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生活了六年的中宁县东华公社红胜四队(现已改为宁安镇营盘滩村)的农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 农村生活六年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初冬,我们家从中宁县城北街西三道巷搬到了红樱公社(后改为东华公社(乡)现已并入宁安镇)红胜四队(现名:营盘滩村)。这是一个位于黄河岸边的自然村。南面是三队,东面是耕地,西、北是黄河滩涂和河套,500米外就是黄河主道。全队有18户人家,都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的,民风很纯朴,每家几间平房没有院子和院墙,生产工具就放在门口,真的是夜不闭户。那时候环境非常好,我们家房子后面一二百米就有各种鸟,像仙鹤、灰鹳、麻沙鸭等等。河里的鱼也很多,小水渠里都是鱼。上面把水截停,下面都能捡到鱼。那年三哥在北河边的小沟里堵鱼,从上边往下拉了一网,大约有几百条小鱼,好像有三四十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身后的这条小河沟就是当年我三哥捕鱼的小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天白茫茫的碱滩,房后还有几座沙丘,一刮风早晨就在门口能扫一簸箕沙子。天特别冷,70年冬天把沙鸡都冻死了,我们几个小伙伴还背着背斗在新北滩捡拾了好多。七十年代初乡下生活非常贫困,家家户户都缺吃少穿,我们家前面有个苇子湖,一到冬天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到湖里抓柴烧炕,这个活我真没少干!还和小伙伴到公社林场和黄河边捡干柴。每年十二月份开始到春节前后往田里拉粪,早晨五点多就起床,早早的抢着到饲养圈里套一个好点的驴,就是驴有劲、走的快、顺当听话好使唤。到下午二三点就歇息了,拉上二十多车次。春天播种前又用背斗往田里背粪,这个主要是村庄离田较近,谁背的多走的快就可以抢到相对近点的窩子,这个活就我和马春梅、外甥女马梅芳动作最快,干的最多,还有个三丹也还行,其他人真没法和我们比较。到永丰滩打草等等。那年队上的大人都上山干活,我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看仓库,这几年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掏气捣蛋事干的不多,唯一一次是下苇子湖里掏鸟窝,抬腿的时候被芦苇割破了膝盖,很长的口子,皮下的黄色的油都能看见,但没给家人说,奇迹的是没有发炎。农活我最不喜欢的是插秧和薅稻子,五月份插秧的时候天还冷,弯腰干活最辛苦。农活我没干的是:撤种、摆搂、扬场、堆朵和往脱粒机里入麦子、稻子。原因是我年龄太小,大人不让干。在农村撤种这可是个技术活,我就看着二哥和表姐夫马代福动作最好看,动作非常洒脱、优雅,真正的庄家把式的姿势。</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刚搬来就住在队里给的四间平房里,直到70年我们自己盖了三间土丕房子(后来又在东边续盖了一间),记忆犹新最深刻的是那个房梁,别人家的房梁都是直的,唯独我们家的房梁是弯的,就是在房梁和第三根檩条的地方向上有一个一尺多高的木柱子,用于把檩条顶住。就在这个土丕房里我整整住了五年,直到我参军入伍!</p><p class="ql-block"> 到农村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没有上好学,在县城读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到了农村由于家离学校较远,每天都步行十来里路上学,再加上没饭吃,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春天夏天老妈给烙一个饼子,秋天带一个玉米棒子,冬天带上点米拿点盐在学校烤火炉上闷点饭一吃。村上六队的周进华和我关系很好,放学了如果能碰上了就用他那个没有脚登只有脚踏柱的自行车把我带上,这个是我一直都不肯忘的情谊。由于上学太艰难只上完初中就没有再上学。1972年冬初中毕业回到了生产队参加劳动。