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土山湾博物馆

海纳

<p class="ql-block">在上海众多的博物馆中,“土山湾博物馆”是一个规模虽然很小,但却值得一看的“精品”。一个小小的博物馆不仅珍藏着曾三次在世博会参展,又历经百年、横跨美欧亚三大洲才回到“故乡”的珍贵牌楼,而且蕴藏着丰富的鲜为人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镇馆之宝中国牌楼</b></p> <p class="ql-block">走进“土三湾博物馆”大门,迎面就可以看到明亮的展厅里有一座雄伟漂亮的中国牌楼,它是由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木工部主任葛承亮带领数十名孤儿,历时一年多于1912年雕刻而成,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刻精美的木牌楼曾参加过1915年、1933年和1939年三届世博会,并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获最高奖“甲等大奖章”。</p> <p class="ql-block">巧夺天工的木牌楼难免受人觊觎,1939年纽约世博会后,“中国牌楼”几经转手部分雕刻构件被出售。1985年,一位北欧建筑师抢救出剩余的土山湾牌楼构件运抵瑞典。面对残缺破损的数千构件,数位古建筑专家和四五十位能工巧匠,经过7个多月的精心修复,采用与原材质相同的柚木,还原了中国木构建筑精巧细致的艺术韵味。直到2009年6月,历经近百年、横跨美欧亚三大洲的珍贵牌楼才终于回到了“故乡”上海土山湾。</p> <p class="ql-block">牌楼是一种有柱子的门型建筑物,旧时常见于路口或要道,多为装饰。传统的牌楼多以石或木石混合居多,而这座土山湾木雕牌楼的雕刻细节远胜于一般的石牌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牌楼为四柱三间楼阁式,六挑斗拱庑殿顶,十个狮形抱鼓石做基座,每个大狮子身上和腹部各有两个小狮子,牌楼的柱和梁枋上布满了各种图案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牌楼前后各有一块牌匾,每面四个镀金大字,苍劲有力。牌匾的正面刻有“功昭日月”,背面为“德並山河”,上下饰有龙纹,左右则是凤凰纹饰。柱上蟠龙吐火纳珠,基座狮子憨态可掬,屋脊双龙戏珠,外侧鱼饰低首抬尾,佑护免灾。门楣上还雕刻着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等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p> <p class="ql-block">整个“中国牌楼”,工艺上既继承了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技法,又渗入了当时土山湾正在传授的西方透视学原理,集中体现了中西雕塑艺术和审美理念的完美结合。它是土山湾艺术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大型木雕工艺品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百年历史——艺术摇篮</b></p> <p class="ql-block">1864年,天主教上海耶稣会在土山湾建立了孤儿院,在抚养孤儿之余,创办了工艺品厂,内设绘画、木器、印刷、铜器等部。先后有近万名像小三毛一样孤苦伶仃的孤儿被收养在土山湾,每天虽是两干一稀的伙食,却得以在读书的同时学习生存技能。</p> <p class="ql-block">这些孤儿拿着画笔、凿子、起 子、刨子…学习油画、水彩画、雕刻、雕塑、印刷、木工、中西家具制作、金属制品等技能,不仅掌握了赖以生存的技能,有的还成为艺术大师。</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先后培养出如美术教育家周湘,摄影家安敬斋,画家徐咏青、张聿光,建筑师潘克恭,印刷师邱子昂,雕塑家张充仁,木雕大师徐宝庆等大师,还创造了不少新工艺、新技术,如彩色石印机、彩色玻璃、以及远近闻名遐迩的“海派”黄杨木雕等。堪称人才培养的摇篮,职业教育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还珍藏了许多珍贵的工艺美术制品以及画作。</p> <p class="ql-block">土山湾博物馆就建在孤儿院原址上,以实物、文献和历史图片为主,配以多媒体手段,再现了这段几乎已经被遗忘的历史,展示了土山湾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影响和地位。可以说“土山湾”是上海乃至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是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段难忘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