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最早听王一芳老师的课,还是课改那些年,记得当时她在商都二中讲的是全县公开课,授课内容是光未然的《黄河颂》。那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课一歌一美文”的授课模式。没想到,近十年后,我又有幸在商都一中再次听了她的作文展示课——《学习抒情》。</b></p><p class="ql-block"><b> 她及她的这堂课,让我想了好多。</b></p> <p class="ql-block"> <b>将自己的热爱,坚持到底。</b>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不管她身居何位、有何头衔,她的眼里都满是光和希望——用心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贯穿课堂始终的“小组团队学习评价表”、为每篇课文寻找合适的歌曲、充满激情的朗诵和歌唱……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三尺讲台的热爱以及对孩子们的热爱;我还看到了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和践行。看着讲台上的她,想到了现实中的我。我的成绩远不及她,但我也跟她有一样的情怀,能如此一路坚持下来的,我想必是源于喜欢和热爱,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幸福的——那种感觉,我懂。</p> <p class="ql-block"> <b>为了上好课,老师做个“半疯子”又何妨。</b>说、学、逗、唱是相声演员的拿手绝活儿,我觉得语文老师可以直接拿来当作自己的绝活儿。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不会枯燥、呆板、无味到让学生昏昏欲睡的状态。众多同仁听课的时候,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可能就是语文老师做的最疯狂的事了。但我想,讲到动情处,落泪;讲到激动时,拍案;讲到高兴处,开怀大笑;讲到情不自禁时,引吭高歌……这些都未尝不可,学生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不可抗拒的。我庆幸,自己也正在成为这样的“半疯子老师”。</p> <p class="ql-block"> <b>用自己的言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b>记忆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王晓霞老师讲完《老王》,为呼吁人们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她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小诗;杨文军校长讲完《我的母亲》,结合自己儿时生活的经历,写了他自己的母亲。实践证明,他们喜欢写,学生也喜欢学着老师的模样跟着去写。</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我带初三,讲文言文专题有点儿走火入魔,竟然走错了厕所。回去之后,我便用文言形式写了一篇《如错厕》,写尽了自己的无心、尴尬及窃喜,并读给学生听。学生笑过之后对我说,他们也要用文言文写作文。果然,那个阶段,有好几个学生根据自己所学及平时的积累,写了不少幼稚的“文言作文”。</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举动,就会影响学生。倘若我们将这个举动稍加刻意的话,学生受益的可能性便会更大。</p> <p class="ql-block"> <b>挑战下水作文,陪学生一起成长。</b>说实话,学生写不了作文,跟教师不会教如何写作文和教师自己不写或者写不了作文有很大关系。</p><p class="ql-block"> 作文教学一直是我的短板,我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途径突破这个瓶颈。直到接触了部编教材,我才开始真正琢磨该如何上有效的作文课。尽管这样,我还是比较迷惘,找不到好的方法和切入点。直到自己讲《学写读后感》,根据所讲的内容,自己动笔写那200字的随感而无从下笔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这篇读后感有多难。</p><p class="ql-block"> 虽然平时我也喜欢写点儿文字,但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写过一篇下水作文。试想,如果我们能够俯下身陪学生一起写,哪怕写出来的内容还不如学生的好。但日积月累,一直坚持,学生能够成长,我们自己也定能够再成长。</p> <p class="ql-block"><b> 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恼、社会的种种诱惑,让我们的内心少了安静、多了浮躁。但作为教育人的我们,真的需要沉下心来思考教育、思考我们为人师的初心。唯有这样,我们也才能真的不忘初心、静心育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