</p><p class="ql-block"> 73年中宁县开挖七星渠新河口,这年五六月份我随生产队的董培升、外甥马学仁在中卫县宣和公社宏崖村的砖窑住扎,这次是最为辛苦的一次,刚开始都用架子车把渠里的土拉上来,到最后渠太深(约三十多米)只能用背斗往上背,那时我只有十五岁,也和成年人干一样的活,好在我干什么活都有一股不负输的劲头,还是赢得了大家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就是1973年开挖的七星渠延伸段,中卫县永康公社申家滩到中宁县康滩公社潘营,这段就是我们大队的工段!现在看起来没那么高了,但刚施工的时候我们就是背着背斗翻过左边的山头才能把土倒下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来还在中卫县宣和乡旧营村的陆桥和中宁县舟塔乡潘营村三次参加会战。1974年六七份在中宁县舟塔乡潘营村的山河桥工地是石方工程,要打眼放炮,每天抡大锤、背渣,放炮是技术活轮不到我们小娃娃,所以我们是早上一上工就把头天放炮炸下来的大石头抬上去,石渣再用背斗背上去,下午再打炮眼。这次正是74年的六、七月份,天很热,大家都穿着破衣烂衫,脊背被太阳晒的红黑红黑的,不过这次伙食好像还不错,每人分了五个油饼,下午大家都送回家,第二天早上早早起来再赶到工地上工!1973年十月份,随表姐夫马代福到红寺堡的蛇腰沟打柴,(用于农村当时从地里挖的法子就是土坷垃,再用火烧一烧,往田里当肥用)住在大队的羊圈里,生活条件真是太差了。一个窑洞住两个人,说是窑洞,实际上就能睡两三个人的洞子,外面是羊圈,臭气熏天的环境。每天晚上有一项重要工作:捉虱子。工作任务都能完成,生活差点都能克服,也没觉得多么苦和累,唯一缺点就是没水洗脸、洗衣服,虱子那个胖啊,永远都不能忘记!那年打完柴回来的路上我坐二哥赶的马车,他唱的民歌至今不能忘:我送大哥青石坡,青石坡上一对鹅,公鹅展翅飞过了河啊,急的母鹅叫哥哥。还有一首送情郎:送情郎送到大门外,不睁眼睛的老天爷刮起了西北风,有其刮风不如你下雨,让我的那个情郎哥多那站个几钟时!</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卫县宣和镇陆桥村,1973年我们第二次挖渠就驻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1974年八九十月份,队上的能人杨金华在石炭井包了建房子的工程,记得是王庆和、张登江和我三个人一起去的,张登江没干两天干不了就回去了。绑沙杆、推灰车、扔砖这些活我都干过。房子建完后我还到石炭井二矿从山上往下放石头,一天两趟,很大的山坡上往下拉石头,架子车的后面绑着个胶皮锅圈,车沿条(中宁话)很长实际上就是用肩膀扛着架子车的把,不让车快速下滑。这活太危险了,现在想想都后怕!也就是那时候年轻,眼急手快,动作敏捷,现在说啥也不会再干了!结果干了几个月也没挣上个钱,回来的时候给了我五还是十块钱记不太清楚了。我买了两瓶罐头和两斤酥脆小园饼干。</p><p class="ql-block"> 1973年和1974年的秋季农田基本建设挖渠开沟都是重头活,生产队里都要抽最强壮的劳力参加。每家都有人参加,比如董培升、马学仁、王庆和、张登江、张俊、马春梅等。挖排水沟每人每天上午一段下午一段,宽三米、深1.5米、长三到五米。主要看有没有石头,如果有石头就是三米长,没有石头就是五米长。这个活干的好的是我和马学仁,女的当中马春梅干的也很好,我们干完了其他人还在干,我们几个也给帮忙干完才收工!那年十月我才刚进入虛岁十七,这项工作完成后我就参军入伍了,还被公社评为先进生产者,还奖励了一只大铁锹。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被社会认可!</p> <p class="ql-block">1974年秋,最后在农村干的活就是帮大哥、二哥家垫地工。影响中那个宅基地咋就那么高,好像有一米多两米高,用了好多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生活了六年,奠定了人生方向,形成了吃苦耐劳、有韧劲的工作作风和带头组织的工作能力,为以后参军入伍的工作打下了坚强的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作 者 : 邵强华 宁夏中宁人 1974.12入伍181团三机连,1979.5调186团三机连,1985.9调宁夏中宁县人民武装部,1997.11转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