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万绿丛中一点红,青山绿水露淑容。”在春天这最有诗情画意的季节里,我们五年级语文组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了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p> 集体备课 <p class="ql-block"> 大家为了符静老师备好本次教研课课集思广益,出谋献策。</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语文科组再次与作为主备的符静老师研讨和修改教案。</p> 磨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磨课后再次研讨,许校和林师华组长提出听课建议。</p> <p class="ql-block"> 符静老师修改教案后再次磨课。</p> 公开课环节 <p class="ql-block"> 此次五年级语文组的教研活动在活力十足而又可爱的年级副级长韩颜璐老师主持下拉开了序幕。</p> <p class="ql-block"> 温文孺雅的符静老师用有趣的问题导入了此次教研课。</p> <p class="ql-block"> 互助合学环节,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 画一画,填一填,认真的人儿最可爱。</p> <p class="ql-block"> 达标测学环节,竞猜抢答。</p> <p class="ql-block"> 小练笔环节,在老师的安排下,同学们先仔细并津津有味地观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 大展伸手时候到,学生们利用刚学到写作手法写小作文,实现学以致用这一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小老师”的成果展示。</p> <p class="ql-block"> 评委老师也被“小老师”们的优秀作品深深吸引着。</p> <p class="ql-block">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万事功到自然成。是的,经过五年级语文组各成员的齐心协力,还有主备符静老师扎实的功底和用心的筹备,我们五年级语文组成功地递交了一份圆满的画卷。</p> 教学反思 <p class="ql-block">符静老师的教后反思:</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习作单元的教学不能偏离习作单元的目的,单纯的欣赏文章的内容,但也不能将课文当成静态的作文知识去教。如何将读与写完美对接,实现阅读与表达的统一,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p><p class="ql-block">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我时刻谨记“以生为本”,一切的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设计,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我以复习刷子李的“三奇”导入,让学生谈印象最深刻的一点,以此为铺垫,引起学生对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质疑,然后合作探究,通过勾画、朗读、体会,梳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进而理解作者描写曹小三的内容是为了从侧面突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其间,我通过设计达标测学、分享经典侧面描写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侧面描写和效果,最后借助视频引导学生动手去写,学以致用。但由于时间关系,在同桌互评环节显得有点仓促。</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次磨课,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每一节课都有遗憾,所幸,每一次,都有进步。</p> 评课环节 <p class="ql-block">韩颜璐老师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的主要目标。教学目标总方向是非常集中的。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符静老师在课堂上以单元目标为要领,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各方面对人物的刻画,把教学目标设定对接本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对接了本课的教学任务,目标陈述具体明确,体现学生认知的层次性,聚焦曹小山的心理变化,感受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侧面体会刷子里的刷墙技术高超,还结合生活情境,学习本课运用的侧面描写相结合,体现人物特点的表现方法,进行练笔实践。整堂课教学践行新课标,前进有方向。符老师的教学的定位为学习侧面描写的语言实践课,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选取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来突出一个人的特点,向“教学练评一致”的课堂方向探索。</p> <p class="ql-block">蒋慧君老师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根据本年级组的安排,我观课点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刷子李》是习作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单元主要的目标。符老师这节课的目标指向明确,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紧围绕习作单元的目标,意图落实充分,在每一环节中都是一步步以搭梯子让学生掌握学法,明白什么是侧面描写。特别是最后一环节“小试身手,学以致用”,从老师展示同学的练笔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已经学会运用侧面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达到了学懂、学会。</p> <p class="ql-block">林师华老师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符静老师的展示课,没用喜悦又欣慰,又看到一位新老师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符老师运用了“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对刷子李的正面描写,然后话锋一转,巧妙过渡到曹小三这个侧面描写的学习内容。</p><p class="ql-block"> 在引导学生体会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语句时,符老师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小组里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前面教学环节的铺垫,符老师再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就显得容易多了。在引入体会侧面描写的效果时,符老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将草本上的心理写得如此细腻曲折呢?疑问激起千层浪,胡老师巧妙启发,学生从写法上进行思考。然后老师再提问:不用这个侧面描写行不行?启发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体会侧面描写的效果,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因为有了前面教学环节的层层铺垫,在抢答题上,学生们非常活跃,题目也完成得非常准确。符老师在达标测评的设计当中还关注了学困生的理解能力,让全体学生都理解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以及这样写法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陈君老师的评课: </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学生体会曹小三对刷子李的感情变化,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这些教学目标,老师先让学生先看书动手寻找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语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一一地去寻找,一开始是半信半疑,随后让学生再汇报找到的第二处“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符老师细心地引导学生去寻找这句话中哪个词能说明是心理描写。学生找到关键词“真觉得”。符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曹小三对师傅的崇敬的心理。随后又通过同桌对学和老师一旁引导,继续完成思维导图,梳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再进行达标测学,加深学生理解什么是侧面描写,它对于烘托刷子李的高超技艺有着极大的作用。在教学此处内容时,符老师利用互助合学这一教学方式很好地达到此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也完全充当了学习的主人,兴趣高涨,学习效果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符娴燕老师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1、《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的奇人高手,他绝妙的粉刷技艺实在高超。本文写得生动有趣,融方言幽默于一炉,曹小三的心理一波三析,人物形象丰满,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符静老师教学中以语言教学为立足点,引导学生揣摩品味重要句子,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加强朗读教学,师生合读,领会文中的思想感情。</p><p class="ql-block"> 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符静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中感悟刷子李的高超技艺。符静老师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个“奇”人时,先引导学生品味“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接着,合作探究,让学生画出描写曹小三的句子,体会其心理变化。