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二、用课堂教学实例说明语文教学内容与三种学习项目 <br> 下面以优秀教师(包括钱梦龙、丁有宽、刘金玉、石皇冠等)和普通教师(丁嬿文和薄慧琴)的教学实践,说明语文教学内容,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学习的项目在五个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情况。<br> 例一:丁嬿文和薄慧琴教《小壁虎借尾巴》(小学二年级课文) <br> (一)语文教学内容<br> 语文教材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材,它以单篇课文承载教学内容。根据上述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四类知识,其教学内容可以举例说明如下: <br> 1. 课文内容(含作者情感、价值观)知识。在动物知识方面,课文介绍了壁虎、蛇、鱼、牛、燕子五种动物的名称和行为或习性:壁虎捉蚊子、蛇咬壁虎尾巴;鱼、牛、燕子的尾巴各有各的用处;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在情感价值方面,小壁虎没有了尾巴,感到难看;向别人借东西,语言有礼貌;借不到尾巴,感到难过;知道自己长出新尾巴,很高兴。<br> 2. 拼音、字、词、句等知识。课文包含12个生字(壁 尾 墙 蚊 蛇 断等),16个词(壁虎 尾巴 墙角 蚊子 挣断等以及相关注音);三个相同句式 :“谁——看见——谁(什么)——在哪里——怎么样——干什么”。<br> 3. 文章标题、体裁、结构、表达技巧等知识。体裁——童话故事;段落——三个结构相同的段落;故事结构:事情的起因——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经过——小壁虎向鱼、牛、燕子借尾巴未果;结果——小壁虎爬回家见到妈妈,知道自己长出新尾巴,高兴极了;表达技巧——如拟人的手法,把壁虎、鱼、牛、燕子想象为人;中间三段讲小壁虎“爬呀爬”到三个地点借尾巴,句式相同,三次重复,便于儿童学习与记忆。<br> 4. 与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等有关的知识。作者林颂英,1930年3月生于上海,是我国著名童话作家,上海作家协会会员。<br> 以上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是外在于学生的;下面的知识学习项目、技能训练项目与综合能力学习项目,也就是教学目标,需要转化为内在于学生的知识(会说什么)、技能(会做什么)和综合能力(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br> (二)三种学习项目——教学目标 <br> 1. 知识学习。(1)字词目标:能借助拼音(已有技能)认读12个生字和16个词。<br> (2)与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等有关的知识:在本篇课文中不作为教学内容。<br> 【说明】小学生认读字词的心理过程是在在文字与语音之间建立联系。小学二年级学生一般听别人说到“壁虎 尾巴 墙角 蚊子”等字词,就知道这些字词包含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儿童的语音与客观事物(语义)已经建立了联系,他们只要能读准新词语的语音,借助语音的中介,就能知道词语的意思。低年级儿童在阅读时,通过出声朗读,能提取词语所携带的信息(词义),理解句意。我们将“认读生字新词”这样的项目称为“知识学习项目”,其心理机制是联想。字词作为“知识学习”与课文内容作为“知识学习”不同,前者作为知识学习,是技能学习的第一阶段,其最终结果是技能;后者的最终结果是知识。常用字词在人的一生中将在各种场合无数次反复运用,从而转化为遣词造句的技能或习惯(叶圣陶语)。<br> 2.综合能力学习。此处的综合能力学有两项:<br> (1)指课文的阅读理解学习。【说明】研究表明,二年级儿童已经具备阅读通俗易懂课文的条件。因为影响阅读难度的两个最重要因素,一是字词,二是句法结构。二年级儿童借助口语经验,能满足阅读课文的这两个条件:一是在儿童口语中,绝大多数字词已经有意义;二是在日常交谈中,常用的句子结构图式已经形成;此外,经常听故事的儿童,已经有故事结构图式。所以,在扫除字词障碍之后,二年级儿童借助口语经验,能读懂与《小壁虎借尾巴》类似的课文内容。其结果,一是习得了课文内容知识,能回答课文说了什么;二是进行了综合阅读能力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和内隐的句子图式、文章结构图式知识,读懂课文内容(包含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与价值观)。<br> (2)正确、流利朗读(综合能力训练)。【说明】按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需要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内容知识);运用汉语拼音规则正确大声读音,既需要智慧技能,也需要动作技能;按“句读”规则有节奏朗读,属于智慧技能。所以,二年级学生的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属于综合能力学习。<br> 3. 单项知识技能训练——句子图式训练。“谁——看见——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结构训练(单项知识技能训练)。也可称此种训练为句子图式训练。<br> 【说明】此处的训练方法,如下图所示:是先“举三反一”,即从三个例句得出句子结构模式(即图式): <br>他 看见 /小鱼 摇着尾巴 在河里 游来游去。<br>他 看见 /老黄牛 甩着尾巴 在树下 吃草。<br>他 看见 /燕子 摆着尾巴 在空中 飞来飞去。<br>谁 看见 /谁 怎么样 在那里 干什么<br><p> 然后,“举一反三”,要求学生依据这个结构模式,造出新的句子。如“我看见/许多小朋友 在操场上 手牵手 做游戏”;“我发现/警察 在马路上 用双手 指挥 交通”。如果小学语文教材像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丁有宽所编的教材那样,教给一年级儿童“四素句”句式(即“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干什么”句式),那么二年级儿童学习“谁+看见+ 谁+ 怎么样+ 在那里+干什么”句式就合乎句子结构图式训练理论了。</p></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