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探春访石刻

潇潇清凝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出差安岳。昨日重庆下了一天的雨,今天雨后初晴,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恰好我的去处是在乡村里,正是探春寻芳的好时机。</p> <p class="ql-block">  正值仲春,桃李齐芳,一路行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几株果树,处</span>处桃红李白,间或夹杂几株晚开的樱桃花,雪白的梨花。</p> <p class="ql-block">  李花花朵小巧,花心处晕出几分浅绿来,色泽清雅,姿态秀丽,有一种含羞带怯的美丽。</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蓝天白云映衬下,阳光中的李花也有了灿烂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杨万里诗云:“行穿锦巷入雪巷, 看尽桃花到李花。”虽然桃花早于李花,然则也并没算开尽,这疏枝横斜的,倒有几分梅花的意态。</p> <p class="ql-block">行香子·树绕村庄</p><p class="ql-block">宋·秦观</p><p class="ql-block">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p><p class="ql-block">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p><p class="ql-block">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p><p class="ql-block">偶然乘兴,步过东冈。</p><p class="ql-block">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p><p class="ql-block">这首词恰似我眼前风光啊!</p> <p class="ql-block">瞧:村屋侧畔桃花红,</p> <p class="ql-block">流水桥边菜花黄。</p> <p class="ql-block">这花枝交错的春天,让人不得不爱。</p> <p class="ql-block">  然则安岳并非只有这明媚的春光可赏,安岳旁边的大足石刻赫赫有名,而安岳石刻也别有意趣。安岳石刻有“上承云冈,下启大足”之称,实则与大足石刻基本为同一时期,其精美各有千秋,但因其地方分散,维护艰难,开发不足,还不太为游客所知,这是我此行的一大目标呢,办完事就直奔而去。</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孔雀洞,寻路到此却见铁门紧闭,铁将军把门,内里几条狗大声咆哮,甚为疑惑。过一会旁边村屋来一老人,问我们是否参观,才开门让我们进去,又给我们介绍。原来这里并不是正式开放的景点,好在已经作为文物予以保护了,这位老人就是照管这些文物的,絮絮叨叨地跟我们诉说孔雀洞的兴衰。</p><p class="ql-block"> 孔雀洞重点就是这组北宋时期的孔雀明王的造像,龛正中刻一只孔雀,头略侧向左边,愈加生动。上面趺坐着四臂孔雀明王,头戴化佛宝冠,胸饰璎珞,左手执莲花,左下手捧蟠桃,右手有点损毁,右下手托贝叶经。造像雄雌莫辨,正符合佛母金刚的身份,相比大足石刻的孔雀明王,这组造像更加精美大气。</p> <p class="ql-block">孔雀背上的花纹雕刻细致,美感极好。</p> <p class="ql-block">  旁边残留的佛头、柱石,述说着孔雀洞千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根据老人介绍,我们爬上孔雀洞后山顶上,这里原是一座寺庙,现已荒弃了,从供奉的神像看,也是佛释道三合一的庙观,这在中国底层信仰中极为常见。内有一唐代高台座经目石塔,为八角形,高15米,共3层,上有浮雕小佛像24尊,原本刻有经书,现已风化难见。这座塔古朴秀丽,基本完好。而寺前的空地上却搭了一个牛棚,几头牛在里面哞哞声叫,又有一条狗被栓在一边,见人来就信信而吠,让人哭笑不得。