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轶事

微音

<p class="ql-block">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总的来说还算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但其暴戾与残忍也为历史上罕有。</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朱元璋虽是农民出身,但当了皇帝后,身边服侍的人也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有一位姓杜的师傅,专门负责给朱元璋打理容颜,职称叫“整容匠”。有一天,杜师傅为朱元璋修指甲,事毕,他把剪下的碎指甲小心翼翼地用纸包好,揣进怀中。朱元璋看在眼里,问杜师傅意欲何为。杜说“指甲出自皇帝圣体,岂敢狼藉?卑职将回家去,谨慎地珍藏起来。”朱元璋斥道:“你胆敢欺我,你为朕修了十几年的指甲,难道都珍藏起来了吗?”杜答:“回皇上,卑职全都藏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朱元璋命锦衣卫看住杜师傅,再派人到杜家去取指甲。少顷,使者从杜家捧了一个红木匣子回来,只见里面全是碎指甲。使者说:“这个指甲匣子供在佛龛上,匣前摆着香烛敬奉。”朱元璋顿感时大喜,命锦衣卫把杜师傅带上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个人诚实知礼,朕很喜欢。”当下,就赏了杜师傅一个大常侍卿的官职,相当于中央机关事务局局长的位子。</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某年年宵节,朱元璋微服出行,到了南京城的聚宝门外,见街上一户人家悬挂一只彩灯,上面绘了一个大脚妇人,怀抱一只西瓜而坐。朱元璋站在灯下,当时脸色就变了。他猜度,“怀”谐音“淮”,西瓜取一个“西”字,合起来就是“淮西”。朱元璋老家一带,统称淮西又称淮右。他自已说过“朕本淮右布衣,起于田垅”。他自己这么谦虚是可以的,但绝不允许别人说他是泥腿子出身。他觉得这盏灯笼上的画是讽刺马皇后乃“淮西大脚妇”,不觉勃然大怒,立即命令锦衣卫将这一家九族三百余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掉,如此仍不解气。还将这条街上的所有居民,全部发配到蛮荒之地充军。</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某日,朱元璋从言官的奏本得知,京城各大衙门政纪松懈,官员人浮于事。当天晚上,他便亲自上街寻查。走过吏部、户部、礼部等衙门,但见都有吏员值守,到了兵部门口,却是空空荡荡无人值守。朱元璋让随行兵士摘下大门旁边挂着的兵部衙门的招牌,扛起走了。走不多远,一位吏员急匆匆跑过来交涉,要夺回这块招牌,锦衣卫对其呵斥,仍将招牌扛回到皇宫。</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朱元璋召来兵部尚书,斥问昨夜谁在衙门值班。尚书回答是“职方司郎中及其所属吏卒”。朱元璋又问前来抢招牌的那个小吏是哪儿的,尚书回答“该吏亦属于职方司。”朱元璋当即下令诛杀那个擅自离职不值夜班的职方司郎中。空下的职位,由那个抢招牌的小吏接任。对兵部的处罚是从此不准挂招牌。因此,从这年开始到永乐皇帝迁都,40多年,南京的兵部再没有署榜的招牌。</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洪武初年,朱元璋路过南京城外的一座废寺,走过去看了看发觉墙壁上有一幅画,墨痕尚新,显然是刚画上去的,画面上是一个布袋和尚,旁边题了一偈: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装。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毋庸讳言,这首谒是讽刺朱元璋行政苛严,要他放宽一些,争取做到“无为而治”。但朱元璋怎么可能有兴趣去练这种政治瑜伽呢?他觉得写偈的人是“恶毒攻击”,命人四下寻找,但四周空无一人。一气之下,朱元璋只好下令一把火烧了那座废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