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见闻之陪伴

龙惠180302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有了床位周一住院了。病房四个床,我和那俩患者先后安顿好,并知道了我们是同一个主任开的住院单,这样好统一管理和部署,我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里统一说着一个话题,那就是这个主任如何是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暂且说A、B、C。A、B床都是60后,后来又住进来C,是50后。因为疫情期间制定的规定,限制家属陪伴一人,期间不能更换。亲友不能探视,管理还是严谨的。对于病人来说,真的需要这样的环境,即安静又贴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进一步知道了A床已经进行了10次介入治疗,B床是第二次,那我就是无知首次,虽然我扛癌18年,只是在一个科室,去年经历过肺科,也是由我的原发灶转移到肺,根源还是属于我的原发,性质不能断定“肺癌”,三个月复查还是走骨软科。这次盆腔髂骨区发现了肿瘤,也不外乎是原发灶转移,但治疗能力不能实际操作,故我的主任医师推荐了,介入治疗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进来了才知道介入治疗属于微创,不能做大手术了,通过动脉血管介入。也就说,是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在大腿根部开个小口,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特制的医疗器材,经过血管对体内的癌症病灶进行局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消灭癌症肿块的治疗方式。对于我的方案是,动脉栓塞治疗。在通往肿块的血流里放入“塞”来阻止主干道供血,试图“饿”死它,干扰它野蛮生长,一个月后复查,保不齐支道小渠还会出现供血复活,那就继续“介入”。至此我也明白了,A床已经进行了10次的介入,相对我也放松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A床是60年生人,家住蓟县某个村,这次陪伴的是她同龄丈夫,我从她的精神状态看“介入”治疗没有那么恐怖,病友之间不便打听具体情况,因为有“隐瞒”。从她爱人护理中,体贴入微,勤劳朴实,每天给媳妇洗脚,说话都是商量的口吻……A床的脸上每天洋溢着幸福笑容。我看在眼里情不自禁夸赞护理男,护理男和我倒提起他媳妇怎么孝顺公婆……都是爱屋及乌知道感恩的付出,我受感动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B床是63年生人,家住宝坻。她的陪伴是婆家大哥的闺女40开外。不介绍说我们都以为是她的亲闺女。她自己说,儿子不能请假,孙子进入考级阶段,大爷家的闺女主动请假陪护老婶来天津治病。从B床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农村人的朴实简单,多少有“抑郁”的倾向。她愿意和我交流,把我视为姐姐。她的第一次“介入”病房里的患者都是陌生的,不交流不搭理,没有两天都出院了,她从介入出来,病房里空无一人,只有她和这个侄女,她说,她瑟瑟发抖,那一宿几乎没有合眼,不知自己是什么样的情况,后来听说要打化疗,她知道不是好事,几乎抑郁了,不说话也吃不下饭……后来她丈夫耐心的开导她,家里也有资金周转,医学发展潜力无限强大,刚发现生病就要积极治疗……她也属于贤妻良母类型,有丈夫的疼爱有家庭的主导地位,这次大爷家的闺女请假陪护,也说明她们妯娌之间兄弟关系的融洽,二婶在家的重要性!我受感动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C床是50后,东北人。儿子工作在天津。这个床位是借的,在这里做一个穿刺,做完手术第二天就出院了。老太太是病人,老爷爷陪伴。都是年老体衰,看着很心酸。所以我们几床没有深入交流,最主要是病情瞒着患者。在老爷爷需要帮助时,我的女儿帮助老爷爷手机操作流程。夜里,老太太总在发声,老爷爷在安慰,那个镜头我也是感动更多的是心酸,儿子在央企工作,经济不是问题,这次检查入住院都是儿子操办的,开始住高级病房,需要确诊借住进了介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说我的陪伴,每次都是女儿请假全程陪护……她饰演了“家长”角色,治疗方法和主任谈话都可以做主帮我分析探讨。娘俩一起没有禁忌,我是省心省心再省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次五天住院感觉是漫长的,很是疲惫,年龄不饶人,就是老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过这次患友和陪伴家属有缘凑到一起,也分散了注意力,通过聊天,感悟人生陪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我认为,不是你认为的“奄奄一息”甚至看“最后一眼”!因为不知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生命无常,没有预兆,没有等待,陪伴应是幸福的,亲力亲为做足自己,不可抗拒的意外才没有遗憾。</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