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参观了位于建国门附近的中国海关博物馆。这座国家级行业博物馆,2010年动工兴建,2014年正式向社会开放,具有海关文物收藏保护、海关文化展示交流、海关历史研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博物馆,首先看到十分醒目的海关关徽。</p> <p class="ql-block"> 中国海关的关徽由商神手杖与金色钥匙组合而成。商神手杖出自古希腊神话,商人赫尔墨斯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拿着手杖做买卖带来财富和生意兴隆,故被人们称为商神,并成为商人和贸易的保护神,其手持的盘蛇权杖即商神手杖是国际公认的贸易象征,权杖两侧的蛇头意为公平、公正。而金钥匙的思路来自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在1950年5月1日检阅劳动大军时发表的讲话“我们已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袋子里,而不是如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袋子里…”。1951年时任海关总署财务处长的陈铁保将商神手杖和金钥匙交叉设计在一起,商神手杖代表国际贸易,金钥匙寓意国门锁钥,象征为祖国把关。钥匙上的三齿分别代表新中国成立之初确定的海关三大任务:监管、征税、查私。中国海关关徽于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并开始使用。“文革”时期,关徽被批判为“封资修”、“崇洋媚外”的典型,停用近20年,直到1985年才正式恢复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遗憾的是有关中国海关关徽的来由和含义在展览中没有任何体现。我是询问了工作人员和上网查询才了解清楚。</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基本陈列位于主展区一、二层,包括千秋古关、近代海关和现代海关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b> 第一部分 千秋古关</b></p> <p class="ql-block"> “关”字瓦当</p><p class="ql-block"> 为西汉时函谷关门楼所用的瓦当。函谷关是古代丝绸之路东起点的第一道门户。它建于战国初期,旧城关在河南灵宝县城东北,因在谷中深险日函而得名,号称天险,为出入关中的门户。西汉中期,函谷关被迁至河南新安。</p> <p class="ql-block"> 青花开光花卉纹盘</p><p class="ql-block"> 外销陶瓷器皿,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证物。</p> <p class="ql-block"><b> 第二部分 近代海关</b></p> <p class="ql-block"> “厦门常关”石碑</p><p class="ql-block"> 1913年,石码常关归厦门关税务司署管理,并建造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办公楼。1989年,此石碑在该办公楼遗址出土,推断为该楼界碑。</p> <p class="ql-block"> “潮海关”石碑</p><p class="ql-block"> 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将潮州列为通商口岸。1860年1月,在广东筹办新式海关过程中,咸丰皇帝准予美国先行开市;7月潮海关于汕头妈屿岛正式开关。此石碑系2002年汕头海关征集,为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的界碑。</p> <p class="ql-block"> “津海新关”匾</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津海新关办公楼竣工,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应邀题写“津海新关”四个大字,制成此匾额。</p> <p class="ql-block"> 近代海关报关厅复原场景</p><p class="ql-block"> 晚清时期的海关报关大厅,商人或洋行在此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纳税等海关手续。</p> <p class="ql-block"> 海关职员合影,其中第一排多为洋员,华员则位于后三排,反映出近代海关华、洋职员身份、待遇的不平等。</p> <p class="ql-block"> 旋转式印章架(英国制造)</p><p class="ql-block"> 此印章可同时挂10枚印章,旋转选取所需印章,使用方便。近代海关多用于报关大厅办理报关手续。</p> <p class="ql-block"> 财政部护照</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运输军事物资须凭上级部门颁发的护照(即国内通行证)向海关报关。财政部关务署系总税务司署直接上级机构。</p> <p class="ql-block"> 大龙邮票</p><p class="ql-block"> 我国历史上第一套邮票,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驻上海的造册处承印发行,集邮界称其为“大龙邮票”。该邮票曾被国际邮政局长协会列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的邮票之一。</p><p class="ql-block"> 大龙邮票发行后,海关邮政设计发行了第二套邮票,集邮界称其为“小龙邮票”。1897年,海关将原拟用于贴在报关单上的收费凭证(即印花税票,后被称为红印花票)改作邮票。</p> <p class="ql-block"> 琼海关“1893”石碑</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琼海在海南岛临高角海边建造灯塔,此为建塔划地时所立的界碑。2000年4月在灯塔附近出土。2002年临高灯塔被世界航标学会认定为“世界100座历史文物灯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 粤海关乐器</p><p class="ql-block"> 粤海关乐队使用过的萨克斯、长笛、单簧管、小号等乐器。解放后作价变卖给海关关员,筹建中国海关博物馆时关员无偿地捐赠出来。</p> <p class="ql-block"><b> 第三部分 新中国海关</b></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海关是1949年10月25日正式成立的。 "中国海关"四字由周恩来总理题字,新中国海关的诞生标志着彻底结束了由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长达90年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海关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海关总署正式成立及颁布海关总署第一号通令是新中国海关正式成立的最主要标志。新中国首任海关总署署长是孔原。</p> <p class="ql-block"> 周总理于1950年1月为新中国第一个海关正式刊物“人民海关”题名。该刊物于1989年改刊名为“中国海关”,使用的是周总理的题字。</p><p class="ql-block"> 令参观者不解的是:周总理题写的“中国海关”和“人民海关”,均未在展览中加以说明。</p> <p class="ql-block"> 孔子鸟是一种白垩纪的古鸟类,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拥有无齿角质喙部的鸟类。这是中国海关的缉私成果。</p> <p class="ql-block"> 齐白石“山水画”折扇</p><p class="ql-block"> 齐白石(1864-1957年),近现代国画大师,画技一流,其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这件“山水画”折扇以中锋绘山村水岸、远峰近树,再罩以赭石,画面更显笔墨滋润,色彩明快,造型简练,意境朴实。</p><p class="ql-block"> 这是20世纪70年代上海海关查获的走私文物。</p> <p class="ql-block"> 吴昌硕“墨梅图”折扇</p><p class="ql-block"> 吴昌硕(1844-1927),浙江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冷印社首任社长,“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这是20世纪70年代查获的走私文物。</p> <p class="ql-block"> 张大千“山水画”</p><p class="ql-block"> 张大千(1899-1983),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这件水墨纸本的立轴创作于1946年,作品山高水长,林密情幽,是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画的作品。横约40厘米,纵120厘米,是20世纪70年代查获的走私文物。</p> <p class="ql-block"> 溥心畬</p><p class="ql-block"> 溥心畬(1896-1963),原名爱新觉罗·溥儒,为清恭亲王奕䜣之孙,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于书画、诗文皆有成就。绘画擅长山水、人物、花卉,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此件纸本设色山水图绘苍翠秋山,画面中段有高士独行于山路之上,意趣盎然,横130厘米,纵44厘米。这是20世纪70年代查获的走私文物。</p> <p class="ql-block"> 东北虎虎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珊瑚</p><p class="ql-block"> 红珊瑚由生长在温暖海域的珊瑚虫堆积而成,因生产缓慢,质地莹润,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又被列为佛教七宝之一。这是中国海关缉私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群仙贺寿”象牙雕</p><p class="ql-block"> 由整根象牙雕刻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吕洞宾等八仙、众罗汉以及寿星等群仙贺寿的场景,长约110厘米。这是中国海关缉私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中国海关“关服”集萃</p> <p class="ql-block"> 国强则关兴,国弱则关衰。三千年世事变幻,百余载风雨沧桑,七十年开拓进取。中国海关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