不由感叹文物保护实在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  茗山寺,创于唐元和年间而盛于北宋,现存造像多为北宋时期所刻。现在新修的茗山寺山门,说实话建筑太丑,惨不忍睹。于是我只拍了山门局部,赵朴初题字的“茗山寺”。</p> <p class="ql-block">  茗山寺坐落于一座名为虎头岩的山上,这是茗山寺原来的建筑,虽显破旧,却颇有美感,有着川蜀建筑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入内有些散放的造像,一眼望去可知年代不一,没多少可看。原来石刻精华并不在此,须出寺门,绕道虎头岩下。</p> <p class="ql-block">  山崖小路旁有一座依山伸出的亭式建筑,前面是木栅栏门,贴上去才看到里面是两尊菩萨坐像,我把手机伸进栅栏门,拍下这张照片。这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立像龛。文殊、普贤是华严三圣中的两位胁侍菩萨,分别以智慧和大行辅佐着主尊毗卢佛。这两尊造像身穿通肩衣,胸饰璎珞,头戴化佛花冠,与大足石刻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因为石质原因,经千年风化出如波浪纹理的条纹,却又无损佛像的美。</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主佛毗卢佛龛,此龛凿于虎头山虎额“王”字部位,造像高6.3米,应该是茗山寺最高的一座造像。毗卢佛头上的三层宝冠雕刻的精细完美,双手结内缚印,腕上的袈裟飘逸;从这个角度看去,他微闭双眸、嘴角含笑,似乎胸藏大千,智慧而慈悲地望着世间人事。</p> <p class="ql-block">  这座文殊菩萨立像很有观赏性,你看他头上的五叶佛冠雕刻非常精美,衣服为右袒式,故而袈裟偏于左边,左手托经书外伸1.5米,书和手的重量上千斤,历经千年不毁,全靠高2.2米的垂地袈裟支撑,然袈裟造型却轻盈柔和,丝毫不觉累赘。大足石刻亦有类似雕刻手法,但我以为这座像更具美感。可惜袒露的右手有所损坏,他身右的石龛有明显裂纹,可能是地震遗迹,上面的小佛龛风化严重,只余影影绰绰的身形,让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这个龛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的坐像龛。 观音菩萨头戴高花冠,冠中刻一阿弥陀佛立像,身着双领下垂大衣、披云肩、饰项圆、手镯、双手置腹前,五指并拢,捧一经箧,趺坐于仰莲台上,似乎在阐释教义,气度慑人。大势至菩萨面相丰圆,头戴高花冠,冠中刻一宝塔,他双手置腹前捧一钵,仿佛盛满了解救人间苦难的甘露。</p> <p class="ql-block">  这些造像历经千年依旧美得不可方物,岁月的痕迹在造像的肌体上留下了层层叠叠的波浪纹,仿佛给古老的石刻带来一种现代派的美感,这大约是茗山寺石刻最特别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一个佛道合龛,此龛是明、清造像龛,是佛教的毗卢佛(左侧)与道教的东岳大帝(右侧)。毗卢佛结跏趺坐,施智拳印,头戴花冠,形象生动;东岳大帝则双腿垂坐,头戴纯阳巾,整体造型则略显呆板,尤其面部表情的雕刻明显不同于毗卢佛。根据东岳大帝像旁边的“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改刻题记,可知东岳大帝像是在晚清时才刻成,原先应该也是一尊佛像。</p><p class="ql-block"> 茗山寺尚有几组佛像在维护过程中,无法观赏,有点遗憾。</p> <p class="ql-block">  华严洞石窟位于安岳石羊镇箱盖山悬崖峭壁上,有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p><p class="ql-block"> 华严洞正壁是坐高5.2米的华严三圣像,中间是毗卢遮那佛趺坐于莲台上,左右则是文殊、普贤两菩萨,分别盘腿安坐于青狮、白象的背上。</p> <p class="ql-block">  在华严三圣造像的左右两边石壁上分别雕刻有五尊通高4.1米的菩萨,我以为这是华严洞的精髓所在。这十尊造像表情不同,姿态各异,但是都极其精美,花冠、璎珞雕刻细致,衣服纹理柔美飘逸,手脚肌理丰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这十尊造像的着装明显是北宋风格,然而人物面部刻画都鼻梁挺直,鼻尖微前垂,带有一点异族美感。