

刘建华

<h3>1984年11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到黄骅县视察,虽然在黄骅驻足的时间只有两小时五十三分钟,却成为黄骅历史上弥足珍贵的历史片段。</h3></br><h3> <h3>        在大口河口,胡耀邦(左二)与魏登瑞(左一)、李克才(左三)、张曙光(左四)、郭枢检(右一)等陪同人员亲切交谈。</h3></br><h3> <h3>        胡耀邦同志在黄骅和省地市县领导合影 </h3></br><h3>        当时正值十二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际,胡耀邦此行对黄骅海洋捕捞、港口建设、盐碱地合理利用等多方面提出若干意见,这不仅对全县人民是个极大的鼓舞,更推动了当时全县范围内实行全面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开创了黄骅县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当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王兆国随行,陪同人员有河北省省长张曙光、沧州地委书记韩进先、专员郭枢俭。黄骅县委书记苏雁鸣、县长赵维椿、副书记魏登瑞在黄骅县负责接待。</h3></br><h3>12个小时的准备</h3></br> <h3> 1984年11月,沧州地区组织全地区机构改革后的各县县委政府班子成员到沧州地区招待所进行干部培训。苏雁鸣、赵维椿,魏登瑞位列其中。4号晚八点左右,郭枢俭突然把苏雁鸣叫到办公室,一脸严肃地说:“有重大政治任务,胡耀邦同志到沧州视察,明天上午要到黄骅看看,我们要做好准备,一定不能出问题!”苏雁鸣既兴奋又紧张,他加快步伐,一路小跑地赶回宿舍,找到正在休息的赵维椿和魏登瑞。苏雁鸣很激动地对赵维椿和魏登瑞说:“明天有重大接待任务,耀邦同志要到黄骅,咱们仨得立马赶回去,安排好相关事宜,这事要绝对保密!”赵维椿和魏登瑞听到这个消息,异常兴奋,他们三人立刻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叫上司机赶紧返回黄骅。</h3></br><h3> 晚上12点左右,苏雁鸣、赵维椿、魏登瑞回到黄骅。在苏雁鸣的办公室里,三人坐在一起,开了个简短的小会。针对明天迎接胡耀邦总书记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怎么汇报工作,汇报哪些内容,安全问题等所有会牵扯到的方方面面。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探讨得十分热烈。最后,苏雁鸣说:“维椿,经济发展这方面你说,党的建设这部分,登瑞你来说。”并决定第二天早上六点,在黄骅市小礼堂召开全县各科局一把手参加的紧急会议。十多分钟的讨论之后,三人便回到各自的办公室,着手准备了起来。这一夜,他们兴奋而紧张,又充满了无限期待。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着汇报提纲,一遍又遍地思索着细枝末节……这一夜,三个人都没合眼休息。</h3></br><h3>5日清早,县委办公室便开始通知各单位一把手到小礼堂开会。来自全县百余位科局和企业的一把手全部到场。会议很简单,魏登瑞在会上提出两个要求,他说:“因为有重大政治任务,各科局、企业一把手,一是一律不得外出,不能离开本单位;二要在单位带领全体员工打扫卫生,在哪个单位检查出问题,就拿哪个单位的一把手试问。散会!”</h3></br><h3> 这次紧急会议从集合到散会不到半小时。会后,魏登瑞把公安局长孙连成叫到一边,轻声嘱咐道:“重要路口要全部安排上警力,一律戒严,一旦有特殊车辆经过,一定要做好保卫工作。孙连成很惊奇地问道:“什么事情?”魏登瑞说:“这是重大政治任务,要保密。”吃完早饭,已有八点多钟。招待所的安排由当时的副县长李振仑负责。苏雁鸣、赵维椿、魏登瑞三人一起乘坐吉普212(当时黄骅县委惟一的一辆公车),到从沧州方向进入黄骅县的西路口(现南海公园处)等待总书记。三人虽然一宿没有合眼,却十分精神。马上就要见到总书记了,这是一项多么光荣的任务。可他们的心里却也很不安,生怕出点什么差错。三人默默无语,各自来回踱着步子,一边凝望着沧州方向的来往车辆,一边各自在脑海里不停地整理着自己的汇报思路,设想着见到总书记的各种场景……</h3></br><h3> 没有先进的通讯工具,只能靠等。