然后同桌探讨梳理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从半信半疑—崇敬—质疑—崇敬。我觉得这一点很好,她还举了“沉鱼落雁”的例子,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侧面描写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2、符静老师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资料,从细节描述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她始终思考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资料进行了整合,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p><p class="ql-block">她还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从侧面描写他们班同学足球比赛的精彩情景,然后同桌互评,同学们兴趣很高。</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个人觉得这节课很精彩,有学有练,同学们很好得掌握了侧面描写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李文燕副教导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我的观课要点是达标测学板块。对点拨展学暴露出来的问题,或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能转化成练习题目,进一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与检测,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符静老师设计两次达标测学板块很明显,都是为了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一是开展了互助合学后的检测,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曹小三的心理变化过程:半信半疑(崇敬)(质疑)(崇敬)后的设计的检测。</p><p class="ql-block"> 面对师傅的技艺,曹小三的态度有什么变化?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里。</p><p class="ql-block"> 不可思议、恍然大悟、五体投地、半信半疑、大失所望起初,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不可思议)。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曹小三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顿时(大失所望),最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正面描写)</p><p class="ql-block"> 这一处是为小练笔作铺垫的。</p><p class="ql-block"> 学生抢答氛围特别活跃,判断的很准确。在这里建议:学生如果能说出所以然来就更好,如第一句“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正面描写。如“周围的人经过他身边时纷纷掩鼻而走”为什么是侧面描写?那是抓住旁人的动作描写,突出对他的嫌弃。</p><p class="ql-block"> 如果这样处理,学生更加明白侧面描写也是抓住旁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不管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都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p> <p class="ql-block">严瑜老师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教学效果:一、教师亲切的教态和富有节奏的课堂,吸引了绝大部分学生投入阅读学习。二、教师合理设计课堂合作问题,小组合作富有成效,这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纵深思辨的能力。三、通过当堂检测的手段,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能学懂并辨别正面侧面描写,会运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特点。</p> <p class="ql-block">林金玉老师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符静老师这一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去阅读、去朗读,去实践。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符静老师直接抛出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刷子李如此接话,有人信吗?引领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引领学生找出重点句,并逐句进行理解、感悟。整节课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自学效果显著。</p><p class="ql-block"> 符静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课堂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渲染力,并在课堂中对学生的朗读、对课文的理解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并加以语言鼓励,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活跃又恬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符少灵老师的评课:</p><p class="ql-block"> 今天符老师的这堂课设计精妙,是一节智慧的课堂。整堂课注重了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够以文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课堂上符老师紧扣曹小三这一线索人物,带着孩子从曹小三的眼里看师傅。先让学生体会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接着分析详细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好处,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正面描写,什么是侧面描写,以及这样描写的好处。在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基础上,迁移运用,让语言的感悟给学生提供素材,引导学生尝试练笔。并运用写前指导、写时提示、写完评价的教学手法,让学生将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真正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课后推荐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落实阅读。从一篇课文到一本书的阅读,从课内到课外,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阅读面。</p> 课例推广课 闭环小结 <p class="ql-block">文昌市第三小学们年级“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刷子李》教研活动闭环小结《刷子李》反思及策略:</p><p class="ql-block"> 一、教材理解《刷子李》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习作单元的教学不能偏离习作单元的目的,不能单纯的欣赏文章的内容,但也不能将课文当成静态的作文知识去教。如何将读与写完美对接,实现阅读与表达的统一,是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本文在描写人物特点上运用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直接具体的描写来表现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通过对曹小三的描写来从侧面烘托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这是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的一个点,通过阅读文本,发现这一写作方法,然后学习并迁移到自己的表达当中。</p><p class="ql-block"> 五年级学生阅读并学习过大量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此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读写经验。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方法,感悟“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叙事效果,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就是第一要务。</p><p class="ql-block"> 1、设计思路:温故知新——合作探究——小试身手,学以致用——阅读推荐范。</p><p class="ql-block"> 2、教学实施:1.课堂研读赏析环节耗时偏多,课堂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还不够合理。2.评价环节时间显得急促,评价过后没有一个修改的环节。</p><p class="ql-block"> 三、调整策略:</p><p class="ql-block"> 1.研读赏析缩减一些时间,科学合理分配教学环节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2.适当增加“练笔——点评”环节的时间,点评方式应该多样(比如:师评、自评、互评),评价后让学生再修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年级语文老师:韩颜璐、许小丽、钟前、蒋慧君、林师华、陈君、符娴燕、李文燕、符静、严瑜)</p> <p class="ql-block"> 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充满能量,春天充满希望,春天充满幸福!经过几个星期的共同努力,我们五个年级语文组顺利地完成此次的教研任务,大家彼此欣慰地露出会心一笑,因为在教研路上,大家群策群力,教学相长,更为自己今后的教学之路添上自信之花!</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 : 五年级组语文科任</p><p class="ql-block">编辑 :陈君</p><p class="ql-block">核对:林师华</p>