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前言</span></p><p class="ql-block">四月二十一日,常德市一中534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林伯渠故居和丁玲故居进行研学活动,踏访革命先烈的足迹,回温曾经那段峥嵘岁月。</p><p class="ql-block">一份家国情怀构成一种民族气质,一份民族记忆构成一种文化基因。先辈们那份赤诚的爱国情怀,唤醒了我们心中的共同情感,由此连接着过去,且烛照着未来。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烈士们浴火奋战的艰辛,理解了如今美好生活的不易。而身为伯渠班的一名学生,我们更是立下志向,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报效祖国,立志成才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回溯漫漫历史,沐浴先贤清辉</span></p><p class="ql-block">“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已是暮春时节,树木已葳蕤盛茂,落英阑珊缀在其间。从繁忙紧张的学业生活中抽离出来,伯渠班的学子们感受着春日的阳光,踏上了红色研学之旅,探访红色文化的孕育地----临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大巴车上,少年们雀跃着前行。我们谈天说地,脸上浮现出清朗的笑容,意气风发,蕴含着无限希望。怀揣着了解红色文化的热情和对先辈们的崇敬之心,我们去奔赴,去探索,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一站——林伯渠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临澧,并前往林伯渠广场进行祭拜仪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追念——祭奠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林伯渠,原名林祖涵,1886年3月20日生于湖南临澧。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早年加入同盟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他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那座林伯渠先生的雕塑面带慈爱而又目光坚毅,凝望着慕名前来的孩子们。在他的眼神中,我们仿佛得以重见那位伏案窗边读书的少年,得以重见那位端坐大会席上肃穆的伟大领导人,得以重见走过大草地爬过大雪山的伟人的雄姿,得以重见开国大典上慷慨陈词的白发老人。</p> <p class="ql-block">立于广场,面向雕像。林伯渠先生一手拄着拐杖,面容凝重,似乎随时都准备着振臂高呼。他的目光所及,是临澧秀美的山水风光,是中国辽阔无垠的大好河山。烈日当空,我们却忘记了炎热,走进了那个沉疴累累,昏暗无光的时代,看见了先辈四处奔走,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p> <p class="ql-block">随着哀乐的缓缓响起,我们进行了献花仪式并鞠躬默哀,以表达我们对林伯渠先生深深的敬意和永远的追忆。</p> <p class="ql-block">随后,是教师代表王盟老师和学生代表534班尤方琪同学发言。在发言中,王盟老师抒发了对临澧故土的热爱之情和成长于这片红色沃土的自豪之情。而尤方琪同学则深刻挖掘林伯渠精神的内涵,深入思考新时代青年学习目的与人生意义的关系,呼吁一中学子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向伟大先辈的高度进发。</p> <p class="ql-block">接着,周宇校长和傅绍斌校长向534班授予“伯渠班牌匾,534班长贾林翰和团支书陈彤代表班级接受牌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回忆----参观故居与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在祭拜仪式结束后,我们进入了林伯渠先生的故居,开始参观简陋的屋舍。迈过故居的大门坎,便见大院中央顶部一方敞亮的露台,细细地撒下些阳光来,照得院里的戴着小黄帽的学生们如鱼儿穿梭,厅中的盆栽仍勃勃生机肆意开放。似乎此时的寂静林家古院也透过深邃历史时光,重新换发出生的气息,半个世纪早已无人居住的旧址,在此时似乎又鲜活生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闭上眼,想象着先生曾在这地板上吱吱呀呀地走着,在那书桌前就着油灯作出过多少毅然的决定。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甚至有些破败的小屋,林伯渠先生曾在里面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写下了多少振聋发聩的文字,发出过多少慷慨激昂的声音。同学们缓慢而安静地走在这木板上,也不知是不想唤醒这厚重的历史,还是不愿吵醒这安眠的英灵。</p> <p class="ql-block">拐个弯,到了纪念馆。墙上大大小小地陈列着林伯渠先生的生平。先生一生为革命奋战,与中国共同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学们深深抚摸着那些文字,仿佛想通过那些陈迹,走进那段历史,走进那段辛酸而峥嵘的岁月。从先生的雕塑开始,看他的手稿,品他的经历,直到最后,以病逝而终,少年们仿佛经历了一段人生。