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下午1:40,他们三人看到一辆警车远远地从沧州方向疾驰而来,后面跟着三辆面包车。那是总书记的车!苏雁鸣、赵维椿、魏登瑞三人越发激动起来。车辆由远而近,一转眼开到了路口处,停下来。从车上走下一位工作人员,问道:“哪位是黄骅的县委书记?”“我是!”苏雁鸣向前走了一步。“请上主车!”苏雁鸣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上了中间的那辆面包车,也就是总书记的车。赵维椿随即也跟了上去。魏登瑞依然乘坐着那辆吉普212,前面的车速挺快,司机加大油门,紧随其后。</h3></br><h3> 临时改变行程路线,直奔大口河河口</h3></br> <h3>原本得到的通知是胡耀邦要在黄骅县城里经过,结果胡耀邦突然改变路线,从黄骅县南路(现在的307国道)直奔大口河河口。在去往大口河港的路上,胡耀邦看到长芦黄骅盐场的盐垛,询问了盐业发展和生产的情况。</h3></br><h3> 当时的大口河河口,只有一个长芦盐场的盐码头。胡耀邦在盐码头巡视了很久,他点燃了一支香烟,站在码头上。码头工人们在胡耀邦身旁来回穿梭,照常工作,竟没有一个人认出他。胡耀邦转身问道:“这个码头运什么?”省长张曙光回答道:“运晋中的煤,还有我们的盐。”胡耀邦说:“光运煤、盐不行,要运你们省的土特产和小杂货,建成一个杂货码头。你们把鱼虾捕捞发展起来,出口水产和杂货。高扬文(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同志来过没有?”张曙光回答道:“没有,省里我来过,金明、李尔重来过,江一真、刘秉彦、叶连松也来过,省委领导同志对建这个杂货港都有积极性。”胡耀邦嘱咐道:“要有积极性,不要有盲目性。”</h3></br><h3> “你们盐产量多少?”胡耀邦问道。“年产50万吨,实际能力17万吨,盐出口量不大。”郭枢俭回答。“你们这里发展养殖业是个方向。最有前途的还是水产、养殖。江苏、福建、广东沿海富得很、胶东半岛富得很。你们到海阳县大辛家去看看,他们的街道比你们县城漂亮得多,一个大队就有三部车。”胡耀邦接着说。</h3></br><h3>一个迟到小插曲,40分钟座谈会</h3></br> <h3> 在视察完大口河港后,胡耀邦一行人直奔黄骅县招待所。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点小状况。魏登瑞所乘坐的吉普212由于开得过猛,出现了故障,在羊庄西边说什么打不着火了。魏登瑞急得出了一脑门冷汗。眼瞅着总书记一行的车辆疾驰而去。这可怎么办?在这个关键时刻,怎么就偏偏掉了队!说来也巧,过了大概5分钟,黄骅县财政局吕局长坐着车从羊庄方向驶来。魏登瑞一下子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揪着的心一下松了下来。他赶紧上前招手,把吕局长的车拦了下来,急忙说道:“老吕,我有任务,你留下,车先给我用!”等不及吕局长再问其它,魏登瑞便匆忙上车,对司机说:赶紧去县招待所。当他赶到二楼会议室的时候,座谈会已经开始,他赶紧找了个座位坐下,坐稳后他瞅了瞅郭枢俭,只见郭枢俭脸色阴沉。这让魏登瑞的心里十分不安。整个座谈会上,魏登瑞一直在仔细记录着胡耀邦与各位领导的谈话。</h3></br><h3>当时的黄骅县招待所是栋两层的小楼,也是当时黄骅县仅有的三幢楼之一。座谈会在招待所的二楼召开,这是个只有30平米左右的会议室。郭枢俭、苏雁鸣作为主要汇报人,向胡耀邦介绍了黄骅县的土地情况、人口情况、社会结构、土地面积等基本情况。胡耀邦一边认真聆听,一边不时地针对实际现状,提出意见。</h3></br><h3> “黄骅县38万人口,有2200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有78万……”听到这,胡耀邦说:“你们县2200平方公里,至少可以容纳60万人,除承德、张家口以外,平原像这么大的县没有,这么大个地方,才30多万人,一人十亩地,这还只算陆地,算上水面就更大了。到1990年你们这里能到10万人,港口一建,铁路一通,就来人了。来了你们不要阻止。不要说人家是“盲流”,你就叫他流嘛。”</h3></br><h3> 当说到海洋资源枯竭的时候,胡耀邦摆摆手,笑眯眯地说道:“海洋资源是不会枯竭的,你们要大力发展远洋捕捞,近海养殖和滩涂开发。捕捞要打入公海,要提高技术。山东有3000吨的冷库,你们也得建冷库。”</h3></br><h3> “你们这里可以种高粱,山西的高粱到四川,一斤高粱换一斤大米,他们没有高粱嘛!”当谈到利用盐碱地搞种植,发展植被,开发滩涂的时候,胡耀邦特别强调:“要解决农民的燃料问题。不然,苇子长不起来,黄菜盘子也长不起来。”