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例五:刘金玉等三位教师教《老王》 (初中二年级课文)<br> (一)语文教学内容<br> 1. 课文内容(含作者的情感、价值观)知识。 (1)课文人物关系 :作者杨绛和老王;两者的关系:老王是三轮车车夫,作者经常坐老王的车,在路上,他们经常闲聊。<br> (2)课文主要内容:作者首先写了老王的不幸、地位卑微等基本情况;但他靠自己微薄之力,常给作者及其先生提供帮助。接着写老王生病后还扶病上作者家,告知他就医治病未愈情况;临终前一天,还硬撑着病体,将自己舍不得享用的一瓶香油和数十枚鸡蛋送至作者家。十多天后,作者遇见老王邻居老李,得知老王病故,并早已安葬。尽管作者同情老王,也给过他一些帮助,但知老王孤独死去,她却关心不够,总觉得心上不安。几年过去了,她才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br> 2. 拼音、字、词。</h1><h1> (1)字词:伛yǔ 荒僻pì 攥zuàn 塌败tā 取缔dì 骷髅kū lóu 滞zhì笨 愧怍zuò 惶 huáng恐 翳 yì; (2)句式。语言简练,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br> 3. 文章标题、体裁、结构、表达技巧等。体裁——写人叙事的抒情散文;文章结构——逻辑与时间顺序相结合;表达技巧——</h1><h1> (1)通过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品质与抒情;</h1><h1> (2)文章开头与结尾的深意;</h1><h1> (3)层层铺垫与高潮;</h1><h1> (4)动作与外貌描写<br> 4. 与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等有关的知识。 作者杨绛和丈夫及其学术地位;有关文章写作历史背景知识,如解放初,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组织”,“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等词语的解释。<br> (二)三种学习项目——教学目标<br> 1. 知识学习。</h1><h1> (1)字词认读与理解:伛yǔ 荒僻pì 攥zuàn 塌败tā 取缔dì 骷髅kū lóu 滞zhì笨 愧怍zuò 惶huáng恐 翳 yì;</h1><h1> (2)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获得人际交往与人情世故知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过:“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br> 2. 综合能力学习——</h1><h1> (1)阅读理解,独立读懂课文内容与结构。 (2)能赏析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br> 3.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心理学原理,儿童的社会行为受榜样人物言行示范的重大影响。榜样人物既有亲身接触的,也有文艺作品中的。《老王》一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榜样人物,一个是社会底层的,一个是高级知识分子。通过学生自学与教师引领下的讨论,初中生能感悟到老王与作者各有不一样的不幸遭遇,但都有一颗善良的同情心。课文作者是社会精英人物,尽管她能平等对待底层劳苦平民,并给与必要的帮助,但还能反省与自责,其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