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最美旅行)走进五岳岱宗泰山

Pleasure turns into poetry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智者乐水,忍者乐山”这是孔子说的,当我走进山东,其实哪里都可以不去,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放过泰山,考察完兰山区,我和大家并开始朝着泰山进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泰山古称岱宗,总面积426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545米。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泰山。泰山最早于&lt;&lt;诗经&gt;&gt;,“泰”,他指的是超大,通畅,安宁。泰山渐渐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东边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西边是渊源流长的黄河,前往瞻仰孔子故里,背靠着泉城济南,以傲立挺拔之势雄踞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而称誉古今,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他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设为江山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象征。其实走进了泰山就等于走进了历史,几千年以来,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对泰山仰慕之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约在五,六万年前,人们已经开始对对泰山极其崇拜,根据文献记载,秦汉以前就有72位君王到过泰山,济告天下。像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康熙,乾隆等众多帝王到过泰山封禅祭告天下。公元四世纪中叶,佛教早已传入泰山,那里有数不尽看不见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泰山光古建筑群就有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有2000多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而这次攀登泰山其实已经是第三次,虽然我没有古人的超脱和睿智,有无法发现泰山的主要体现的儒家文化,背面的道家文化,而整个泰山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但是可以这样说,由于季节经历方式的不同,所以每次登太上的感觉也不一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一次登泰山是2003年的国庆节,当时一起去的是有20多人,上山的时候爬累了,于是乘坐索道而上,下山的时候是徒步下来,虽然靠着杨朔“泰山极顶”指点,所以对于一些主要的阴盛古迹比较关注,但是由于忙着追赶队伍,所以总感觉有些慌慌张张。因为以前主要是在在外读书求学,所以在那些大城市冒充了几年的城里人,几乎没有见过什么世面,所以看到的什么都觉得很稀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次登泰山是2011年的深秋时,当时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都乘坐的是索道,受到确实速度快,只隔了几十分钟就到了南天门,除了玉皇顶上的那几座庙以外,途中经过了好多景点都错过,也许是不适应季节,或者是攀登泰山的方式不对,那是不但没有感受到由泰山应有的感觉,而且对以前泰山美好的记忆,在心中大打折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虽然这一次人比较多,但是我一个人提出徒步攀登泰山,虽然有少数人望而却步,但是我和大多数人还是登上去了,然后乘坐索道下来。因为这一次自己选择程度比较大,时间安排上也相对宽裕,所以上山的时候,对沿途见到的每一个景点,我基本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下山的时候,虽然凭借索道交通工具下山,但其实从不同观察的角度,我对整个泰山做了全景式的游览,总算把整个泰山看彻底,也感受到了泰山真正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古登泰山,只有三条路,原来的东路已经损坏,也就是现在的红门楼,也就是中路,这条路从红门开始,至于石阶共有6566级石阶,迎头看到了很多古色古香的寺庙,斑驳苍穹的碑刻,傲然挺立的古树,绚丽多彩的历史传说,这都是泰山旅游登山的精华所在,也是最能体现泰山的雄伟壮观。从西路(天外村路),从天外村乘车而上,只用一个小时就到达了中天门,与东路汇合,不但可以乘坐索道,也可以徒步攀登到十八盘,经过中天门,到达泰山的山顶。其实除了这两条传统道路之外,还有新开辟的路过泰山西门的桃花源路,和经过泰山东门的后石坞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诚如像读于一件文学作品,他会有一千个读者,也就一千个哈姆雷特。登泰山,其实同样也有一千位登山者,所以自然会产生一千种感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是圣人孔子的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是诗圣杜甫登泰山之后的感觉。有人总结过泰山素以壮美雄奇著称,表现雄,奇,险秀,奥,幽等等千奇百变的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随着时间推移,也许是见识多了,自从有了一些阅历的缘故,我发现看泰山也有一些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他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走进泰山也就等于翻开了一部历史文化经典,整个泰山,这上下五千年,情情过后,让人感觉写满了各式各样的历史的文化符号。