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间故宫—培田古村

yanzhao

<p class="ql-block">一张照片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我的兴趣,也是我这次去福建的原因之一。培田村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国内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土楼、围屋并称客家三大建筑奇观。培田古村保存完好不仅是建筑的博大,也是它的文化底蕴之深。三大建筑奇观我都没有见过,利用这次出游领略一下。</p> <p class="ql-block">闽西连城县的培田古村,享有“福建民居第一村”的美誉。一个面积仅十余平方公里客家小村落,居然存有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全村古建筑保护完好,文化底蕴之深厚,让世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走进村落引入眼帘的便是恩荣牌坊。牌坊位于培田村南村口,坐北朝南,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九厅十八井”为客家民居的三大典型建筑之一,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结合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和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用于庭院结合而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九和十八只是一个表示多的词,并非真有九个厅十八个井。</p> <p class="ql-block">官厅是培田九厅十八井的代表建筑之一。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至今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官厅的大门非单纯的门,有厅称门楼厅。门前立进士桅、石狮各一对。门楼上刻“业继治平”,意为继承祖业,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p><p class="ql-block">官厅共四进,三千六百余平米,小于继述堂。自中轴线依次为:水塘、外宇坪、门楼厅、内宇坪、下厅、中厅、上厅、后楼。两侧是花厅和横屋。外宇坪是迎接官员的专用通道,百姓不得踏足,骑马官员到此下马。</p><p class="ql-block">官厅门口有村中最大的半月形水塘。月塘取意“九井十八厅、井井水归塘”,这跟古徽州地区的四水归堂可谓异曲同工,就是肥水不流他人田的意思了。</p> <p class="ql-block">宣和是古汀州府通往连城、永安的交通要地,宣和乡的培田村就成为汀连官道的连接点。这里明清曾设驿站 ,驿站就设在今日的官厅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外宇坪是迎接官员的专用通道,百姓不得踏足,骑马官员到此下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培田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当年红军曾在培田的官厅召开重要军事会议。朱德总司令、彭德怀等参加了这次会议,会后红军抗日先遣队走上了长征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图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都阃府</span>大门。古村落中最漂亮的“都阃府”已焚于火海,只留其遗址犹现当年风采<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现存门楼额饰双凤朝阳,联传圣赠,门刻慈禧太后亲赐联文:“秉义飞声闽峤,教忠翼卫神亰”,亰字中间多一点,寓意围绕皇帝一个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都阃府是培田唯一一所按朝廷“府”建制的官邸,是吴拔祯府第,都阃在清朝是正四品都司官衔,指吴拔祯外任四品武官——青州守备(都司衔)时所建。可惜的是如今看到的只是一片断垣残壁,而遗址前保留下来的用鹅卵石拼制出的松鹤延年图景,也足以说明当年这里的富丽堂皇。</p> <p class="ql-block">而在“都阃府”左侧,有一座“衍庆堂”,是为培田吴家总宗祠,建于明正统年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扩建,距今600余年。它融中国民族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内涵于一体,是保存较完整的典型明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都阃俯烧毁于1994年被一场大火,遗址前仅剩两根龙纹华表和门闾。</p> <p class="ql-block">衍庆堂外的古戏台,可以容纳百人拜祖餐饮,同时也是村民祭祖的重要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久公祠的木雕技术是整个古村中最为精美的一处风景,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着古典的雅与美。</p> <p class="ql-block">衡公祠紧挨着久公祠,建于乾隆后期,门楼飞檐翘角,三山斗拱结构,堂内有栩栩如生的漆画,公祠是裔孙为先组吴衡三而建,后裔有多人下南洋经商。</p> <p class="ql-block">以千米古街为界,西侧即靠山一侧并列着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在宏公祠、畏岩公祠、乐庵公祠等二十一座百年古祠。各词堂门庐精巧华丽,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衍庆堂大门(吴氏宗祠)。原本不叫吴家大院的,叫灼其堂。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主体落成。衍庆堂的大门不正对大堂,而开在宅第的东南方,必须过一道内门,始见戏台、中厅及上厅。这种大门的结构与北京四合院相似。</p> <p class="ql-block">廷公祠</p> <p class="ql-block">三叉路口也是村里最美的地方,摄影人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以其山环水绕,钟灵毓秀的乡村美景,以及保留完好的三十多幢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建筑群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镂雕墙屏</p> <p class="ql-block">培田的每座大宅院相临之处,都有留出一两米见宽的通道。通道上的青苔、横纹、斑点,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漫步在古村落的石板路,感受古村落里人们往日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赞叹的是村里发达的排水系统,雨水在天井汇集后,沿陶制管道流入门前石砌的月牙形水池中,这种暗沟、水渠、水塘的布局非常合理,无论何时都能保持流水顺畅,一旦发生意外,水池还可起到消防池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培田几乎都保留着古建筑的原样,建筑都有着浓郁的客家风格,能让我们可以窥探到历史久远的建筑和民间文化。</p> <p class="ql-block">与土楼、围屋不同,九厅十八井具有门户开放的特点,没有坚实的厚墙炮楼,除大门外,还有数对小门可供出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培田的建筑以精美著称,既秉承明代法式,又吸引了中原,徽式和江浙之地的建筑风格</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果说土楼是客家人的”城堡“,培田古居民就是客家人的"庄园",我喜欢培田古村家人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名列中国十大最美古村落,与宏村、周庄、乌镇、婺源等齐名,但这里没有浓郁的商业气息,村民仍然自由自在地在那里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现出自然而纯朴的生活气息,漫步在古村落的石板路,感受古村落里人们往日的生活气息。可惜我们停留时间太短,不能好好品味。</p> <p class="ql-block">圣旨牌坊(引用网上图片)在培田村的北入口处,是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皇帝为了表彰诰封五品奉直大夫、晋封四品昭武大夫吴昌同“乐善好施”的功德而建,。因时间关系,有些地方没有走到,只是浮光掠影了一下培田,还是有一些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