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力共育 教育幸福绵长——江西“省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指导教师专题培训

陈靖如

<p class="ql-block">“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的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习近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解读我省家校合作工作重点,学习国际先进的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理论和实践经验,理解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分享本省家校合作试点工作阶段性成果,掌握家校合作工作标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与水平,2023年4月14日至17日,江西“省培计划”——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合作指导教师培训班在南昌举办,鹅湖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陈靖如参与了此次培训。</p> <p class="ql-block">  14日下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西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副团长万浪标老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擦亮自己,照亮他人——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指导策略》。&nbsp;&nbsp;&nbsp;为营造学习氛围,活跃现场气氛,讲座伊始,万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席慕蓉的诗歌《夏荷》。万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例,围绕“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家庭教育到底教育什么、各阶段家庭教育的核心因素、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唤醒一只昏睡的知更鸟”这五方面内容开展。</p> <p class="ql-block">  万老师指出:与家长沟通要注重关系原则、相信原则、分工协作原则。他认为,每一位家长都值得被尊重,无论何时,他们都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如果有做得不对的时候并不是不爱孩子,只是涉及到了他们自己不懂的领域。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家庭的生命韧性,相信每一个家庭都蕴藏着生命的奇迹,努力为每一个家庭赋能。</p> <p class="ql-block">  万老师提到的“有的孩子不适合读书,不是不适合学习”使我们顿悟。21世纪人才应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共处。我们要帮助孩子学会学习,而不是学会读书,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他成为他自己。我们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做积极的引导。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孩子活得幸福。一个孩子哪怕成绩再不好,父母也应该无条件地爱他(她)。</p> <p class="ql-block">  通过小猴子与铁丝妈妈、毛绒妈妈相处的实验,我们了解到0-2岁婴幼儿的安全依恋现象,知道做一个平和有爱的母亲如何对孩子做到细心敏感的照料、多元温暖的互动以及适度丰富的刺激。明白3-5岁幼儿的自由与规则,家长应与孩子目光等高,用“手心里的吻”这一技术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我们要重视游戏的力量,觉察孩子的情绪,但应避免过度干预,给孩子发挥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  小学家庭教育要帮助孩子获得良好的自我镜像、帮助孩子发展良好的习惯、帮助孩子在艺体特长上达到准专业水平。万老师用“一群狗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我们要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并鼓励孩子。我特别认同万老师的观点:制定规则是习惯养成的开始,不是结束。我们要用六年的时间帮助孩子养成时间管理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劳动(运动)的习惯。父母给孩子埋下一颗爱的种子,让它慢慢发芽、长大,长成一棵爱的参天大树。&nbsp;&nbsp;&nbsp;在家庭中,家长要么成为孩子的榜样,要么为孩子搭建桥梁。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活成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方式。</p> <p class="ql-block">  15日上午,有幸聆听了来自南昌市红谷滩区的教研员、江西省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委员会常会理事程璐老师的《家校合作中的双向沟通》。她从班级工作的“问题”情境入手,用多个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nbsp;&nbsp;&nbsp;程老师分别从家长角度和教师角度出发,对家校合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和举例分析,引发阵阵思考,遇到问题时,我们应直面问题,从问题出发,问题即“危机”,“危机”即机遇。到底是什么决定了儿童的成长呢?对,是家庭背景、社会地位以及教育获得。</p> <p class="ql-block">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2022年1月1日开始,《家庭教育促进法》予以全面实施。2023年1月19日,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意见》指出,学校要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家长要切实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社会要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为子女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充分理解学校正常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  接着,她用两个案例引入家校合作的沟通策略。程老师多次问到:你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老师和学员的互动中我们逐渐明白,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理解,我们应确立共同的价值观,走向双向沟通。</p> <p class="ql-block">  最后,程老师围绕“家长会的创新模式”展开了分享。从家长会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家长会的转向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地交流。家长会应是“分享会”不是“汇报会”,家长由“参加”转向“参与”。通过聚集家长的智慧,为家校联动赋能,助推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p> <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培训,让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了家校合作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了家校社教育共同体的意义。家校合力共育,教育幸福绵长!今天的培训只是一个起点,今后这项工作的学习、思考、实践将一直在路上。</p>

家校

孩子

家庭教育

家长

老师

合作

家庭

学会

家长会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