</h3></br><h3>他举例说:“青海、新疆、甘肃骆驼刺草都不见了,因为农民没烧的,连根都挖了去当柴烧。即使煤价低,农民也不愿意买。我们许多同志不懂这个道理。所以燃料问题解决不了,发展植被很困难。”</h3></br><h3>“利用一些地种苜蓿,一亩收几千斤,可以发展。我赞成你们拿出几万亩地种苜蓿,三年长成,还能养地。一亩五斤种子就可以。发展起来后还可以卖种子。甘肃、内蒙一些地方就是靠卖红豆草种子发家。日本北海道一个代表团到东北考察,他们想从黑龙江进口我们的紫花苜蓿,还要求我们要多种苜蓿。你们要搞专业户,扶持一下,试一试,他搞起来就可以卖种子,他富了就可以推开了。”</h3></br><h3> 座谈会进行地十分热烈,大概进行了四十分钟的时间。胡耀邦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架子,讲话也很实在,更像是身边的一位老朋友。这让所有参加座谈会的工作人员没有丝毫紧张感和拘束感。</h3></br><h3>“照相可以嘛,又不需要投资!”</h3></br> <h3> 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兆国低头看看左手上的腕表,转身说:“总书记不讲了。”俯身便拿起胡耀邦的水杯。此时,胡耀邦也起身站了起来。</h3></br><h3>这时,地区专员郭枢俭有些不高兴地小声质问坐在旁边的魏登瑞,“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还迟到了?”魏登瑞赶紧解释:“郭同志,咱的车不行,坏在路上了,咱们得买好车。”坐在一旁的张曙光,听到后扭过头来说道:“可以买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黄骅县委就添置了两辆新车,一辆马自达和一辆日本面包车。</h3></br><h3> 魏登瑞跟随胡耀邦一行人下楼,他走到郭枢俭旁边轻声说:郭同志,咱们和总书记照个像吧。”郭枢俭把这个想法转达给了张曙光,张曙光和胡耀邦说:“总书记,黄骅县委的同志想要和您照个相呢!”胡耀邦笑了笑,说:“照相可以嘛,又不需要投资,照吧。”这让大家都十分欢喜,在县委招待所的大门口,“咔—”随着相机的快门落下,一张与胡耀邦的合影完成,珍贵的历史时刻就此定格,</h3></br><h3> 下午4:30,胡耀邦乘车离开黄骅县。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黄骅县委的工作人员不必送行。而苏雁鸣、赵维椿、魏登瑞却久久不能平静,还在回味着这段短暂而非凡的时光。</h3></br><h3>启程前再转告黄骅县委两件事</h3></br> <h3> 傍晚,胡耀邦回到沧州临准备启程离开,上火车前在专列上又让张曙光转告黄骅党政领导两件事:一是黄骅八里庄以东的地要包给农民,全部包下去,发动群众开发,群众投了资,将来征用地的时候,要给点报酬,因为人家投了资。二是没有水,要种耐旱作物,要按自然规律办事。</h3></br><h3>5日晚,苏雁鸣、赵维椿,魏登瑞立即向县委常委传达了胡耀邦同志来视察的情况和重要指示并当即进行了热烈的讨论。6日上午,全体常委又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重新修订了原来的工作计划,一定要从本地出发,,把土地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下决心抓农业这个基础,改变农业种植结构。计划在保证粮食不减产的情况下狠抓棉花、葵花的种植;发展苜蓿生产,计划抓好500亩的重点实验,准备在羊三木重点发展,每个乡还要抓一个重点村,对种苜蓿专业户,政府予以一定数量的扶持金,试种成功后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狠抓红荆生产,狠抓远洋捕捞,扭转认为海洋资源枯竭的观点,加紧改革船网渔具、诚心诚意地欢迎农民进城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具体落实极大地促进了黄骅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h3></br><h3>撰 稿:黄洁</h3></br><h3>编 辑:东明</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hByvS0IJEq4iQ_UL0hIQM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