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勤廉文化沁心田。为响应“廉洁文化进校园”,打造“勤廉教育”,培育“勤廉学校”,使勤廉风气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我校每周二开展蓬新讲坛,以“勤廉护航”为主题进行教师读书分享活动。</p> <p class="ql-block"> 全校教师共读一本书《菜根谭》,“菜根”一词本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的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坚强的适应清贫的生活,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 洪应明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p><p class="ql-block"> 书中倡导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透彻禅机,空灵无际的超脱意蕴。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p> <p class="ql-block"> 我校教师陈浠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信人者,人未必尽诚,己则独诚矣;疑人者,人未必皆作,己则先诈矣。</p><p class="ql-block"> 陈浠老师解释道:一个能信任别人的人,也许别人并不十分诚实,但他自己却是诚实的;一个怀疑别人的人,别人也许并不都狡诈,但他自己却已经是狡诈的了。</p><p class="ql-block"> 接着陈老师用公元227年,诸葛亮率领军队屯驻汉中,由于连年征战,士卒苦不堪言,怨声四起,诸葛亮把军队分成两班,一班作战,一班休息,在四万多人准备撤离休息之际,魏军突然发起攻击,诸葛亮不顾杨仪建议,坚决不让士卒打完仗再撤离,士卒听后十分感动,执拗要留下来,最后诸葛亮只要让他们严阵以待,抗击魏军,结果打了一场大胜仗,士气大振的典故做了详细阐述。</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能够让魏军败绩而归,关键在于他的诚信打动了部下,赢得了他人的尊重,才有部下死心塌地、不顾一切地为他冲锋陷阵。</p><p class="ql-block"> 最后陈浠老师告诫大家,诚信是一种智慧,不论组织或者个人,信用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一种无形的财富。诚信不欺、一诺千金的人往往易于得到认可,获得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就是一个人的生存资本。</p> <p class="ql-block"> 我校教师魏保妹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心胸开阔 与人为善”——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匮之思。</p><p class="ql-block"> 魏保妹老师解释道:待人处事要心胸开阔,与人为善,使人不会有不平的怨恨;死后留下的福泽,要能够流传得长久,才会赢得后人无穷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接着魏老师用西汉一个叫朱买臣的人不因家境贫寒而放弃读书,在妻子指责他在路上走路时诵读有失体统,并恼羞成怒离开他时仍不放弃,最终在同乡的推荐下,得到了武帝赏识,登上了太守的职位的典故进行了详细阐述。朱买臣相信有才必能尽其用,他并没有不平之叹。而他的妻子正好相反,放不下富贵,敞不开心扉,最后和富贵擦肩而过。这一正一反的结局正好是对“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思”这句话的经典阐释。</p><p class="ql-block"> 最后魏老师提醒老师们,生活中,如果不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自私的位置,获得的将会更多。在人生的大道上,总会遇到许多公与私之间的艰难抉择。此时,要把眼界放得高一些,把心胸放得开一些,不为眼前的困境所局限,救得他人一时,留得英名一世。种的今生善果,恩泽后代无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