但是少年们啊,林伯渠先生的人生画下了句点,但你们的人生还很长,中国梦的道路还很长。</p> <p class="ql-block">上午的研学活动暂告一段落,同学们回到车上,准备与味蕾来一场邂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第二站——丁玲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在短暂的午餐时间过去后,我们又驱车前往丁玲故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伯渠小道——两位伟人的精神纽带</span></p> <p class="ql-block">驱车前往丁玲故居的路上,研学老师告诉我们这条道路的名称叫做伯渠小道。历史总是有惊人的巧合,临澧这一方小小的土地,以它的山灵水秀,竟同时滋养出了中国历史上如此掷地有声的两位伟人。这条伯渠小道,一头连着开国元勋林伯渠故居,一头连着文学巨匠丁玲故居,流淌着红色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驶于这条平凡而不凡的小道上,我们感受着历史的重量,寻找与伟人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丁玲故居——文学巨匠的精神栖居</span></p> <p class="ql-block">“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这是毛泽东亲笔为丁玲所题之词,而这也说明了丁玲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丁玲的一生无不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这句话。她投身于革命文学之间,以文学艺术展现党与人民共同奋战的图景,又以笔为枪,用文字撕碎旧时代对女性的偏见,热烈地追求新时代女性的自由。走进她的故居,一张张手稿,一本本书籍,我们仿佛走进了多年前,那位独立自强的女性伏案于桌前,肩膀奋力地耸动。而我们站着多年后回望,依旧为那份决心与刚烈所震撼。</p><p class="ql-block">至此,我们的研学之旅告一段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回望来时路——同学感悟</span></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名一中学子,我们也应当为我们有如此优秀的校友,前辈,感到无比的自豪和荣耀。但在感受着这一份荣光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作为一名伯渠班的学子,我们应以林伯渠先生为榜样,要做林伯渠精神的传承者,做学习林伯渠精神的带头人。</p><p class="ql-block"> ————贾林翰</p><p class="ql-block">过去学习红军历史,就有过这样的疑问:跋涉漫漫长征路、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那些岁月里,红军靠什么挺下去?参观林伯渠先生的故居后,我们终于得以有所了解。在长征和陕甘宁边区建设期间,担任财政部长的正是林老。为保障经济稳定和物质充足,他实施打土豪、筹粮的措施,节省财政开支。长征时他采取的积极筹粮措施,为部队解决了物资之忧,他也因此被称为红军的“移动粮仓”。不愧是“红色理财家”!</p><p class="ql-block"> ————郑滢</p><p class="ql-block">这次的研学路程,收获颇多。作为伯渠班的一员,我将秉持着伯渠精神,在以后的成长路上愈行愈远。像这位优秀的前辈,成为国之栋梁,让自己能够清楚预见的、热切渴望的、真诚追求的、全心争取的目标,自然而然地实现。我和我的同学敢闯,敢拼,不惧岁月漫长。</p><p class="ql-block"> ————曾思颖</p><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林伯渠先生的故居,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林伯渠先生向我们展示了通过努力和智慧可以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同时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道路。我觉得他的精神和影响将激励和鼓舞人们继续追求一个更好、更公正和繁荣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陈柏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展望繁荣当今,赓续吾辈荣光</span></p><p class="ql-block">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谁说历史无言?英雄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言说。谁说时间有界?理想信念的力量总是能够穿越时空的阻隔。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次对英烈事迹的回眸,都是信念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这次红色旅途中,我们探访伟人故居,铭记英雄,受其感召,砥砺前行。如今,新时期的勇猛精进图景令我们怦然心动,历史的接力棒也已然交给了我们。愿伯渠学子,一中学子和所有时代青年都能于先辈的清辉沐浴之下,不负时代使命,赓续吾辈荣光!</p> <p class="ql-block"> 主要撰稿人:邹晓文</p><p class="ql-block"> 修改:陈彤,璩培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