</p> <p class="ql-block">  我最爱这座造像,花冠高耸,轻搭头纱,纱巾上花纹依稀。他(她)的面部极其柔美,鼻梁挺直,鼻若悬胆,眉细眼长,唇含樱桃,脸颊丰润,身姿曼妙,楚楚动人,仿佛随时可能走下佛龛来。</p> <p class="ql-block">  华严洞右侧,是大般若洞,开凿于南宋,为三教合一的大型石窟造像遗址。洞中正壁刻一佛二菩萨,两廊分三层,下层列十八罗汉,中间是廿四诸天,上层塑十童子,在正中佛像后壁,有两龛李耳和孔丘的浮雕塑像,真是中国特色。</p> <p class="ql-block">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实际上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观音堂的总称,这里曾是四川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这是我本次参观的最后一处洞窟,也是令我惊艳的一处洞窟。进门便是毗卢洞,雕刻着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它刻画了柳本尊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两侧还刻有神态威严的执斧、仗剑的护法金刚,令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  然雕刻手法的确高超,这是初初的柳本尊,虽慈眉善目,然世俗气息明显,与成佛之后的柳本尊区别明显,而柳本尊手中垂帛仿佛可以随风飘荡。</p> <p class="ql-block">  这尊造像位于石窟下层,这一层都是柳本尊世俗生活中的人物,故而我猜测是柳本尊家人,看其雕刻手法也非常出色,眼目微垂,神色安宁,右手执巾捧书,一心向佛之意显然。</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毗卢洞石刻中的千佛洞,正中应该是毗卢佛,左右分列文殊与普贤。</p><p class="ql-block"> 这是正中的毗卢佛,头顶为肉髻,面部线条柔和,神情慈悲安宁,极具美感。左手掌心向上平放腿上,可惜右手有所损坏,不知是什么姿势。</p> <p class="ql-block">  这是毗卢佛右边的菩萨,应该是文殊,因为他(她)虽未骑青狮,雕刻精美的花冠正中却有狮头装饰。与毗卢佛的雕刻手法如出一辙,亦是面容柔美,表情慈悲。</p> <p class="ql-block">  千佛洞两边的石壁上,是排列整齐的一个个小小的佛龛,这些小龛其实也是千佛洞的精髓所在。虽然有所损坏,仔细看去可见每尊菩萨形态各异,表情生动有趣,具体数目有没有一千不知道,然则其匠心独运确实难得。</p> <p class="ql-block"> 观音堂在一处突出的山岩上,离地大约一米,故而拜观音须仰望,自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龛中大小佛像、一应装饰尽皆精美,还可以看出鎏金贴彩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惊艳的是观音堂的这尊紫竹观音造像,她高3米,悬坐于凸露的峭岩石窟之中。背倚紫竹,旁置净瓶,繁复精美的花冠上,金箔依然暗暗闪光。身上的短袖薄裟衣纹垂坠自然,璎珞似随身而泻的金色瀑布,网坠于胸腹;尤其右边的璎珞搭在披帛上,璎珞的垂坠感与披帛的飘逸合而为一,却又丝丝分明,令人惊叹。下身长裙轻逸,紧贴于腰腿之间,衣袂飘飘,富于动感。她坐在一张蒲葵叶上,上身微侧;左手抚撑叶面,右手轻置膝上;一双秀丽的赤脚,左脚悬于莲台,轻踏花蕊,右腿则弯曲上翘,脚踏葵叶。娥眉上竖,凤眼下垂,直鼻微隆,朱唇略闭,意态闲适。她是西方世界里超凡脱俗的观音,却又如一位丰姿绰约的妙龄女郎自在闲坐于香闺。出尘与世俗,端庄与妩媚,在这里奇妙地融为一体。这座造像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保存之完好如有神佑,或许可称石刻艺术登峰造极之作。</p> <p class="ql-block">  安岳还有不少石刻,一天的时间是走不完的,然所见之处已经令我赞叹不已。安岳仲春的美景,精美的石刻,都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