那书就静静的摆在那里,至于是否你能读进去,能读懂多少?能了解多少?那就要靠各自的造化和修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走过南天门,天上的险峻的天街,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空旷之地,我抬起头进去望,崇山峻岭起伏不断,绝壁与刀削万刃。在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大观峰前,它又称“弥高岩”,上面雕刻有唐玄宗的&lt;&lt;纪泰山铭&gt;&gt;,又称为“摩崖碑”,主要写唐玄宗封泰山,歌颂公德的记事碑,上面的序言,铭文及额款共1008字,将封禅的原因,目的,过程,场面等一一详细的记录,那种改革锐意进取的精神,奋发向上的雄心壮志全部跳跃在崖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铭文的西边是云雾长期聚集的云峰,身份上面有康熙提写的“云峰”两个大字,下面雕刻乾隆诗刻&lt;&lt;夜宿岱顶作&gt;二首,跟大观峰一样,山峰上原有很多这样的碑刻被损坏,虽然这样,但是仍然有“天地茫茫,五岳之宗,赤壁丹崕,呼吸宇宙,置身罗汉等众多书法雕刻悬挂在高峰之上。唐代的刘仁厚,宋代的赵明诚,元代的徐世隆等历史名流的题刻,那些字清晰可见,而且字体比较大,即使站在一定的距离去,用肉眼也能看清楚,主要是由于这些字体大,笔法极其怪异,而且难数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当我每次走到这些巨作摩崖前,我都会屏气凝神,仔细的看一看,摸一摸,并且拍下照片留存,可以说留下了历史的瞬间。其实从表面看,无论他有多么雄伟磅礴,其实都是山石堆积和文字的堆积,但是心中如果仔细的想一想,在这茫茫的宇宙中,它们何尝又不是历史的缩影和现实的再现?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伟大的追求和崇高的信仰,都希望置身于九霄之外,自由的呼吸宇宙,能够再生在世有所作为,创造一番轰轰隆隆的事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但是在这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作为一个有性的个人生命体,人面对这样的高山,庞大的宇宙空间,又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是何等的普通渺小?难怪唐代诗人陈子昂感叹。“念天地之悠悠,独炝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历史永远是人民创造的,而历史经历了风风雨雨,也是有选择的取舍,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思考,所以都能走进历史,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写进历史史册,在历史的长河 中人只能是匆匆而过的过客和历史的影子。竟然已经登上了泰山,所以就无法躲过那六千个石阶,而我说的六千个石阶,其实选择红门那条是最经典的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事实上开始攀登的时候,大多人选择的是天外村那条路线。而选择走这条路,虽然不可避免的要错过一些有名的景点,但最终还是要攀爬中天门之前那三千多个台阶。可以说还是有一部分人望而却步,登山,登山,尤其是在中秋到来,你来到泰山,如果不真正的攀登,你根本无法体验到登山,也没有亲自感受那一层一层逐渐攀升的石阶,其实就像运动员没有参加过热血澎湃赛场,战士没有走进过枪林弹雨的战场,演员没有扮演过各种有个性的角色,所以这一切你感觉都是无趣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登个泰山的人都知道,整座泰山,可以说是最险峻陡峭,极其消耗体力,很难攀登的可能就是通往南天门的十八盘,判断那一段路的时候,无论你的身体有多么强劲,但是你难以一鼓作气爬上。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爬一段,休息一会,深呼吸,再仔细的观察,在石阶两侧的护栏上,在某一个地方,哪一段路是光滑油亮。可以仔细的想一想,泰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沾满了攀登者的汗水和指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石阶陡峭漫长,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满了各种身份不一,来自中外的游客,在这里有耄耆老者,有青春飞扬的俊男靓女,有不懂世事的孩童;有执着刚强的挑夫,有高官厚禄的权臣,有风采文雅的学者,有节衣缩食的普通职员,有财大气粗的商人;有坚贞如一的朝觐者,有虔诚拜佛的香客</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里的人常说,“都想骑马坐轿搁人抬,谁敢挑挑担担命该然?”其实从历朝历代看,这世间不但有骑马乘车,也有挑担,小小的天地大人生,几千级石阶,其实也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无论静静攀爬在那漫长石阶的人,每个人来的地方不同,各自有自己的身价和出身,但是英雄不问出身,他们都以自己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圆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这就是我秋季时攀登泰山记忆最深刻,攀山最有体验的一次,我感觉这次秋季攀登山收获极大,虽然前前后后攀登了三次泰山,但是我感觉泰山不仅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历史书籍,而且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看个千百次也不讨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楚天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